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馬英九總統兼任黨主席之後,「馬英九時代」黨政一體正式來臨,權力空前集中,這是李登輝與陳水扁時代以來所僅見的現象。

馬從原先不兼黨主席到決定接任,被認為是對國會的控制還不能隨心所欲,黨籍立委對行政部門的法案與預算都不完全買單,因此兼任黨主席,具備主導選戰提名的權利,從此有了與立委相抗衡的武器。

針對立委所打出的第一炮,就是「問政公約」的制定,也就是所謂的「羅淑蕾條款」。此原本要在十八全會第一次會議討論,提案內容諸如暗指羅淑蕾應「自行請辭或由黨開除停權」,馬英九也指示黨秘書長詹春柏邀請不分區立委座談,以建立不分區立委問政公約。

事實上,國、民兩黨都曾對立委在問政上有過頭痛時間,而民進黨向來「百花齊放」,不如國民黨來得有「紀律」,因為有連任與生存問題,且與國民黨不同的是,民進黨沒有堅強與厚實的人脈組織,必須靠個人形象與單打獨鬥,博得媒體青睞與選民側目,方能爭取曝光,提高形象。

國民黨則是組織較為綿密,黨的人脈通常又大於民意代表,選舉時組織戰比文宣戰好用,當選後立委通常祇要固守基本地盤、做好基層服務與組織,要連任時,自然有黨的配票系統進行複式動員及輔選。

但是兩大黨在執政時,紛紛面臨相同的困擾,黨籍立委不受約束,盡情發言的結果,讓黨、政領導人的面子掛不住,演變成「愛黨」還是「害黨」的爭議。另一個共同點,就是處理這些問題時,同樣都是動作不雅、姿態難看。

民進黨方面,最著名的就是「十一寇事件」,當時以新潮流為主的林濁水、李文忠等人,批判陳水扁執政的不當,遭到黨內與挺扁派的攻訐,這些壓力連派系本身也難以承受,導致「憂客李林」雙辭立委在先,其他九人陸續於黨內初選與大選時敗陣。民進黨跳過黨內機制,訴諸民粹,在泛綠輿論的砲轟下,滌除了黨內的「防腐劑」。

曾經,黨籍立委參加政論性節目,但是民進黨認為TVBS李濤的「全民開講」所邀對象藍綠不均衡,常淪為被圍攻的目標,不然就是論調會被拉著走,因此黨中央一度下令黨籍立委與幹部禁上全民開講,但是並沒有提交全會討論。

國民黨處理羅淑蕾的問題也頗有趣,先是黨內青年代表議論,然後黨代表正式提案,要在全會中討論並通過。不過,附和這個提案的重量級人士與立委卻不多,大多對於此案不表意見。知情人士表示,因為國民黨的形象不是加分的主要依據,有羅淑蕾這樣的人發表不同意見,即使讓黨員認為傷害了黨,但也顯得珍貴。

最後此案在閣揆吳敦義緩頰之下,沒有進行表決。吳敦義認為不分區立委一方面代表政黨,同時也有黨內防腐機制的功能。但是他也表示,不分區立委應該捍衛黨的決策、政策、預算與理念,這是設置不分區最重要的理由。

羅淑蕾自己則認為,不分區立委應該要跳脫選區立委的思維,較能夠以政黨的利益,甚至是國家的利益訴求為考量,也比較能夠顧及到全民的利益。因此,雖然不分區立委須為政黨的利益辯護,可是當政黨的利益違背全民的利益,也就是政黨的意見與民意相違背時,當然還是要以全民的利益為考量。

不分區立委到底該不該是政黨的表決部隊?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表示,比例代表制所產生的不分區,有為政黨背書、發掘問題、與發揮防腐功能等三種意義。行政團隊在政策形成過程中,應該充分與不分區立委交換意見,才可以要求不分區立委在決策形成後支持背書。

因為「羅淑蕾條款」,張亞中認為應該要重新思考這是憲政的問題,如果要走總統制,那就不再需要不分區立委;如果要走內閣制,不分區立委的角色就非常地重要。

曾為民進黨不分區的林濁水指出,不分區立委具有部份的民意付託,若要用黨紀約束,實在不能輕率以對。因此,不分區的分際在哪?解決之道應該是進行修憲,釐清混亂的憲政體制。他表示,「問政公約」是馬英九想專權,但是他缺少能力,心態與阿扁一樣,祇是阿扁面對朝小野大,專權不了。

同為不分區的鄭麗文則認為,不分區當然要遵守黨紀,然而以目前的政治環境,不存在實質的政策辯論,當然也沒有不分區立委參與政策形成的空間。她建議台灣的政黨應該內造化,或是走向內閣制的方向,也就是立委兼任閣員,才能解決不分區立委發言尺度的憲政難題。

看來,這個曾經讓兩黨傷腦筋的不分區立委問政空間,還得留待下一次修憲後,視總統制或內閣制的確立,才可能會有比較清楚的分際。

<2009.11.05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