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陳雲林來台五天,每日劇情高潮迭起,十一月六日達到最高峰,民進黨的「圍城」行動因「馬陳會」提前五個半小時而提早進行,雖然從中南部動員而來的大隊人馬還未到位,仍迅速聚集群眾向凱達格蘭大道進發,在層層警力戒備下,最後發生警民流血衝突事件,並延續至圓山飯店周圍,直到破曉方鳴金歇息。

經此一役,民進黨的街頭運動再度被冠上「暴力」之名,黨成為「暴力黨」,主席蔡英文變成「暴力小英」,多家媒體的民調皆呈現民進黨與蔡英文須為這次流血事件負最大責任。然而對民進黨而言,暴力的發生,是國民黨「先鎮後暴」、「官逼民反」的結果,污名化則是國民黨栽贓與威權體制復辟的現形。

無論如何,陳雲林已全身而退,兩岸協議完成簽署,台、中經貿互動再往前越進,達到馬政府預期的成果;不過,唱片行關門事件、陳雲林被圍困晶華酒店、「馬陳會」僅七分鐘,也讓馬政府灰頭土臉,尤其「反中」民眾自發性集結與人數之龐大,都出乎馬政府預料之外。

事實上,民進黨能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動數波遊行,且不擔心動員疲乏,背後最大的動力來自於內部民調顯示,有高達七成四民眾支持「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論述,此結果讓民進黨吃了定心丸,認為若在「江陳會談」進行社會運動,佔領這個政治光譜,對黨的支持度將大有助益。

原先陳雲林預定十月下旬來台,也派出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做先遣部隊,不料在台南被激進群眾推倒在地。張雖被迫提前回國,卻讓民進黨蒙上陰影,黨中央態度低調、士氣低迷,益發營造陳雲林抵台的和諧氣氛。

然而民進黨一0二五大遊行的超人氣,完全扭轉情勢,甚至已有守夜等待陳雲林的準備動作,讓馬政府與中國方面緊急喊停,立即進行時程磋商。國民黨料定抗議群眾的激情會在一週內冷卻,遂與中國敲定陳雲林來台時間為十一月三日。祇是如此做法是為了閃避群眾抗議,更惹惱民進黨,以致情勢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急轉直下。

實際上,先前張銘清事件的矛頭都對準民進黨,但經過數日發酵,這位曾公開表示「祇要不台獨就沒有戰爭」的張銘清,反而被綠營指控為以中國做後盾的言語暴力,激起台獨與反中人士的激憤,揚言不會讓陳雲林「好甲睏」,民進黨更決定陳雲林來台期間要接續三天進行大規模抗爭運動。

民進黨決定要用街頭運動迎接陳雲林,也象徵該黨決定善加利用社會運動轉化為政治資本,以此超越議會路線的絕對劣勢。並以中國為對象、國家主權為宗旨,來擺脫扁案的拖累,更藉群眾運動來凝聚黨內向心力,重新再造創黨精神與無聲的黨內改革。

事實上,蔡英文剛接任黨主席不久就表示民進黨要重回社會運動路線,這與在野黨的戰鬥位置、媒體聚焦、政治明星塑造、以及黨內生態等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群眾運動必須付出不小的代價,但是民進黨在沒有政治舞台的情形下,這是相對可以選擇的路線。

如果民進黨不走社運路線,那就是走議會與體制路線,蔡英文曾一度要求立委朝理性問政的議會路線前進,但得不到顯著回應,況且國會席次不到四分之一,沒有監督的實質功能;而縣市長有只有七席,且盤據於南台灣,地方政治又難以爭取到全國性版面,無法產生地方包圍中央的效果。

若真正走議會路線,焦點是在立法院,主角是黨籍立委,黨團三長更應掌握實權,黨成為以國會為中心的內造政黨。但民進黨若照此舉,中央黨部與黨主席會變成配角,蔡英文的份量被制度所弱化,打亂黨的秩序。若以縣市長為主,則高雄市長陳菊將成為核心,搭配其他地方首長構成同心圓,黨中央與蔡英文一樣處於邊緣地位。

即使蔡英文認同議會路線是正確的道路,但這樣的思維並不符合民進黨過去在野時的傳統。民進黨是個以黨中央為主的政黨,各派系的角力、公職提名的競爭、黨路線的擇定等,都在黨中央進行,立委與縣市長是經過黨內競爭後的產生的代表,權力來源視各派系在黨中央搶食多少而定,黨主席一職更須協調或激烈選戰,不是個空殼總司令。

實際上,民進黨並沒有真正實行「議會路線」的經驗,過去八年執政是以陳水扁為主的「總統府路線」,國會少數的困境則將議會街頭化。此時黨中央的弱勢並無大礙,因為政令皆出自總統府,曾擔任過黨主席的林義雄、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等人都願意遵守扁路線,成為看守黨中央,與在野時的狀況相去甚遠。

現在民進黨不祇下野,議會狀況更倒退到創黨時的窘境,唯一不變的是黨內的派系還是以黨中央為主戰場,這讓蔡英文也不得不入境隨俗,或者說在傳統派系生態下,無法作出大改變。如果因為外在的民主化因素會讓民進黨內部質變,首當其衝的將是遊戲規則必須大改,如此各派系會水土不服,黨內的混亂與不確定性也會增加,眾人則惶惶不安,黨主席一旦投鼠忌器,也就不敢任意改變。

考量到這些因素,蔡英文的先決條件是以不變應萬變,她曾表示,民進黨的派系已經解散,所以沒有派系的問題。這番說法,被外界認為是欲蓋彌彰,不過派系存在其實無妨,重點在於她是要整合黨還是被黨帶著走?

蔡英文期待民進黨能重返社會運動,應該是深思過的,因為考慮到黨的本質,以及傳統的運作模式,就會自然而然的將議會路線暫時擺在一邊。而黨內制度給予黨主席的實權優勢,讓蔡有絕佳空間,差別是她在民進黨的純度還不夠,調性有異,黨內還抱持異樣眼光看她如何融入民進黨。

傳統的民進黨,黨主席須戰功彪炳,不是領導過群眾運動,就必須有赫赫的選舉功績,而類似「政治獄」、「政治迫害」等都是提升光環的勳章,但是從國民黨官僚系統出身的蔡英文並沒有這樣的記號,若她要融入民進黨,須先累積戰功,才能「合味」。蔡之所以主導一0二五大遊行,是第一個試金石,緊接著一一0六抗議陳雲林,是蔡英文轉型的真正關鍵。

民進黨與蔡英文申請一一0六遊行許可時,曾同意確保遊行的和平理性,但是陳雲林下飛機的那一刻開始,抗議行動如影隨形,加上警方強力執法,更增添衝突的或然率。然而衝突的升高正是民進黨考驗蔡英文能否「過關」、是否有足夠的「抗壓性」、以及是否有「Guts」一肩擔當所有責任?

其實,民進黨對安排這場蔡英文的「資格考」有跡可循。一一0六當天,現任與卸任黨公職幾乎都與會,陣容不亞於一0二五,表現上是要來眾星拱月,實則是對蔡英文構成無形壓力,促使蔡能勇於對馬、陳嗆聲。因此,他們雖各自帶來支持者搖旗吶喊,但是主舞台還是有技巧的讓給街頭新秀蔡英文。

過去民進黨在野時的群眾運動,很少是由黨主席親自領軍擔任總指揮,因為要避開可能違法聚眾或場面失控而被起訴的危險,特別是已經可以預見激烈衝突的場合。但蔡英文此次像是被趕鴨子上架,也許她沒想到才上任四個月,就必須面對嚴峻的考驗,這似乎說明黨內對她的領導還存有些許質疑。

當然,蔡英文不是沒感覺,她在現場雖然不斷詢問幕僚下一步該怎麼做,但還保持鎮靜,上台演說時先表明所有責任一肩扛,最後遊行產生失控現象,還能義正嚴詞控訴馬政府的不公不義。當外界把矛頭對準她,她毫不猶豫的迎戰,也許動作生澀,言語拗口,表情蒼然,但起碼撐住台灣最大在野黨的顏面。不論這場運動毀譽如何,至少她已先穩住自己在民進黨的地位,各地山頭應不敢再小覷她。

圍城事件後,蔡英文首先批評馬英九把「馬陳會」提前,不是國家元首的格局,也不是合格的總統,圍城提前馬政府要負一切責任,這樣的說辭已經越來越接近真正的民進黨了。立院黨團幹事長、新系賴清德也抨擊馬英九耍「賤招」,會面提前不夠光明磊落,馬應為此所引發的社會不安道歉。

一一0六街頭運動引發衝突,民進黨除了考驗蔡英文,也順便與馬英九過招。馬英九要不要辦蔡英文、敢不敢辦蔡英文,對馬英九而言確實頭大。蔡是總指揮,如果不辦,那麼群眾挑戰公權力的責任要由誰承擔?對一切講究法治的馬英九無疑是最大的諷刺;如果要辦,對象不是普通人,而是一黨的黨魁,全世界民主國家很少因政治事件法辦在野黨領袖,若真的辦了,蔡英文為黨犧牲,成了民進黨的「翁山蘇姬」,後續效應很難預料。

蔡英文也許如馬英九所言,選擇了一條她不熟悉的路,做了一些她不擅長的事情,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但民進黨是群眾運動出身,他們引導蔡英文進入真正的民進黨,使蔡脫胎換骨,未來馬英九與國民黨可能更難以捉摸蔡英文的行事風格。而蔡英文因為抗中嗆馬,如此「奮不顧身」的表現,等於向民進黨納了投名狀,可能擄獲不少綠營民心,對黨主席之位應是利多。

<2008.11.13刊載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