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陳菊「臨時起意」的中國行,在民進黨內掀起軒然大波,一股開放黨公職赴中國訪問的聲音,終於使黨主席蔡英文不得不「順應情勢」。原本黨內就存在的「和中」、「友中」派,進一步要求黨中央舉辦中國政策路線辯論,這樣的進逼行動,讓甫於「五一七」大遊行取得勝利的蔡英文,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

五一七的成功,證明了蔡英文握有黨機器的絕對優勢,不僅綠營基本盤可被全面動員,也宣告年底選戰將是蔡英文將縱衡的主戰場。祇是計畫趕不上變化,陳菊的突「發難」,使黨內的「友中」力量甦醒,接二連三向蔡英文喊話,奪權意味濃厚,顯示民進黨派系間的角力在悶燒一段時日後,藉著對中國議題的不同認知,而有浮上檯面的跡象。

事實上,如果中國政策的辯論真的在黨內進行,一場難以預料的慘烈鬥爭勢必爆發,各派系甚至將全面捲入,主動或被迫在中國問題上徹底表態,然而外有中共、國民黨、媒體等三方的推波助瀾下,是否能使民進黨形塑屬於現階段適合遵循的中國路線,不無疑問。

黨內資深人士表示,如果說陳水扁的弊案在黨內是原子彈,中國政策絕對是核子彈。黨內雖曾有「中國事務部」,但是要辯論中國路線則是「零和遊戲」,一旦端上檯面,最後可能仍是派系對決,容易導致黨同伐異,甚至產生分裂,即使是互扣帽子,傷痕也難以彌補。

蔡英文面對「友中」派的呼籲,表示大陸政策並非重要和急迫性,應是認識到該議題的敏感度。前新系立委李文忠認為,中國政策是「遲早要談」;挺扁大將黃慶林則反唇相譏,「對敵國的政策有什麼好辯論的?李文忠若想去大陸就去好了,馬英九是終極統一,民進黨卻變成急統了。」

的確,未真正辯論就已壁壘分明,言詞已經南轅北轍,就算系出同源,認知也有落差,李文忠認為,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並非閉鎖,但社會整體認知的民進黨卻是閉鎖的,黨內對大陸政策有不同意見也很明顯,難道沒有辯論、釐清的必要嗎?同是新系的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則說,有人批評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是「非理性的閉鎖」,但相形之下,國民黨是「莽撞的開放」,而保守總比莽撞開放好。

由陳菊所引爆黨內對中國政策的心結,政壇相關人士指出,這是可以預見的,從她取消到決定訪問,有著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而這的效應也浮現了三個指標,一是為明年高雄市長選戰作保衛戰,二是向黨內拋出引信,證明她是目前最有實權的地方首長,三是引發中國政策可能是蔡英文領導民進黨必須要過的難關。

而以陳菊訪中回台時的「風光」,黨內有意參選高雄市長的大概會退避三舍。再者台北政壇始終把蔡英文列入民進黨二0一二年總統大選最佳人選,卻忽略南台灣的陳菊,因此陳菊這次中國行,讓黨內同志對身為「美麗島八君子」之一的她,也不能排除在外。另外,當蔡英文享受五一七果實的時候,黨內仍有實權人物有主導議題的能力,甚至以中國政策圍困蔡英文。

中國政策會不會是蔡英文的罩門,還有待觀察派系間如何去操作。不過就在陳菊訪中後,蔡英文隨即解除對黨公職登陸的禁令,迅速俐落,讓友中派沒有口實、國共兩黨也沒有機會抹黑,這是為自己解開第一道障礙。

祇是,要求黨內大辯論若遲遲沒有下文,那麼蔡對中國的保守路線,與阿扁的反中路線,將有可能被友中派打成同路人,尤其陳菊行前面見扁時還被勸阻不宜訪中,此等事證歷歷,更方便蔡被簡化成是挺扁派,繼而被納入挺貪腐派等的大範疇,屆時蔡英文惹得一身腥,還得耗費九牛二虎之力重新整理儀容。

面對「中國政策」的來勢洶洶,許多派系要角態度不明,與黨中央較接近的謝系,龍頭謝長廷發表一席「在野新力量」的言論,被猜測是要東山再起的哨聲,也被認為是在野陣營醞釀籌組新政黨的訊號。此舉不僅舒緩中國政策帶來的某些壓力,對黨內亦在暗示外有強敵、內宜團結,也間接暗助了蔡英文。

此時的蔡英文,除了要獨力面對友中與反中派的角力,還要在挺扁與反扁派的施壓中解套,如此腹背受敵,形勢險峻。在地緣上,北部有新系與扁系的糾葛,中南部有陳菊、陳明文、許添財等縣市長,相繼前往中國訪問的難以控制,相當程度減弱了五一七凝聚起來的團結氣氛與抗中嗆馬的銳氣,也讓民進黨的前途蒙上不可測的未來。

<2009.06.03刊載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