文◎李彥謀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是兩岸會談第一次在台灣舉行,時間點在馬英九上任四個多月後,給足國民黨極大面子;相對過去八年扁政府執政時期,兩岸會談停滯不前,對民進黨是一大痛處,二次政黨輪替也是有兩岸關係不佳的因素在內,對於中國政策的飄忽不定,民進黨內也頗為頭痛。

「中國牌」事實上是一柄兩面刄,國、民兩黨都想打這張牌,對民進黨而言,「中國牌」與「公投牌」過去一直是選戰與打擊政敵無往不利的法寶,祇要將對手扣上中國的紅帽子,情勢起碼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這次卻是個全新的體驗,民進黨如何處理與操作陳雲林、馬英九與國民黨的議題等,對該黨的中國政策甚至黨內派系競爭絕對有關鍵作用。

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日本的影響,採取比較保守與防衛的策略,但是為了邁向執政、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民進黨領導階層自一九九五年開始,先後提出「大膽西進」、「大聯合」、「大和解」等主張,然而黨內卻未對此形成共識,紛爭齟齬不斷。

二000年執政後,民進黨對於台灣前途及國家定位問題、乃至對中國經貿政策,陷於多元論述的狀態。以陳水扁為主要的當權派,認為「反中」可以攫取政治上的利益,鞏固領導權力,也是選舉策略運用的好幫手;以新潮流系為主的反對派,及熱衷大陸經商的現實派,則認為「和中」與「友中」可能較符合個人或現實台灣需要。

此外,大部分親綠營的本土社團與台獨派,則是堅持「抗中」,少數則是有「恐中」情結,這兩股力量都在民進黨週邊構築堅強的「仇中」氣氛,並逼使當權派不能偏離台灣主體意識,其批評黨內「和中」與「友中」人士的力道不亞於對付國民黨。因此,即使不斷有人提出應對中國政策進行大辯論,卻始終跳脫不了已預先設定好的「台灣主權優先」框架。

這次陳雲林來台,民進黨的「反中」意識明顯,黨內一片撻伐之聲,對於向來百花齊放的黨內派系而言,這是難得一次的炮口一致;而少了緩衝的潤滑劑與煞車皮的民進黨,則往「反中」的方向滑行,對待陳雲林採取包括守夜、圍城、牽手、黃絲帶等戰術,用以表達台灣主權的立場。

黨主席蔡英文首先提出五點聲明,包括:協議必須經立法院同意,涉及主權事項須經過公民投票;兩會協商必須依循國與國之間的慣例;陳雲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談判代表,在台期間不能從事協商之外的政治行為;陳雲林來台行程應全部公開,並受人民及媒體之監督;馬英九應收回「台灣地區說」,並就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外交打壓、經濟封鎖,向陳雲林要求中國政府向台灣人民道歉。

已經退黨的陳水扁則除了繼續全台造勢外,言詞尖銳對準陳雲林,不僅要大家「抓共匪」,更直指馬、陳已觸犯刑法「內亂外患罪」。陳水扁一再宣稱他為台灣背起十字架,這個意象的傳播隨著馬英九施政的逐漸傾中,讓「反中」在多數綠營的支持者中,等同是「愛台」的代名詞,也使黨內難容其他聲音。

謝長廷發表聲明指出,「馬陳會」是檢驗馬英九持續「黨國資本利益」路線或是顧及台灣階層人民路線的好機會,希望馬英九能在這個舞臺上,好好地演出,而最後的評價在於歷史,在於人民,期盼馬英九千萬不要當歷史的罪人。

蘇貞昌受訪時表示,陳雲林來台,必須讓國際聽見台灣主流的民意,要表現台灣對中國不滿、以及對馬政府向中國傾斜的不安。陳雲林來台不是小事一樁,馬政府以中國觀光客來台為餌,但是經濟沒搞好,門戶還洞開。陳雲林非普通客人,國共能把酒言歡,簽署協議,則一邊一國就立刻變成非國與國關係了。

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馬英九不應該接見陳雲林,這有違對等關係,國民黨的小媳婦心態,無法承擔領導台灣的重責大任。江陳會應視為國民黨與共產黨展開第三次的歷史合作,如果有超越國、共兩黨黨務範圍,應回歸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如果有違台灣人民利益,全民要嚴格監督。

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直言,陳雲林來台談判具有高度政治意涵,用經濟糖衣包裹統一毒藥,中國最大目的是二0一六年不戰而統一台灣,國民黨的動作則是配合中國、飲鴆止渴,不只為殲滅民進黨,同時也要殲滅台灣本土意識。

民進黨幾位領袖人物「反中」聲浪強硬,相對就使黨內的「和中」與「友中」派幾乎被消音,或者說在形勢比人強之下,他們寧願暫時採取沉默是金,靜觀其變的態度。向來不畏流言的新系,不乏如洪奇昌、李文忠這些能言敢說之士,也不願於此時提出對黨的不同觀點,證明黨中央的中國政策實已定調。

事實上,蔡英文接任黨主席之初,黨內曾經有過路線辯論之議,但由於一連串事件的接踵而來,沒有充分時間讓民進黨好好在黨內作一番整頓,全代會、扁案、大遊行、加上陳明文與邱義仁陸續收押,造成民進黨疲於奔命。然而一0二五遊行意外席捲廣大人氣,民氣可用下,順勢延續對待陳雲林,以「反中」這個一貫的邏輯來處理中國議題,也連帶將黨內的中國現實派給邊緣化。

黨內中國現實派雖暫時沉潛,但他們也在觀察蔡英文如何領導這次的群眾抗議,蔡英文當然知道必須小心翼翼,也一直強調「非暴力」與「和平」行動,因為如果擦槍走火,導致陳雲林如張銘清事件一般,甚至更嚴重情況,那麼她的黨主席之位恐將不保。祇是目前看來,蔡英文的中道路線仍被黨內深綠牽引,她的「第三地談判」反而被「不歡迎陳雲林」所掩蓋。

陳雲林在台灣待五天,相信必須等到他離台後,民進黨對此事件才會有一番檢討,若蔡英文護台有功,將被記上一筆,若情勢相反,屆時才是黨內對中國政策省思的開始,甚至是民進黨派系鬥爭的另一個戰場。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曾坦言,民進黨要重新執政,必須正視中國問題,也指出該黨的中國政策存有不少盲點,實際上就是點出民進黨應走一條與傳統思惟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民進黨「反中」力道強勁,反而使其在兩岸事務更沒有發言的空間;不過若要民進黨先接受「一中原則」或「終極統一」原則來取得入場券,幾乎是不可能。

由於國、民兩黨的中國政策南轅北轍,國民黨納入在野黨力量,於傳統藍營並沒有實質的選票幫助;而民進黨要在體制內對兩岸會談有所著墨,則鐵桿深綠一定不歡迎。既然如此,中國議題的舞台就屬於國民黨,這也是民進黨的困境。

要跳脫這樣的困境,就須有具分量又能受深綠信服的明星人物,挺身而出扮演絕對角色,而蔡英文雖是個適當人選,但黨內輩分不足,又是各派系共同妥協下的黨主席,加上派系壁壘分明,要統整確實不易。

即使在國民黨內也有類似情況,這次為了接待一個中國海協會的會長,黨政高層幾乎傾巢而出,連戰、吳伯雄、王金平、馬英九、宋楚瑜等陸續排隊邀宴,雖被民進黨認為是丟盡台灣臉面,但也說明國民黨高層都希望能在兩岸關係扮演重要角色,且目前還未有人能掌握對中國政策的主導權。

與中國的爭鬥,台灣仍然處於下風,國、民兩黨曾經軟硬兼施,但中國依舊好整以睱,他不急於處理台灣問題,卻不斷對台丟出胡蘿蔔與棍棒,讓台灣進退維谷,還能藉一個小機會,讓兩大黨內部產生離間與路線歧異。

陳雲林來台是空前,但應不會絕後,他這次來台不涉及政治議題,但政治性議題在未來要不要談?而事務性協商是否可在第三地,時機的選擇適當與否,確實都有討論空間;且由於民進黨對中國與國民黨都不信任,擔心台灣被出賣的抗議也就成為必然。

無可諱言,國民黨是這次「江陳會」的主要負責人,在簽署多項經貿協議之後,若還不能挽救瀕危的台灣經濟,則中國的善意、馬政府的承諾都將被一一戳破,而民進黨看似一觸即發的中國路線之爭,恐隨著「江陳會」的沉沒,化於無形,甚至因此轉化為重返執政的一股能量。

<2008.11.06刊載於新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