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要經由繁星計畫錄取大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內容繁複且頗具「高難度」,是個相當藝術化的大學招生管道。凡是想經由繁星進入大學者,消極資格是經教育部認可的公私立高中職學生,且不能就讀音樂班、美術班、舞蹈班、體育班等藝能類科班級。

至於積極資格,首先其高一、高二必須就讀同一所高中,且「各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之平均成績排名全校前百分之二十(台灣大學要求前一%),才能由學校推薦,取得參加繁星計畫的資格。緊接著,在高三上學期末或寒假期間,必須先參加「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有了學測的成績,才能參加後續的大學入學,如「繁星計畫」及「推薦甄試」。

學測考試採「級分」計算,共五科,每科十五級分,滿級分七十五。此是大學用以評比學生的能力,如今年錄取台大電機系者,其數學、自然、英文、社會都達到十五級的滿分,國文也達頂標的十四級分。

至於所謂的「五標」,分成頂標(成績位於第八十八百分位數之考生成績)、前標(第七十五百分位數)、均標(第五十百分位數)、後標(第二十五百分位數)與底標(第十二百分位數)。這五標是方便各大學科系設立入學門檻,如台大法律系法學組,就設定國文、英文、社會科須達頂標,數學與自然科須達前標,方能進入繁星的審查。

然而依據類組(文、理、醫)的不同,各科系還有「比序」的差別,例如第一類組(文法商科)的國文、英文、社會之比序為優先;第二、三、四類組(理工醫),則是數學、自然科的比序較優先。

繁星第一關比的是在校成績,若百分比相同,再比較學測科別成績,並照科別重要性排序比較,勝出者即可被錄取,成為繁星中閃耀的星星。不過繁星的最高難度並非一連串的考試,而是如何在諜對諜之中選填志願並一舉中的。

台北市大直高中校長楊世瑞表示,基本上,高一、高二成績在全校前一%的學生,校方會主動告知可參與繁星,若學測成績優異,就由學校將資料經電腦傳送至負責繁星的大學(今年為中正大學),與其他學校學生競爭僅有的名額。今年繁星每位學生可選填三個志願,若第一志願落敗,可再參加第二志願比較,甚至第三志願的評比。

楊世瑞強調,學生選填志願前,並不知道心目中理想科系到底有多少競爭者,校方對他校也無所悉,因此是否強中更有強中手,完全是「黑夜中尋路」,除非條件特優者外,大多數學生必須「賭一把」,如果各校系有提出錄取標準,則方便學生自我評估。然而像政大與中原,祇要求學測總級分的比較,而沒有單科的標準,這讓學生與校方較難判斷。

因此,有些保守的學生,擔心選填競爭激烈的熱門科系而敗給實力堅強的對手,以致於乾脆放棄台大、清大等,退而求其次朝成大、中正或中山;又或者是祇為了進入台大或清大,捨棄熱門科系而屈就於較冷門科系,避開可能的強勁對手,也所在多有。

重點是,繁星有嚴格的限制,就是一所高中祇能推薦一位學生去一所大學,如果不幸「賭錯」落敗,等於在某大學的繁星是掛零,簡直是「一番兩瞪眼」。這種情形或許對傳統名校如建中、北一女影響不大,因為他們可選擇推甄與指考,錄取台大比率都在四成以上,不擔心繁星影響校譽問題。但是對地區高中或私立學校,有辦學的壓力,倘若有繁星大學的加持,對招生與校譽有莫大幫助。

一種可能的情況是,高校人數多寡也影響繁星的錄取,楊世瑞表示,「前百分之一」的標準,是依據畢業生人數計算,因此學生人數少的高中相形較為吃虧。還有一些優秀學生寧可放棄繁星,選擇參加推甄與指考,錄取台大的機率或許更高。也有些具台大實力的學生,在高手如林的繁星,祇能被迫就讀成大或中正大學等。

也有些學校為了衝高繁星的錄取率,採取團隊作戰的方式,在學生選填志願前先行集體「輔導」,甚至由校方出面「協調」,力求廣泛錄取,而非以名校與熱門科系為目標。如此,雖達到擴大入學的目標,卻不一定符合學生的就學意志,是繁星的闕漏之一。

且一旦錄取繁星,就不能再參加後續的推甄與指考,因此繁星的懸念之處特別多,任何環節都會讓命運翻轉,也特別令人膽戰心驚。

<2009.04.23刊載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