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高雄市,2010年合併原高雄市與高雄縣為直轄市,是五都中情況最特殊者,新北市是台北縣直接升格,幅員與人口不變;台中市由兩個省轄的縣市合併,台南市亦同,唯獨高雄市是兩個幅員相異,人口結構、地方財政與制度皆迥然不同的單位組成;當時的高雄市長陳菊,只差沒有臉綠,因為要治理情況殊異的直轄市,「艱苦實在講不出來」。

然而,延續自2008年左右起的施政高滿意度,陳菊在本次《新新聞》的全台縣市長滿意度調查中,以總分67.7,在五都市長中排名第2,僅次於台南市長賴清德,而且穩定領先位居第三的新北市長朱立倫近8分之多;在22個縣市長中,亦位居第4。

「很感謝市民的肯定與支持」,陳菊接受《新新聞》專訪時表示,「其實,貴刊所呈現的數據,與市府長期以來的民調結果大致是吻合的,這是市民對我及市府最大的信賴」。

在陳菊心中,她所要建構大高雄的夢,是個「非常適合人居住的城市」,雖然縣市合併帶來施政上不小的衝擊;但是,高雄市也變得更加豐富,有海拔三千多公尺高的玉山、溫泉資源豐富的寶來、沼澤魚塭眾多的湖泊區、地景奇特的月世界,到地勢低平的林園海邊,如此的繽紛樣貌,也是大展施政能力的絕佳場域。

陳菊抓住了這個機會,她沒有抱怨中央給的協助不夠多,亦不推諉合併時間的緊迫,在她的心中,「要為這座城市的未來50年、甚至100年,做最好的基礎與準備」。

陳菊指出,過去高雄被稱為工業重鎮、或是港口城市,但現在加入高雄縣,僅從最南端到最北端就長達近百公里,而且轄內的地方特色、族群都已多樣化,不可能再像過去以簡單的代名詞去形塑。

至於市民對陳菊施政滿意度最高的項目,是「推動當地特色文化和觀光產業」,陳菊表示,「我一直在想,要如何讓高雄成為觀光客能夠深度旅遊的地方?」「很多陸客到西子灣,拍拍照後揚長而去,相當可惜,我希望他們能夠駐足,觀賞夕陽與海洋相接那一刻的美麗」,「周圍景點,例如英國領事館、中山大學、哈瑪星,甚至到柴山一帶,我正在進行景館改造,特別是海岸線」。

「我也希望旗津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海灘景點,那裡的墓園都正在遷移,而且我們充分與居民溝通,沒有抗爭、沒有反彈」,「對高雄人而言,我不是在地人,我沒有家族政治的包袱,我孑然一身,我不是為了圖利某些財團或地主,市民能感受到我的廉正,有他們的支持,我才能順利推動市政」。

左營號稱是藍軍大本營,有不少是屬於國防部的用地,陳菊說,「我要讓土地活化、空間解放,有的是以地易地,或者用容積率去換,希望讓左營成為很有眷村特色的觀光景點」,這又讓陳菊聯想到農十六的「凹仔底森林公園」,「當時我們可以賣給建商,市府可進帳160億,現在更有250億的價值,但是我不想,我要讓市民擁有的綠地是全台最多」。

「消防救災與維護公共環境衛生」,也是陳菊獲得市民極高評價的一環,她有感而發的說,「八八風災讓小林村淹沒、寶來溫泉一夕變色,重建工作相當艱困」,讓她決定要把救災體系建構完整,因此,「災害應變中心南部備援中心」預定在11月進駐,未來能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相結合,南北呼應,確保南部地區縣市的安全。

過去岡山地區每逢颱風暴雨必定淹水,陳菊也不次加強該地區的防洪治水,光是明年度的治水經費就達16億6千萬,陳菊說,「明年汛期之前,包括岡山滯洪池、大社排水系統、旗山地景橋改建,都會陸續完工啟用」,這些地區較都會區落後,均衡發展與「高高平等」是她施政的最高原則,一定都要照顧到。

過去鄉鎮地區建設最缺乏的,就是汙水接管率,陳菊說,「縣市合併後,我發現鳳山區是6%,岡山則是0,整體僅9%,比起都會區的60%差距甚大」,「我趕緊催促用戶接管率要先做,現在大高雄已經從合併後計算的38%,提升到46%」,「這是一個進步城市的指標,高雄市必須脫胎換骨」。

「打擊犯罪維護當地治安」,是陳菊施政滿意度較低的部分,「事實上,高雄市的重大幫派已經減少,我要求市警局不能吃案;在犯罪案件、破案數、破案率上,成效都比以往要好。」讓陳菊感到欣慰的是,高雄市的飆車風被遏止得很成功,「警察局長為此獲得警政署邀請提出打擊飆車風的政策,供其他縣市參考」。

相較起來,較讓市民質疑的,是「增加就業機會和發展工商業」的部分,陳菊表示,「世大運」的舉辦是高雄大蛻變的轉戾點,只是縣市合併,一時之間讓市民茫茫然,「上任後,我依據地理與人文環境,規劃各具特色的發展願景,各區目標明確,假以時日,高雄將會成為外移人口的重鎮」。

陳菊指出,「創造就業機會,已經有兩大投資案,環球購物中心進駐高鐵左營站、南星遊艇專區也會有至少二十家廠商進駐」。

「我想強調的是,高雄市是對影音產業最友善的城市,包括高雄軟體園區、駁二藝術特區,將形成文創產業聚落,現在已經吸引國際知名的動畫公司R&H、SONY、紐西蘭huhu,國內兔將創意、智崴等進駐」,陳菊說,「我期待高雄市會成為亞洲電影特效及數位遊戲中心的重要據點」。

 

 

採訪側記

作為「美麗島」的最後一人,陳菊很慶幸自己從宜蘭到高雄,「出生在哪裡沒有選擇,但退休後選擇哪裡可以決定」。

她在「高雄事件」後遭逮捕,1990年獲得時任總統的李登輝特赦,旋即走訪剛崩解的帝國—前蘇聯,在莫斯科,她驚豔於這座紅色堡壘的建設是如此高瞻遠矚,早有百年計畫,埋下她心中有朝一日擔任百里侯,也要為這個城市奠下百年基礎的雄心。

「台灣菊」,三個大字矗立在陳菊市長辦公室的屏風,是由書法家張炳煌親自執筆,L型的辦公桌,擺放著堆疊的文件,卻是井然有序;牆上掛著五幅市政建設的大藍圖,有不少時光,陳菊就站在此注視、思索著她的百年大計。

在她的辦公室與會客室,各擺放著一尊觀音,會客室還有一尊達摩祖師像,這是她的心靈寄託與導師,牆壁上則是一幅「大船入港」的市景鳥瞰圖,有蔚藍的海洋,還可遙望「八五大樓」及世貿大樓,氣勢磅礡。

辦公室的另一邊,是五、六個秘書的辦公區,靠近裡面還有一扇門,進去之後是個會議室,感覺有點不起眼,但就在《新新聞》專訪前,警察局長才從這裡離開。約可容納十五人的橢圓形方桌,是陳菊與幕僚及首長們最常聚會之所,居家式的裝潢,沒有辦公室的嚴肅,卻是很多創意與政策的發源地。

從「黨外小妹」到「政壇大姐」,從「綠營菊姐」到「花媽市長」,她不輕言開口閉口美麗島。她在高雄「跌倒」,又在此當選國代,一路跟隨陳水扁到北市府、再到謝長廷的高市府;勞委會主委六年後,於民進黨最內外交迫時贏得市長選戰,把高雄打造得「綠油油」。

一個人,陳菊沒有利益包袱,講話可以大聲,她還是常常說,「人要有夢想,跟著夢,慢慢去構築」。

也是《新新聞》讀者的陳菊,看到1335期報導翁山蘇姬:「我不是偶像,是個辛勤有紀律的政治工作者」,深深震撼著她,從人權、環保、弱勢運動到從政,陳菊自喻是辛苦的勞工,她能隨時坐在路邊攤吃飯,她打入了高雄人的心,更溶合於這座上升中的大都會。(文◎李彥謀)

<2012.10.11刊載於1336期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