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立法院下週二(十六日)即將休會,這次會上演輪番表決到深夜、還是杯葛鎖門到法定時間終止,各種可能的戲碼,目前看來都不能排除發生的可能性。

由於馬英九總統出訪中南美洲前,在府院黨高層會議中,親自交代行政、立法體系,要求務必在本會期通過綠能三法在內的「七大法案」。而這樣的宣示,不論法案內容為何,已遭民進黨團的強力抨擊,指馬英九想把政治黑手伸進國會,並舉出即使陳水扁時代也從未這樣明目張膽。

在執政黨這廂,立院黨團更感嘆現在立法院連「立法局」都不如,簡直是「立法科」,「什麼都買單」。國民黨立委認為,行政部門遇到有爭議的法案時,就要立委當橡皮圖章背黑鍋,各單位自己都不願主動溝通,祇會叫立委出面協商蓋章。

然而,即使國、民兩黨立委的批判與抱怨聲四起,不過一般認為,國民黨仍然會由上而下一條鞭地貫徹馬英九的意志,甚至不惜強制動員並祭出黨紀,要在休會前強力護送「七大法案」在內的諸多法律修正案。但是,由於七大法案針對性頗強,至少一半以上是直接衝著民進黨,這將會讓民進黨難以下台,若逼上梁山,甚至不惜玉石俱焚作焦土抗爭。

檢視目前行政院送交國會尚未完成三審的重要法案,約分成三類:一是馬英九「愛台十二項建設」內容,如桃園航空城的「國營國際機場園區公司設置條例」、重大利多政策的「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修正」、「文創法」、「產業創新條例」、「農村再生條例」等草案;目前以航空城進度最為樂觀,已進入免協商階段,其餘有些仍卡在委員會審查。

其次是劉內閣重大新興產業,如前述綠能三法的「能源管理法修正草案」、「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等,以及兩岸鬆綁的配套措施,如「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修正草案」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陸配來台條件放寬、避免雙重課稅、陸生來台等;第三類則是馬英九競選政見,如行政院組織改造三法、勞動三法等。

截至五月底的統計,在政院提出待審的五十二項優先法案中,已三讀僅十八項,佔三成五,未完成三讀的有卅四項,約六成五,不少草案連初審的「動靜」也闕如。因此除非休會前一天朝野達成共識,進行反覆表決程序,否則優先法案要完成立法如同海市蜃樓。

在馬英九重視的七大法案部分,有綠能三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能源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集會遊行法修正案、二二八基金會條例,以及與兩岸相關的法案,包括陸配來台條件放寬、避免雙重課稅、陸生來台等相關配套法案。

先前朝野兩黨已就綠能三法作協商,由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的爭議較大,以致最後協商破局,國民黨已放話不惜表決闖關。不過事實上,特別是個別的執政黨立委,對於不同類別再生能源的發展,政府究竟該提供何種程度的補貼,始終與行政部門無法獲得協議,致使法案停擺。

民進黨則揶揄國民黨,指出國民黨周圍研究單位都認為,有問題的法案不能強行通過。國民黨立委張碩文說,外界認為立委爭取再生能源購電價格有圖利之嫌,但草案中卻規範每年要給業者五%至七%的利潤,保障獲利二十年,才是真正圖利業者;立法是訂原則,應該比照歐洲訂出購電下限即可,更沒有所謂政府花錢保障獲利年限的規定。

連國民黨自家黨籍立委都對草案有不同意見,所以是否要強行表決也得內部先疏通。不止綠能三法,有關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也牽涉部會整合,這個從扁政府時代就送進國會待審的法案,劉內閣將其重新包裝後再度向立法院敲門,草案中擬定現有的三十七部會,將整併為十三部、八委員會、三獨立機關與其他四單位,瘦身後的政院組織規模約為廿八部會,預估裁併掉廿五位政務官,新的政府改造架構將在民國一百年上路。

這次看似過關有望,不過行政院組織法修法向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敢拋出願景但怯於實際行動,因為祇要牽涉到機構的調整,很難沒有既得利益在背後作梗。因此過去談了多年的政府組織再造,為何扁政府每每提出新願景,卻反而把政府機器越造越龐大,跟真正的部會簡併、員額精簡與行政效率提升,幾乎是不搭調。

這次新政府的修法,主要部會仍然不動,還是像蒙藏委員會、國科會、研考會、青輔會等等較小的單位,連原本要裁併的僑委會都敗部復活了。再者各部會很盡力做政績宣傳,反而造成修法的困難度,因為當大家都覺得某部會很重要時,就得繼續持續協商。

 集會遊行法修法部分,朝野歷經多次協商,不僅仍陷入僵局,部分民間團體更質疑行政院提出的集遊法草案中的「強制報備制」,與現行的「許可制」是「換湯不換藥」。民進黨認為該法是高度爭議法案,修法一定要社運、人權團體與朝野政黨間達成共識,否則很難通過,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集遊法廢除。民進黨已經為該法修正不惜癱瘓議事,屆時若院會強行表決,一番惡鬥鐵定難免。

二二八基金會設置條例方面,雖說是要讓該會得以法制化,朝野兩黨似乎對此條例沒有異議,不過卻是不容易通過,畢竟二二八還是相當敏感的事件,是綠營一直拿來打悲情牌的訴求,藍營為此吃了不少悶虧,急欲想討回公道,想利用立法來消減綠營的殺傷力,且過程中不斷有預算浮濫或人謀不贓的傳言,讓人認為是政治用意大於實質,並增添該條例立法的困難度。

最後一項法案,事涉兩岸交流相關議題,絕對是朝野都沒有相互妥協的空間。一方面,馬政府推展兩岸交流後,要建構讓台商或陸商避免雙重課稅;或者因人道立場,嘗試放寬陸配來台條件;另外在於放寬兩岸教育交流,欲承認中國學歷與開放陸生來台等。

另方面,民進黨仍持續反對十二吋晶圓廠赴中國設廠,陸配來台條件也要求政府作後追蹤管制與配套措施後再行實施,承認中國學歷則以大陸假學歷充斥,防不勝防為說辭,陸生來台更交嚴重影響本地生就業市場等等,此相關法案在立院受到該黨強烈反對,短期內,民進黨不可能大幅改變中國政策,且國民黨未完全透明的操作方式,也是兩黨心結所在,要平心靜氣協商確實很難。

照過去的經驗,在僅剩的兩次院會,要有突破性的進展除非奇蹟發生,祇是行政、立法兩院事後如何互推責任是重點,朝野兩黨又如何相互指責更是休會後的例行性公事,而人民也已經習慣性地遙寄下一個會期,冷眼觀看哪一個法案會先通過!

<2009.06.11刊載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