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謀

在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前夕,國家安全體系的智庫負責人趙春山,於有關台美中三邊關係的研討會上,提出兩岸要進入政治對話,應該要具體齊備三項要素,首先是兩岸順利簽署MOU和ECFA;其次為國內對兩岸進行政治對話有共識;三是取得美、日等重要國家的支持。一旦條件成熟,包括互信機制的建立(CBMs)、兩岸和平協定,都可以展開對話。

到底兩岸是否要、何時要展開政治對話、簽署和平協定?甚至是否在前述三項要件完成後立即展開?如何展開、台灣的底線又是什麼?確實引人諸多揣測,國人也在注視馬政府的態度與立場。然而研究兩岸與國際事務的部分學者,並不看好台灣朝野能夠凝聚共識。

馬英九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和平協定的前提是北京撤飛彈,馬說:「如果我們和大陸談判和平協議,當然是希望他們先處理飛彈問題,不論是移走或拆除。」而隨後發表的「國防白皮書」也提到,中國若不放棄武力犯台,兩岸難以推動軍事互信機制。

民進黨認為,「馬英九要求中國撤飛彈是不夠的,應該要求銷毀飛彈才有意義,馬並應下令所有官員在中國尚未撤除飛彈前,不得與中國談兩岸和平協議。」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也批評,「和平協議其實就是投降協議,簽署和平協議祇是手段,終極統一才是背後真正的目的。和平協議是中國大軍壓境,逼迫台灣簽署城下之盟。」

對此,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指出,在一個星期之內,台灣內部政黨或智庫,不論立場為何,都強烈與清楚的傳達一個訊息,也就是現在不是進行兩岸政治性協商的時機。張亞中認為,他們在表達立場的同時,也將兩岸和平協定與軍事互信機制帶往妖魔化、擱置化與美國利益化。

張亞中說,馬英九提出「先撤飛彈才有和平協議」這個前提,等於陷入了「飛彈與和平」相對論的論述,等於是用「撤飛彈」還對「和平協定」說「不」。這種說法是不高明的謀略,祇是「拒絕」的謀略。因為撤除的飛彈可以在短時間內重新部署,在安全上沒有意義。馬英九不但把自己套住,也讓泛綠申論的合理空間,除非北京讓步,否則台灣已失去論述的迴旋空間。

據張亞中的觀察,民進黨對於和平協議的態度是「逃」,不願意有任何達成的可能性,所以不斷對此妖魔化;國民黨則是「避」,擔心會影響未來的選舉,所以設定各種條件。兩種態度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台灣逐漸喪失政治協商的籌碼。

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表示,現在拋出和平協議太早了,至少是要等MOU與ECFA完成簽署後再提出,但是沒有和解,中共憑什麼要簽署?北京並不是豬頭山。再者,和平和平要「國際美日接受」,不但在目前國際政治的現實上不可能,而且是出賣國家主權的喪權辱國。

王曉波說,無論一軌或二軌,都不能讓美國介入,祇能在完成和平協議後,說服美國與日本接受,馬政府如果沒有實力排除美國的介入,也要考慮美國在台引進「顏色革命」的可能性。至於「國內達成共識」,王曉波認為是緣木求魚,是拒絕兩岸政治協議的搪塞之辭,因為台灣是民主社會,永遠不可能出現共識,祇能是多數決。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吳東野表示,馬政府的大陸政策,一直沒有準備和意願,中國談判和平協議。和平協議也許要談很多年,但是馬政府缺乏信心,而且台灣現況內部非常混亂,中國對此情形瞭如指掌,現在是不對稱的情況,台灣應該利用現在這個契機,先思考未來發展。

如果台灣一直拖延政治對話,那麼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基本上沒有區別。吳東野指出,兩岸也許可以根據國際和平規範的前例,在兩岸各自原則下,和平解決所有爭端,或者利用第三者,作為兩岸談判間的緩衝。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表示,根據財訊、天下雜誌調查可知,台灣人民強烈憂心馬總統的傾中政策,因此對於兩岸和平協議啟動之時機,須再保留一定的空間。而任何協議其實都是利益交換,對於兩岸和平協議將交換什麼?這是值得政府及人民省思之議題。

林濁水認為,國民黨目前執政的難處,在於要不要放棄中華民國政權的競爭、繼續傾中,還是要堅持主權?這點連馬英九也沒有明確對國人表達,人民對馬英九的猶豫不決,感到茫然,也產生不信任感。

有關國內共識方面,林濁水認為,即使把層次拉低,以多數決來處理,這樣的難度太高了,而且從官方與民間各式各樣的民調看來,幾乎是不可能。馬英九在台灣的國際外交與兩岸關係上,很在乎美國的態度,但是更在乎中國的態度,這是馬英九至今民調仍處於低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如果台灣急著要上談判桌,但是對岸不急,那麼談判內容絕對不利於台灣,也是民主國家所不允許,更不會成功。

總之,和平協議的可行路徑,在於降低政治因素的干擾,然後啟動政治對話的「準備」。但是從在野政黨與學界,都對所謂三項條件提出質疑,甚至對馬英九的誠信有所疑問,讓馬欲在兩岸政策向前跨步,增添更多障礙。

<2009.10.29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