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彥謀

1986年的夏天,台鐵火車例行停靠台南站,一位年輕的小伙子,與成大的學生一起走出後站,迎面而來的大學路,左手邊就是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午後的街道上,熙來攘往,熾烈的陽光,照在扛著幾袋行李的背脊上,徒步往學校方向走去;「台南,其實也蠻熱鬧的啊」,從建中、台大,居住台北市已七年,如此評價台南,此時準備就讀成大學士後醫學系的他,正是現任台南市長賴清德。

醫學分三層次,第一層是公共衛生,第二層是疾病治療,第三層是復健醫學,賴清德想從復健、再跨越到疾病治療的範疇,基礎教育告訴他,「醫學是讓生命增長歲月,復健則是讓歲月增長生命」,看似有點繞口,非醫學科系的人,不見得分得清生命與歲月的差別,然而對賴清德而言,人生已標示著一條清楚的未來。

他是礦工的兒子,父親在煤礦災變中早逝,母親辛苦撫養六位子女,從萬里的偏鄉學校,他努力在高中及大學考取第一志願,更被家人期待能作為一名醫生。在賴清德的想法,拿到成大的醫學文憑,就要回北部開業;但是,在戒嚴時期學生時代的他,就會偷偷看蔣渭水、賴和的書籍,應該就注定此生將與政治結緣。

如果說,賴清德當年考取的不是成大,而是台北、台中或高雄的學校,他絕不會走到現在的直轄市長,台南與賴清德,是命運的結合。畢竟,台南在日治時期,就是人文薈萃之地,更是「醫師」的養成所;醫師在台南地區獲得的尊重、以及高於一般階級的社會地位,遠超過台灣任何一個縣市。

說來奇怪,成大畢業後,賴清德沒有立即回北部開業,他選擇留在學校擔任住院醫師兼教授,更一路做到總醫師。外界認為,一九九四年首次省長民選,賴清德獲聘擔任陳定南台南競選總部「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但實際上,賴清德只是中西區的醫師後援會會長,上面還有更資深的醫師,主導選戰後勤支援。

若說那是賴清德踏入政壇的關鍵,其實也不盡然,只是,從那時起,就有不少同業前輩,遊說賴清德認真考慮投入政治改革,並從參選民代開始。不過,這與他的志向,卻是不同的兩條路。但是,「醫生是救人,從政也是在救人,只是位置不一樣」。

然而,醫師或許與生就具有反政權、反壓迫、惜生命的天性,而且在「二二八事件」時,不少台南地區的醫師仕紳被逮捕、拘禁或是失蹤,他們因政治迫害而被人們更加敬重「醫生」作為社會良心的身分,這個傳統觀念,一直延續到現在。賴清德在這個對醫生有高度景仰的土壤裡滋長,可謂相得益彰,1996年國大選舉,賴清德即高票當選。

「能做一個讓自己血液會熱的人也不錯」,賴清德對自己投身政治,下了如此的註解,但說真的,「當我還是年輕小子,初到台南時,並沒有預料自己的人生會是如此」。

︽新新聞︾專訪賴清德的5月17日,當天凌晨台南地區適逢豪大雨,賴清德還在天色灰濛時,即通知市長辦公室秘書與相關一級主管,變更所有行程,立即前往會淹水的低窪地區視察,以及到可能會有土石坍方的山區巡視,直到傍晚回到市府,接待國外來的訪賓。在一般家庭正享天倫之樂的晚餐時,賴清德神情奕奕,臉上不現倦容,對記者述說著他與台南的一世情緣。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還會選擇這條路」,賴清德與一般政治人物確實不太一樣,有些人常說自己踏入政治是不歸路、是意外、或是偶然,更有些政客說自己其實不適合政治,只要有機會就想離開;「被勸進從政,我也推辭了很多次,但是有些路必須有人開,躲也不是辦法;從小學起我就不想躲老師,因為躲來躲去,到最後還是得做」。

2009年的某天,一場地方的喜宴,一位上了年紀的阿伯,趨身接近賴清德,「委員,我想跟你說一件事」,賴清德從西裝口袋拿出紙筆,準備記下這位老先生可能提出的陳情案,「十幾年來我一直支持你,但是聽說你要當人家的副手(改制後的台南市長選舉),如果是這樣,那很抱歉,我連你要連任立委,也不想再投票給你」。

賴清德的心中,著實被這句話給震攝到,他的政治哲學,「爭是不爭,不爭是爭」,他又要如何抉擇?當時民進黨內的民調,賴清德相較於許添財及蘇煥智兩位同志,與國民黨的市長潛在對手高思博、王昱婷等,有著較明顯的優勢;黨中央的勸進、支持者的期待,他無法躲避,醫生性格從血液裡噴湧而出,在面對有「開刀」風險的機率下,他最終選擇執行「手術」,期待讓生命更豐富。

台南縣市合併,就好比器官要移植到不同的身體裡,即使到現在,很多市民仍認為,合併後的大台南,並沒有比過去得到更多中央的資源,即便「內科醫師」是青年賴清德的第一選項,但中年才操刀「合併」手術,對這位有「仁醫」之稱的他,仍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4屆立委、12年任期,賴清德的選區都在原台南市,不便經常越界關心台南縣事務,「我的確比較少碰」,但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熟稔台南縣,讓縣市合併可以無縫接軌?「我擔任過執政黨時期的立院幹事長,也擔任過在野黨時期的幹事長,這些經歷,對日後處理市政有相當的幫助」。

「賴清德,其實施政四平八穩,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形象好」,一名資深的計程車司機說。光復後首位醫師市長身分,也許讓賴清德增添了道德色彩;再者,不炮打中央,不虛浮無華的他,在就任後沒有超級亮眼的大計畫推展下,能屢創施政滿意度的高峰。

「原台南市的開發案與大建設,是在張燦鍙時代規劃,接續的許添財及賴清德繼續執行」,地方人士表示,「台南市區的發展晚了一些年,施治明市長時期沒有將『中國城』地下街做起來,整個市政就近乎停滯」。

市政推動原本就是一棒接一棒,賴清德在訪談中,不忘推崇前幾任縣市長打下的基礎建設與努力,讓大台南市在沒有「失政」的情況下,能夠緩步推升其城市規模。賴清德說,台南縣、市原本就屬於不同的政經體質,台南市是文化城、台南縣是農業鎮,合併後也要順著傳統的脈絡發展,貿然作大變動,反而會摧毀原先已存在的城鄉價值。

棒球場上,不是靠蠻力就能把球打高打遠,有時候順著球勢,借力使力「推打」出去,就能得分。一個與台南毫無淵源的礦工之子,懂得這個道理,他立定「文化首都、科技新城、低碳城市、觀光重鎮」做為施政主軸,開出「十大旗艦計畫」為重點方向,每一項內容看來平淡,卻不會讓台南人覺得好高鶩遠,「務實、不打高空」,可能就是台南人要的首長。

今年,他為台南市奪下「最有價值縣市」的殊榮,不論是個人施政或信任度、十項施政面向滿意度、民眾對施政的有感度等三大項,均居於首位,城市的陸續東擴、人口淨移入、大型跨國購物中心準備進駐、電子大廠遷移南科、國際級觀光飯店動工等,絕大多數都不是賴清德主動招商而來,而是「把適當的環境準備好,投資人看好商機,自然會蜂擁而至」,他解釋。

「你去過曾文溪口嗎?」賴清德問記者,「曾文溪口就像大海,磅礡壯觀,它的落日餘暉,令人流連忘返」,還有,「左鎮的化石館,挖出的化石已有兩、三萬年前之久,我第一次看到頭蓋骨時,真的太震撼了」。

可以感覺到,他仍保有醫師對重視生命的本性,站在曾文溪口的賴清德,望向大江大海,海之所以為大,在於海不辭水;從不激昂悲憤談話的他,是民進黨政治人物中的異數,「選黨主席、選總統?」「有些事情躲不了,辭不掉,就要勇於承擔」……,繞樑許久,不無充滿藝術的一句話。

<2013.05.23.刊載於1368期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