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九月七日,「天下雜誌」以「五都選舉前、民心變了」為封面標題,公布全台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民進黨執政的八縣市,名次大幅上揚,更囊括前六名;反觀,倒數十二名,皆由國民黨包辦,整體排名普遍倒退。

由於年底五都縣市長也列入民調中,與目前選戰的「支持度」民調有所不同,特別是對陷入花風暴的郝龍斌、治安不佳的胡志強造成嚴重衝擊。行政院長吳敦義在隔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此次「天下」的民調採取較為特殊的方式,一是評分方式採打分數,二是加入專家評比占二十%、民眾八十%。

吳敦義為國民黨執政的縣市長叫屈不足為奇,黨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更表示,這是因為國民黨縣市長不懂宣傳政績所致。這就如同台北縣長周錫瑋,在退選之後,選民才開始瞭解周不完全祇是「打虎縣長」,政績其實還是有的,祇是媒體關係太差,又不懂包裝,最後含淚退選。

天下多年以來固定會製作「台灣各縣市排行」的民調結果,排行的名目很多,有「幸福感」、「競爭力」、「廉潔度」、「首長滿意度」、「光榮感」、「環境品質」等等。

然而,要評估這麼多的項目,像是幸福感與光榮感,個人主觀意識就比較強烈,廉潔度也是以自我感官居多,環境品質各地區性值有差異,而且所謂的品質程度為何,恐怕民眾也制式標準。

至於首長的施政滿意度,如天下所做的評分方式當然有點簡約,即使以等級方式也不容易探知真實的民瘼,民眾對於首長的表現,第一個能接觸到的就是影像媒體所傳達的視覺感受,再者才是平面媒體所呈現縣市長的所作所為,至於縣市長在市政的推動力、工程的監督與執行力、以及府會關係等,並沒有定期且完整的資訊公開,因此僅憑民眾的感官印象,要真實評斷縣市長的施政滿意度,確實有所不足。

例如,曾被視為國民黨指標縣市的苗栗縣,縣長劉政鴻在此次天下調查下重摔到十五名之後,短短數月滿意度狂跌,絕對與農地爭議有十足的關連。而這又顯示,原本親民愛民的劉政鴻,在大埔事件中展現的強硬態度,在媒體效應助長下立即大扣分。

再如高雄縣長楊秋興,他的媒體關係被譽為縣市長中最好者,他在縣府設有「新聞小組」,還有設備新穎的媒體室等,專門為楊秋興拍攝巡視地方的畫面,提供給電子與平面媒體所需要的內容,甚至媒體有需要時,也可以直接向該小組索取,貼心的服務讓楊秋興在媒體的待遇上遙遙領先其他縣市長,當然媒體所呈現出來的,負面報導就相對較少。

或許有人會質疑,上任僅半年多的宜蘭縣長林聰賢語嘉義縣長張花冠,又如何取得高滿意度的支持。而這也與地方藍綠支持比有不小關係,宜蘭縣是綠營票倉,支持民進黨的縣長比國民黨的縣長要來得多;張花冠則是依循過去陳明文的施政模式,就能普遍獲得高滿意度的支持度。

前新竹市長林政則施政滿意度相當高,但新任市長許明財就把老本花光光,同樣是國民黨,滿意度相差甚多,這就跟藍綠無關,反而是施政能力突顯在民調上。而嘉義市長黃敏惠、彰化縣長卓伯源,都依然保持一定的水準,因此並不能就此認定該民調有太大的偏頗。

然而,像是幸福感與光榮感,也與該縣市所獲自中央的補助有關係,台北市每年經費遠遠超出其他縣市,又是首都,讓很多建設可以水到渠成,市民就容易感受到幸福與光榮,但是卻與市長本身的能力等條件,沒有形成絕對的正比。因此,若說幸福與光榮感是縣市長所創造,這樣的邏輯並不完全是直接的。

祇是,在這樣的民調之下,排名在前的縣市長,當然會喜於把數據引用到競選的文宣,或做為縣市政府的新聞稿;排名在後的首長,有的會故意漠視,或輕鬆以對;也有的縣市長會指示部屬,在下次的調查力爭上游。但是,卻從來沒有一個縣市首長敢質疑,這種民調是否還不夠完整性,或者在調查上還有所闕漏?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在立法院每會期之後都會做評比,即使立委表面上不在意,但是被評為第一則喜形於色,被列入觀察名單則會提出抗議。而且到底是以簽名表示出席,還是以發言為準,發言的內容是否質量均重,各方都多所爭議,所謂的專家評鑑,有沒有政黨色彩?這些也都曾遭到挑戰。

民意調查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連受訪者也都會認為調查單位提出所訪問的題目太過簡化,它祇是一項參考的數據,特別是首訪的母體取樣為何,就會影響調查結果。

自由時報曾在雙英辯論ECFA之後提出「與眾不同」的調查結果,遭到例行民調機構的圍剿,然而它卻也在二00六年高雄市長選戰中,做出最接近投票結果的民調。TVBS的民調更是行之有年,但是即使是國民黨,也對該台的民調結果持保守態度,不會全盤接受。

有專家認為,民進黨中央黨部與聯合報,在政治方面的民調是比較接近現實情況,但是目前民進黨是選擇性公布民調,大部分是做為內部參考,即使有公布者,也沒有揭露整個訪問方法的內容。

由於民調的影響力不小,其結果又讓選民有「同儕壓力」,加上選舉期間地下賭盤的押注,都會隨著民調公布而調整賠率。也有人指出,天下所做縣市長排名民調,一方面也在吸引首長動用縣市新聞業務預算,到該雜誌刊登形象廣告,甚至由報社高層領軍向縣市政府遊說。

不過,祇要民調的過程、方法與抽樣等,都能夠具有公信力,結果也能夠接近事實,則媒體以此作為業務推銷的前提,則是各機構的自由選擇。問題是國內的民調經常被批評為缺乏權威性,每個單位各有各的做法,卻都能夠自圓其說,證明其所做的調查符合科學方法。

這次天下的縣市長滿意度調查,是其例行性的題目之一,但是因為藍綠太過懸殊,勝負高下立判,雖然很少人質疑其公正性,卻相當程度影響選民的支持意向,特別在民進黨主打「施政能力」上,讓國民黨相當吃力。

在天下調查公布之後,最明顯與直接的衝擊,就是胡志強從兩周前還領先十五個百分點左右,卻在十九日的中國時報民調,被拉近到祇剩六%;馬英九的滿意度在遠見雜誌的例行性調查,還是呈現連續兩個月下滑的趨勢,來到三十%,這些無疑更讓國民黨的選情吃緊。

曾經為了不使「假民調」干擾選舉,政府還制定選前十天不得公布民調,然而隨著民調機構越來越多,項目五花八門,讓政治人物幾乎難以閃躲。不過,民調卻也有其制衡選舉舞弊或者不公之處,例如「兩顆子彈」讓民調在選前還落後三%以上的陳水扁翻盤,陳菊四年前靠「走路工」錄影帶翻盤,都留下歷史的疑點。

要讓民意得以真實呈現,民調是最迅速與即時,民意也如流水般,能載舟亦能覆舟,但最重要的,還是這些為政或為民喉舌的政治人物們,多尊重人民,謙卑傾聽民意,並辛勤於政,要高興讓民意所擁抱,其實不會太難。

<2010.09.23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