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2011年9月,全台影迷於電影院前大排長龍,要爭睹台灣新銳導演魏德聖的史詩鉅作─「賽德克巴萊」,這部片果然沒讓國人失望,票房直衝7億元,連同他的成名作─「海角7號」,讓魏德聖揚名中外。

 

不過,這兩部片子的背後,如果沒有邱若龍,恐怕連開拍都有問題。1997年,魏德聖還是個副導演,看了邱若龍的歷史漫畫「霧社事件」,即展開追人行動,找上邱若龍後,告訴邱,「希望有機會跟你到原住民部落田野調查,當義工也好,我以後想開拍這部漫畫的電影版。」

 

邱若龍

在電影海角七號的最終段,有個癡癡地站在碼頭邊等待心愛老師的少女,那個場景的服裝、道具、船型等,也是邱若龍經過長時間考據歷史後,提供給魏德聖製作。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場景與服飾,有霧社事件漫畫版作為先鋒,同樣不須魏德聖再傷腦筋,而且邱若龍還是該片的美術指導。

 

「魏德聖很有抱負,但是籌拍賽德克巴萊的過程歷經艱辛,他曾問我這部片子的票房能否彌平開銷」,邱若龍告訴魏德聖,「只要你把心中原始的夢想忠實地完成,你就可以通過彩虹橋了。」

 

其實,長得很像卡通人物的邱若龍,不只是漫畫家,還是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台灣與日本軍事系統的專家,他曾將台灣原住民神話傳說改編為動漫片,今年受邀龐畢度展,獲得極高評價,霧社事件明年亦即將推出法文版。去年大陸導演張藝謀的歷史大片「金陵十三釵」,邱若龍也是美術設計。

 

外界多認為台灣漫畫界缺少原創性,然而邱若龍的表現確實令人大開眼鏡。他花了七、八年的時間在原鄉部落,只為了畫一本霧社事件的漫畫書,毅力驚人,「因為這是真實的故事,所以各種考據都要到位,否則時空背景有落差,讀者就會懷疑漫畫的真確性。」

 

能說一口流利賽德克語、亦是賽德克族女婿的邱若龍,對台灣漫畫發展頗有研究。「二次戰後台灣漫畫界的水準還算不錯,與承襲日本有關,但到了四、五十年代,國立編譯館成立後,開始對漫畫進行審查,有點類似警總的角色。一有遇到較敏感的議題或圖案,會被叫去關切。」

 

邱若龍的父親邱錫勳是早期知名漫畫家,曾經畫了梅花的圖案被縮小後,看起來像中共的五星旗,就被叫去問話;幸好邱錫勳認識國民黨的重量級人士,請他出面擔保,否則邱錫勳可能就是白色恐怖的受害者。

 

「現在國人比較習慣看日本的畫風,但未來台灣漫畫的能見度提高後,水準也不見得太差;但是日本畢竟發展較久也很成熟,有它的基礎。」

 

陳弘耀

17歲入行,曾因在校畢業展時製作「卡通影片製作」專題,未獲當時校長認可而遭到退學,陳弘耀並未因此失去對漫畫的喜愛,從改編經典「大西遊」,拳拳到肉的武俠連載「一刀傳」,到近期如文學般深厚底蘊的短篇漫畫合輯─「時間遊戲」,是大師級的動漫家。

 

2011年初,陳弘耀代表台灣參加「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受到歐洲動漫界的注目,被漫畫專欄作家譽為「漫畫變色龍」,此稱號是法國人專門用來稱呼其漫畫之神「墨必斯」的封號。

 

今年4月,他再度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動漫節與龐畢度亞洲動漫展,法國出版商與陳弘耀簽約其作品在法國發行法文版的殊榮。再者,陳弘耀將不同世代的優秀漫畫家介紹給法國政府與動漫界,努力尋求台灣創作人立足於世界舞台的機會,受台灣動漫界的推崇。

 

重點是,法國當紅的漫畫編劇和編輯JeanDavid Morvan,對陳弘耀漫畫作品表達強烈合作意願,除了已經進行的漫畫「水滸傳」外,還有非中國古典題材的新企畫要與陳弘耀合作,中程計劃則是以台灣本土題材為背景的漫畫。

 

對於世界主要國家都瞄準動漫商機與市場時,陳弘耀說,「要使台灣動漫界有競爭力,政府可以先投資已經成熟的作品或漫畫家」,「政府這幾年有投入資源,但以漫畫展而言,參展的門檻似乎過高,致使一些新人難以進入,這對培育人才很不利;如果先支持已經具國際水準的漫畫家,再由他們去指導新人,不失是一個方法。」

 

對於台灣動漫環境,「如果想要靠動漫賺錢,最好暫時不要進來,這一行還沒有到可以發財的地步」,陳弘耀說,「還是應該多將各種不同的漫畫風格帶入台灣,不能永遠只有日本、迪士尼的卡通,要先把國人視野打開,才能推動台灣動漫。」

 

他說,目前主、客觀條件都還不成熟,包括政府政策與讀者心態,都會限縮動漫的發展,像是台灣漫畫家出的書,大概就是單行本,若要到達發行套書或一部電影的程度,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克服。

 

玩亨

他知道光畫漫畫不足以養家活口,目前擔任廣告公司藝術指導,以圖像創作、平面創意及整合行銷的設計師玩亨,屬於新潮派的漫畫家,如果沒有新穎的觀念與特殊的欣賞角度,恐怕會被他習於塗滿空間及用色大膽的作品給難倒。

 

玩亨說,「我的圖像就是用機械元素構成,但裡頭偶而會有許多限制級的器官;會從這個方面著手畫圖的,內心都存有很多對現狀的不滿,藉由密密麻麻的色彩及圖案,抒發一下心情。」

 

高職讀美工科的玩亨,從小就喜歡看漫畫,但是傳統日式風格的漫畫並未感染他太多,他獨創自成一格的畫風,顯示出台灣漫畫界的代有人出。玩亨的動漫代表作就是「機肉人間」、「機械體浮世繪」,作品曾獲國內官方與民間競賽與設計大獎之頭銜。

 

「在台灣畫漫畫就是要不斷去發表、比賽,我也是四處參加比賽,或者把我的作品放上部落格、臉書。」曾經,他把已經發表為數頗豐的作品整理好,向出版界投石問路,但沒有一家願意出書,「他們覺得我的畫風在台灣沒有市場」。

 

然而,這位替國際知名鞋廠Nike、全球飲料界泰斗可口可樂,設計過圖樣的玩亨,還是2009年新聞局時代發掘的「漫畫千里馬」之一。當時的局長是蘇俊賓,玩亨的才華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有一天,新聞局打電話給他,「玩亨,你想去哪個國家留學」、「你想去多久?」讓玩亨開始懷疑政府的政策:「如果政府要培育人才,應該有全盤的計畫,怎麼是走一步算一步。」

 

後來才知道新聞局的計畫是,提供一百萬及出國進修一年的機會,然而玩亨因主觀條件不得不必須放棄。他認為,政府用意良善,但細節略嫌草率,而且新聞局長換人後,計劃就消失無蹤。看到韓國大力扶植動漫產業,玩亨說,「只能用羨慕兩個字來形容」。

 

玩亨透過機械體系統視覺,將崩世代的一切生活現象,無奈與不滿,以圖像化演出。這次在駁二特區,他更透過多媒體互動裝置,是動漫界的全新嘗試。

 

楊若笙

他曾在歡樂漫畫月刊發表漫畫作品,也在中國時報家庭版漫畫連載,作品曾在「High漫畫月刊」發表一系列作品,並協助時報出版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漫畫叢書的導讀文字與介紹。

 

從包包裡拿出已經再版超過一百次的成名作─「腦筋急轉彎」,楊若笙說,「大家都認為漫畫是小朋友看的,其實成人也可以看,不過看的應該是屬於圖像文學、圖像小說之類的漫畫。」

 

楊若笙年輕時,喜歡將作品以實驗的方式包裝得很有深度,現階段要將他阿公當年獲得文學獎的短篇小說改編成漫畫,「因為去申請新聞局補助,官方說要以台灣本土文學為主才可以。」

 

楊若笙點出台灣漫畫界的轉變,「台灣漫畫受日本影響太久了,雖然還是可以繼續畫日本的風格,出版社也會很喜歡,但是拿到國外,對方會說這是日本的東西」,「台灣漫畫界已在省思這個問題,並逐漸發展出多樣的風格與型態,但是這與政府的提倡與推廣沒有關係。」

 

其實,「我倒是覺得政府不要管太多,愈少的限制,才會有更多的創新,漫畫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一種創意」,「政府可以提供經費輔導,其他的就不要插手了。」

 

在駁二動漫展,楊若笙的作品「有一天」,是反映日據時代下貧病家庭的悲慘境遇,他運用全知觀點及孩童思維做交互敘述貫穿情節,語調樸實自然,呈現融合親情與淚水的感動,頗受各界讚賞。

 

<2012.12.06刊載於1344期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