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蔡英文與蘇貞昌進入最後短兵相接的激戰,相關媒體民調呈現迥異的趨勢,二人在對比式民調陷入膠著,在互比式民調卻是蔡英文大幅領先。四月五日,挺蔡的謝長廷在廣播節目提出「唯一支持論」,被挺蘇派指為「詐術」及「意圖分裂團結」。

民進黨此次立委與總統初選,採行「全民調」,其中又分為「對比式」與「互比式」,什麼是對比式、互比式?「唯一支持」與這兩種方式又有什麼關聯?操作「唯一支持」的利基與關鍵何在?令外界一頭霧水。

民進黨的初選辦法第七條規定:「單一席次選舉區之民意調查問卷,採用『對手對比式』題型和『黨內互比式』題型並用,但總統、直轄市長、縣市長僅採用『對手對比式』題型。

第八條又規定:「總統、直轄市長、縣市長之『對手對比式』題型中,若僅有一人之民調成績等於或高於對手,則由該候選人勝出,其餘皆由民調成績最高者勝出;若有多人之民調成績平手,則以與對手差距決定勝負」。

民進黨在立委單一席次選舉以「對比式」及「互比式」併用,但總統選舉卻僅採用「對比式」。道理很簡單,黨內對於總統初選有謝蘇火拚的前車之鑑,為了團結,特地設計這種「對比式民調」來解決惱人的問題。

然而,立委初選不擔心同室操戈,總統初選卻憂慮黨內分裂,這種邏輯是大有問題的。其中的差異,在於有無互比式民調,若照該黨的思維,互比式會造成黨內不團結,對比式則沒有這種問題。但是,素有智多星之稱的謝長廷,呼籲選民把一般常用在互比式的「唯一支持」複製到對比式,的確令人叫絕。

對比式民調原則上是蔡英文、蘇貞昌、許信良分別與馬英九讓選民比較,亦即蔡蘇許的敵人都是馬英九,這是制度設計讓黨內同志砲口對外,而非互相較勁,以營造團結。蔡蘇許誰能取勝馬,誰就能出線;如果都輸馬,則以民調最高者出線。

然而,民進黨聲稱要推出最強的候選人,但對比式民調可行嗎?如果有人民調四成、卻輸給馬英九十%,將取勝民調三成五、落後馬英九祇有一%者,是否合理?再者,落後十%會比落後一%更容易翻盤嗎?民進黨顯然有欠考略,或是漠視這種情況的延伸性,因此有見樹不見林的舉措。

此外,在大選前一年就與馬英九進行民調,是假設參選人的各種條件從現在到投票時完全不變,否則如前述民調落後一%者及其支持群眾更有高喊不公的權利,效應可能變成「選前團結、選後分裂」。

電視辯論會後,蘋果日報於四月九日與十六日兩次互比式民調,蔡英文分別領先蘇貞昌十六與二十%;壹電視的網路投票,蔡英文更以七成以上支持率遙遙領先不到二成支持率的蘇貞昌,然而,互比式民調對總統初選並沒有參考價值。

從互比式民調清楚發現,蘇貞昌與許信良幾乎沒有勝選可能,但是在對比式中就很難說,蘇許若能在與馬英九比較時,取得最高的支持率就能夠出線,這也是老帥許信良評估不是完全沒有勝選機會、因而投入參選的巧門之一。因為對比式是假設綠營支持者皆依政黨取向投票,因此會力挺許信良,而許的西進言論如果得到泛藍的支持,是有機會取勝蔡蘇二人。

由於對比式在制度上設計為黨內沒有敵人,祇有政黨對決,若是綠營受訪者接到民調都支持民進黨,則參選人的差異性將取決於中性與泛藍選民的支持度,這也是主張唯一支持論者擔心讓藍營介入初選的漏洞。

然而,泛藍選民在民調支持綠營,到大選時卻不見得會把票投過來;如果沒有區隔黨內參選人的特質,由中性與泛藍支持者的態度決定綠營人選,是否符合民進黨的初衷,值得深究。

謝長廷建議泛綠支持者採「唯一支持」,其實就是「排藍」與「綠色加權」,用意是打破政黨藩籬,由選民直接針對人選表達喜好度,這是最能探測民意的方法,反對者認為如此就會出現「排他性」,容易引起黨內的對立。

不主張強調「唯一支持論」者,其實是排除黨內參選人、祇與對手做競爭,受訪者無法在民進黨內選擇最支持的人選,僅能就問卷上的人選做決定。此或許能使民進黨營造團結的最大可能,但卻忽略「選賢與能」的價值。

日前,自由時報網路民調顯示,八成七民眾不認為「唯一支持」會影響民進黨團結。其實,選民不是傻瓜,而是蔡蘇兩陣營得失心太重,一有風吹草動就劍拔弩張。

黨內良性競爭是一種示範,但民進黨在上次內鬥感染了瘟疫,四年來高喊團結不絕於耳,祇是對比式絕非團結的靈丹妙藥。而且總統初選若真有形式的團結,已經掩蓋不了立委初選刀光劍影與分裂內鬨的事實,這是對總統初選表面團結的最大反諷。

<2011.04.21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