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五都選後,一股壓力向民進黨襲去,重塑「中國政策」的大帽,讓黨主席蔡英文宣布在體制外另立「兩岸研究智庫」,而且有消息指出,蔡英文甚至不排除自己領軍,在今年內嘗試向北京當局叩關。顯然地,民進黨眾星新回合的競逐戲碼,「指定項目」就是中國政策。

由蔡英文揭開序幕的黨內兩岸路線競逐,一開始各派系大抵靜觀其變,當然這與蔡英文拿選舉結餘款支助個人智庫,不涉及黨內辯論以及黨綱修改,相對減少對決的力道。但是觸及到敏感神經的中國政策,黨內不若以往熱烈反應,這種「意興闌珊」的氣氛,顯得詭譎。

民進黨成立初期,「台獨主張」是黨內派系在選舉時挑戰威權體制的勇敢徽章,不過卻也是內鬥時的犀利武器;執政時,台獨變成對付國民黨的保本家產;到二00七年黨內立委與總統初選,台獨成了追擊「十二寇」的武士刀。現在,時移勢轉,台獨已是黨內「共識」,很難成為打擊同志的教義,取而代之的,就是「中國政策」的躍上檯面。

其實,民進黨並非沒有中國政策,但卻是隱諱地涵蓋在台灣政策之中,而且從台獨黨綱的四個如果論,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公投訴求,再推進到正常國家決議文關於台灣未來的開放選項等,是持續放寬對「統一」的極端限制。

不過,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是新潮流與美麗島系之間的對決,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是為陳水扁參選總統量身打造,二00七年正常國家決議文則是呂游蘇謝四大天王互爭大位的兵棋推演。這些,都與選舉及權力脫不了關係。

事實上,從陳水扁執政後,民進黨就籠罩在「阿扁旋風」之下,展開「選舉總路線」,在第一個四年任期,國會與縣市長席次大有斬獲;但是進入第二個四年,中央與地方選舉成績每下愈況,嚴重的是,民進黨的論述能力,在此時跟著衰退,兩岸政策明顯缺少務實與嶄新的方向。

黨內有論述能力者,新潮流在「解散派系」時成為眾矢之的,在「扁家弊案」後乃至本屆立委選舉,又慘遭「流寇式」的追殺;開始變成「沉默之流」;蔡英文上任後邀許信良重新入黨,這位素有大戰略觀的前元帥,要當烏鴉仍然沒有機會,他的中國政策理論依舊受到排擠,沒有舞台可供發揮。

或許民進黨人會深感不平,為何他們必須提出中國政策的論述?難道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還不足以說明民進黨的立場嗎?反而國民黨模糊兩岸政策,對於台灣主權伸張也相對低調,當外界要求其實行「本土化」,也沒有具體方針,不過卻少有人追著國民黨質問。

若民進黨換個角度思考,之所以會有必須提出論述的壓力,也是一種被期待感使然,畢竟民進黨與國民黨最大的差異,在於民進黨的思考力與反省力比國民黨來得迅速,黨內民主與爭辯能力也大於國民黨。同時也說明國民黨目前的方向,還未能讓多數國人放心,才會期待論述性強的民進黨,提出一套新的綱領。

現在民進黨勇於面對外界期許,黨主席還身先士卒,祇能說「台獨牌」暫時沒有黨同伐異的利用價值,反而是「中國牌」才有衝鋒陷陣的恫赫威力。畢竟,台灣政策人人會說,但中國政策可不見得能講得好,而要證明有能力參選總統,就看誰提出的中國政策能得到最多掌聲。

面對二0一二,蔡英文及蘇貞昌是最受矚目的兩大要角,蔡有黨主席的利基,蘇貞昌則正在舉辦全島巡迴音樂會,等於間接宣布不會缺席黨內初選。至於前副總統呂秀蓮的動作也不小,近來被點名是第三勢力、與王文洋搭檔的對象。老天王謝長廷,去年底發表「未來」願景,標舉「世界主義」,作為引人聯想。

然而,不要忽略在龜山監獄的陳水扁,他同樣不想放棄這場熱戰,尤其五都議員選舉「一邊一國」連線成員攻城掠地,讓他對黨內事務仍擁有某種程度的發言權,而且「一邊一國」已經成為扁的招牌,這也是他的兩岸政策。此外,他在選後即預測蔡英文將出馬角逐二0一二,並奉勸蘇貞昌退居幕後擔任操盤手,顯示扁已押寶蔡英文。

蔡英文的標籤是「兩國論」,她「有意願」挑戰自己,重新思考兩岸政策,但是意願不代表願意,更不表示會有所改變。蔡英文的兩岸智庫由吳乃仁領軍,轄下的陳明通、吳釗燮、邱太三等人,都曾是陸委會主導大陸政策的旗手,他們能否超越以前的思維有所創新,頗受懷疑。儘管如此,蔡還有兩國論可端上檯面。

曾經批評阿扁「台灣要獨立」想法太過單純的呂秀蓮,近年定義兩岸關係為「兩個中國」,認為憲法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她參選總統時提出「三要」,要讓台灣正常化、兩岸關係正常化以及要讓台灣全球化。祇是這些論點並沒有引起太大迴響,不過卻是她近年在兩岸關係的主要論點。

謝長廷年前拋出「世界主義」,主要論述之一,是「當台灣意識遇上大中國意識時,應以世界主義來超越,台灣不祇要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也要成為世界的重心,和世界一起走入中國,引領中國一起走向世界」。

總統敗選,狂輸二百三十二萬票的謝長廷,其實是黨內碩果僅存,得以和新潮流的論述高手過招,又不見得落居下風的天王人物。他早年擔任立委時提出「台灣命運共同體」、一九九四年參選台北市長率先提出「市民主義」、擔任高雄市長提出「海洋國家」、接任行政院長提出「和解共生」、競選總統提出「台灣維新」,現在又提出「世界主義」。

謝是否要爭取大位,黨內揣測紛紛,不過,親謝系人士直言機率極低,因為謝曾尋求復出競逐五都時遭遇到強大阻力,此股力量會一直如影隨形。值得觀察的是,謝的世界主義,與蔡英文去年「雙英辯論」開場時所強調的「台灣要藉由世界走進中國」,有不謀而合或者異曲同工。

黨內人士觀察,以謝長廷長期與蔡英文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看來,謝的做為是替蔡英文築起防火牆,他的世界主義涵蓋「一邊一國」與「中華民國」的認同者,等於把阿扁與蔡英文的論點統合在一起。

就蔡英文而言,她能靜觀其變,以黨主席身分協調黨內可能的中國政策路線衝突,或者讓持「黨主席不兼總統候選人」觀點的支持者,不會立刻就把矛頭對準蔡英文。而且倘若世界主義能取得黨內多數共識,將成為十年政綱中兩岸政策的血肉。

謝曾以台灣維新打敗蘇貞昌與新系,又以「重出江湖」為蔡英文參選新北市長掃除障礙,甚至掩護同為福利國連線的老戰友蘇嘉全進軍大台中。謝長廷這次的影舞,仍是不同凡響。換言之,此次謝長廷意欲協助蔡英文,且謝系人馬又大舉投入立委選舉,目的是要展開一場「世界主義」與「沒有論述能力者」的論戰。

至於蘇貞昌,尚未有跡象顯示短期內他會對兩岸關係或大陸政策提出新的詮釋,蘇貞昌較受黨內質疑的就在於其從政歷程,很少對國家的戰略提出願景,雖然他有相當扎實的治理能力與藍圖,但論述能力有待強化則是黨內普遍的共識。

蘇在擔任行政院長時,主張對中國採取穩健務實的路線,某種程度是以新系的主張為藍本,以致有所謂的「蘇修路線」,但是蘇修僅局限於戰術層面,少涉及戰略層次。關鍵是,此時「蘇新同盟」瀕臨瓦解,新系不再襄助蘇貞昌。因此,當黨內天王陸續提出戰略規劃時,就是測試與考驗蘇貞昌,何時會提出屬於他自己的兩岸思維。

其實,民進黨深知,中國政策祇是單方面的,北京事實上是難有所表示,不論民進黨提出何種主張,大都祇會沉默以對。一則是中國向來的疾言厲色都不會得到好的結果,二則是若有益於兩岸關係進展,因民進黨並非執政黨,不是對口單位,也不想用正面態度加以背書,徒增民進黨的士氣。

對民進黨而言,此時提出中國政策的研商是個不錯的時間點,因為民進黨在五都總得票勝過國民黨四十萬票,顯示其獲有四成五民眾的堅定支持,這是北京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再者,民進黨已有實力進行第三次政黨輪替的可能性,也逼得中國必須面對可能的新局。

不過儘管時機有利,中國政策卻還是黨爭的幌子,否則也不必急於否定九二共識。話說回來,過去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都有提出兩岸論述的傳統,陳水扁從「新三角關係」到「一邊一國」,謝長廷也提過「憲法一中」,下屆總統人選也不能迴避這個責任。

祇是照現在的情況,更像是扁、謝、蔡、呂等勢力圍攻蘇貞昌,而且論述內容都頗為接近,因此他們丟出面對中國問題的主張,最大的意義,應該在於展現自己有能力去「處理」兩岸關係、提出兩岸論述,而非在「解決」兩岸問題。

<2011.01.06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