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八月十六日起,立法院將進行朝野協商後的審議,預料可望通過,在完成國會程序後,ECFA已經完備,明年起兩岸將正式展開經貿新時代的交流。

兩岸經貿合作的愈趨緊密,帶給東亞洲周邊國家相當大的壓力,事實上,六月底簽署ECFA後,日本及南韓就顯得相當不安,特別是南韓政府與民間的反應更大,到底南韓在憂慮什麼?對於台灣的機會又是什麼?我國又該如何因應南韓對於危機的政策轉型?

南韓企劃財政部長尹增鉉,在ECFA簽署後的一場部長級會議中表示:「台灣已經擺脫這些年來在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孤立狀況,並且會逐漸成長為亞洲經濟圈的中心,所有的經濟主體,必須懷有危機意識。」《東亞日報》也指出,「中國是南韓最大的出口市場,在被台灣搶走中國市場前,韓國必須盡快簽署『韓中自由貿易協定』(FTA)」。

剖析南韓的對外貿易經濟結構,並與台灣出口商品對比,就不難理解南韓各界對ECFA所產生的憂慮。首先,根據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的報告指出,韓國與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商品中,排名前二十的商品,有高達十四項商品是重疊,若把範圍擴大到前五十項商品,則重疊者更高達三十三項。

上述五十項商品,主要以半導體、半導體零件、液晶面板、石油化工等為主,這部份就占南韓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六成,但這些同樣也是台灣的強項。但是南韓以國家力量扶植企業打入全球市場,加上韓風蔓延,使得中國市場對台、韓商品的青睞度,出現拉鋸現象。

由於目前中國大陸仍對台灣的塑料產品和有機化工產品,徵收六至十二%與六‧五%的關稅,祇是當台灣的產品,在未來享有零關稅優惠時,南韓產品的競爭力,有可能被台灣拉開。

零關稅同時也會衝擊到南韓的紡織業,二00九年南韓對中國出口超過五千萬美元以上的商品有十二項,台灣有十一項,其中染色針織物等九項是互相重疊,未來這些都會成為台灣較有優勢的產業。至於科技業(IT),南韓也擔心台灣的技術會與中國的資本和市場相結合,而部分技術移轉後,南韓要奪回已占領的市場將困難重重。

因兩岸經濟合作所引發東亞國家的「ECFA骨牌效應」,簡言之,亦即東亞國家擔心ECFA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果,將對其出口造成威脅,因此他們紛紛尋求與中國簽訂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應變之道。

事實上,南韓並非不瞭解兩岸遲早會有經貿整合,因此早在二00四年十一月,於智利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前總統盧武鉉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意進行韓、中兩國FTA的民間共同研究,且FTA近年來更是兩國首腦會談的老話題。

中國高層多次公開表示,希望能與南韓早日簽署FTA,甚至還示意可以在農業領域做出大幅讓步。相反地,南韓的戰略卻是以拖待變,因為南韓政府也擔心在農、水產等領域會蒙受巨大損失。

不過,中、韓兩國間的技術差距,也已經逐年縮小,像「三星」和「LG」等大企業,相當驚嘆中國能夠生產高品質的「山寨手機」;而中國汽車技術的提升,也已逼迫南韓必須研發電動汽車。就因為中國的突飛猛進,今後再加上台灣這條傳統小龍的協助,更是令人不敢小覷。所以南韓一改過往對FTA的消極態度,積極尋求中、韓FTA的簽定。

國內經濟部官員表示,南韓企業界其實已經等不及中韓FTA,紛紛希望加強與台灣企業的合作,這就是ECFA引起的另一種效應。

大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韓國商務中心台北負責人李民浩表示,台灣企業在中國因語言、文化差異造成的不便很少,但是對韓國就有問題,韓國企業要想領先台灣,需要更多「中國在地化」的努力。外語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康埈好,認為韓國企業要更瞭解中國市場的變化,重新檢討行銷戰略,應對經濟結構的變化,並且加強與台灣企業的合作關係。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不論是經濟成長、產業發展,甚至生活水準,台灣都比南韓佳;甚至早在一九六0年,南韓還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GDP還比不上非洲索馬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米什金認為,南韓經濟起飛重要原因是國際貿易,而且走市場經濟和自由競爭之路,因此像三星、LG、起亞等大企業,都是全球知名品牌,三星還是世界百大企業的第二十五名。

隨著ECFA形成的兩岸市場,開啓了「CHIWANCHINA+TAIWAN)」時代,因此,台灣與南韓必將進入「全面經貿對戰時代」,更會在中國市場「正面廝殺」。

雖然,過去台商曾輸在起跑點,現在有了ECFA的加持,應掌握先機,提出策略、整合戰力,政府也必須全力支持輔助,方能與在全球與中國市場扎根較久的南韓企業決一死戰。

<2010.08.12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