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民進黨的黨內初選,不論總統、直轄市長、縣市長、立委,甚至是縣市議員,都是各派系動員角力、乃至在政治板塊拉鋸攻防的戰場。不過派系之間也很清楚,不可能在一場戰役中就能殲滅某一個派系,祇能是「勝利」的一方暫時取得優勢,「失利」的一方則整軍經武,爭取下一回合纏鬥的實力。

蔡英文與蘇貞昌的對決,同樣是派系權爭的縮影,且是延續過去「反新系」與「新系」的爭戰,令人訝異的是,政治選邊站一向無人出其右的新潮流,竟然接連兩次總統初選都遭到滑鐵盧,確實前所未見。四年前與謝系短兵相接,新系鎩羽而歸;四年後雙方再度狹路相逢,新系的策略運用卻顯得彈性靈活。

新系在蔡蘇之爭採取兩面壓寶,這是其他派系完全無法做到的,「老二哲學」使他們成了「失敗的贏家」。若照往例,初選後就該是「清理戰場」的時刻,包括議題的檢討、過程的裂痕、派系的消長到黨內的整合等等。然而,以所謂「贏者全拿」的政治規則觀之,民進黨不再以此為圭臬,取而代之的是「團結合諧」。

基本上,在民主政治的台灣,敗選一方展現民主風範早已成為常態,此次蘇貞昌敗選之後立即表達尊重民調結果,並呼籲「團結支持蔡英文」,本是應有的作為,祇不過黨內群起恭維之聲,顯示民進黨在通往黨內民主的道路上,仍有許多不確定的陰影。

在民調第一天(四月二十五日)晚上出現「楊蕙茹事件」,加上先前的「蔡馬馬策略」,引發黨內焦躁,多數黨人與部份支持者擔憂的是,萬一蘇貞昌落敗,他能否接受?他是否會要求民調封存?他是否要求民調重作?他是否會不挺蔡英文?他是否對未來黨的團結心有不甘?

對蔡英文的憂慮,是她倘若落敗,會面臨到如何的處境?會不會被逼迫辭卸黨主席?她在黨內是否還有一席之地?

這些疑問,到民調揭曉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以致留下謎團,等到蘇召開記者會後,全黨才放下心中塊壘。蘇新也瞭解到,蘇並沒有獨立參選的空間,但卻可以讓傷害降到最低,特別是派系的維繫,因此,尊重初選結果並支持蔡英文是唯一與絕對的選擇。

蘇貞昌的下一步,眾人都在為他設想,包括林濁水建議蘇帶領國會選戰,陳水扁主張蘇任蔡英文的競選總幹事,也有提議蘇可接任黨主席,主導雙線戰役。顯然地,蘇在五都選後一度淪為黨內千夫所指的對象,甚至很可能被排除於總統初選外,此時的他卻藉由敗選的「蹲下」,有機會在未來再度「躍起」,也奇蹟似的保有天王的光環。

因輔選蔡英文勝出的謝系,無疑是站穩黨內重量級派系的地位,但「殺敵三千、自損八百」,仍需偃兵息鼓。謝長廷多次親上火線扮演蔡的擋箭牌,受傷不小,但他有可能藉此役正式重返政壇,畢竟他透過選戰操作,證明自己仍是具有群眾基礎的天王。初選後,謝長廷到宜蘭「種菜」,更是饒副意涵的「種蔡」。

扁系在蔡蘇之戰也搶到功勞,陳水扁的挺英十大理由,在執行民調的兩個晚上,還被某些挺扁電台拿來當成「佛經」誦讀。扁挺小英,有測試支持者的意謂,而且扁系在立委初選大打小英牌,戰果頗豐,士氣可能延續到不分區立委提名,使得一度瀕臨衰頹的扁系,有機會將版圖從南向北逐漸延伸。

游系在此次初選不若扁謝系耀眼,這與游錫堃行事低調有關,曾在四年前主導通過「排藍民調」的游錫堃,近幾年已培植子弟兵接班,而且表現也越趨成熟,未來黨內仍不能輕忽小而精的游系。

這次沒有公開力挺蘇貞昌的綠色友誼連線,由於全民調使然,龐大的黨員票成了無用武之地,因此將力道擺在薛凌的於不分區立委提名,於蔡蘇之役則是呼應團結,未明顯介入派系之爭,讓人脈與金脈休養生息。

多數公媽派與獨派雖然護英有成,但由於蔡蘇的中國政策沒有太大差異,因此沒有太多表現的空間,私底下的本土社團串連,對於選後的整合也構不成難題;南方諸侯陳菊、賴清德、曹啟鴻等,選前各有支持對象,選後立即表態支持蔡英文。

其實,經由全民調可以察覺,泛綠支持者的政黨認同高於個人認同,從蔡蘇民調都勝過馬英九,證明泛綠基層已經提前整合完畢,因此獲勝的蔡營不致趁勝追擊,落敗的蘇營也不圖出走,都是著眼於群眾的壓力。

未來整合競選團隊將由蔡英文主導,蔡暫時停止初選總部運作,有意留待整合之後有更大的調配空間。至於總統與立委的雙線戰役,乃至黨機器、競選總部與助選團如何發揮分進合擊的功能,都考驗著蔡謝蘇等人的智慧。

<2011.05.05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