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彥謀

高雄市與市長陳菊,奪下《新新聞》與「台灣指標民調」合作調查年度最佳縣市,展望2014年,是最有潛力的城市。其實,陳菊主政的高雄市,在外界諸多民調上總是名列前茅,此次挾「黃色小鴨」旋風拿下冠軍寶座,似乎不讓人意外。

但是,今年五月,陳菊在本刊所做相同民調中,僅排名第六,短短半年內就擊倒台南市賴清德、花蓮縣傅崐萁等強勁對手,讓今年63歲的她,持續加溫自己的政治能量,不僅2014年的市長連任難逢敵手,2016年總統大選,她與菊系也成為民進黨內超重量級政治勢力。

不過,說傅崐萁與賴清德都被陳菊擊退,也不盡然,其實這三位、再加上宜蘭縣長林聰賢,可說是縣市長「A咖中的A咖」,四人總分都在75分上下,相差不超過三分,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重點是他們在這兩年來,施政滿意度都維持在高檔,而且都要繼續尋求連任,政治行情炙手可熱,也看不到對手。

A段班中的另外三位,分別是台東縣長黃健庭、嘉義市長黃敏惠與屏東縣長曹啟鴻,總分都在70分以上,與前述四位縣市長都屬於領先群。

B段班分數在70至63分,共有8位,依序是桃園縣長吳志揚、雲林縣長蘇治芬、新竹市長許明財、嘉義縣長張花冠、新北市長朱立倫、台北市長郝龍斌、新竹縣長邱鏡淳及金門縣長李沃士。

C段班總分未達63分,共7位,依次是連江縣長楊綏生、苗栗縣長劉政鴻、台中市長胡志強、澎湖縣長王乾發、彰化縣長卓伯源、南投縣長李朝卿與基隆市長張通榮。

以民調結果分析,本次帳面上的「大贏家」當屬高雄市;其次是台東縣長黃健庭,他從上次第10挺進到第5,不只為國民黨爭得面子,更創下東部三縣市全部擠入前五強的可貴記錄。

至於「最佳進步獎」,則非台北市長郝龍斌莫屬,他從五月排名第19,躍進至第13名,增幅勇冠各縣市,主要是在三大項評比皆有進步,特別是在「民感度」項目,與市民心之所向完全吻合。或許該說是「郝孩子終於迷途知返,知道為政之道在於迎合民意」。

此外,今年郝龍斌數波人事小幅改組,例如副市長換上地政專家張金鶚;觀傳局走了趙心屏後,禮賢下士求來前中國時報資深特派孫廷龍接任;而丁亞雯離開教育局,換上市議員林奕華等,都讓外界與府線記者「額首稱慶」,佳評自然蜂擁而來,至少負面報導與落井下石情況減少,讓有志向上攀登政治高峰的郝龍斌鹹魚翻生。

不過,最有潛力,而且是藍綠高層防堵對象,施政進步幅度又被「低估」的是新北市長朱立倫。他的總排名從上次第15名,進步到第12名,雖然沒有郝龍斌耀眼,但實際上他的「個人評價」,從上次第18名躍升第14,幅度居縣市長之冠;「十項施政」排名從第12、往前推進到第10名,兩項評比進步幅度在縣市長中居首,潛力絕對不容小覷。

事實上,朱立倫執掌新北市第三年,確實已抓住許多「眉角」,包括如何應付議員、在議會有技巧地周旋;再如他推動「簡易都更」,連前副總統呂秀蓮都給予讚賞;「幸福保衛站」持續有成效,相對使青少年犯罪率降低等。甚至是被稱為「綠色堡壘」的三重、蘆洲,對朱立倫的滿意度竟也不弱於中永和等傳統藍營票倉。無論未來朱立倫選擇連任市長或直攻總統,肯定會讓綠營食不下嚥、睡不安穩。

反之,此次退步最多的縣市,則落在頻出爭議事件的苗栗縣,劉政鴻從上次總排名第四,直線滑落至第十七。特別是他的個人評價,從第五重重摔落至十八;「十項施政」排名也從第11跌落至20名。依照過去的經驗,如張通榮、李朝卿、卓伯源等個人或縣府團隊出現貪瀆情形,民調幾乎一蹶不振,「硬頸」的劉政鴻能否打破這個宿命,有待觀察。

以民調數據觀察,台南市應屬全國最有潛力的縣市,十項施政拿下四個第一,包括「消防救災與維護公共場所安全」、「增加就業機會與發展工商業」、「推動當地特色文化和觀光事業」、「執法公正性與清廉程度」等。花蓮縣也有兩項掄元,分別是「推動教育和藝文活動」及「提高行政效率和改善便民措施」。

其他四項第一,各由四個縣市拿下,高雄市是「增加或改善公共設施與建設」、台北市為「改善當地交通和加強大眾運輸」、宜蘭縣的「保護自然生態和公共環境衛生」,以及連江縣「打擊犯罪維護當地治安」。

由於馬政府主政下經濟成長低迷,各縣市責任就更加重,本刊特地以五都及準直轄市桃園為主,由六個縣市政府提供「拚經濟」的數項政策,測試民眾有感反應。

結果發現,高雄市以黃色小鴨滿意度最高;台南市是推展各區特色觀光;新北市為發展閒置土地供市民使用;台北市是建構科技走廊,串聯內湖與南港園區;台中市為提高自來水普及率與供水穩定;桃園縣為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藝文活動。

從上述資訊顯示,民眾對於大計畫與大建設的感受度普遍不高,例如台北市「新十大建設」、台中市促進民間參與公共投資、桃園縣「航空城」、新北市招商投資地方、高雄市太陽光電城等,滿意度都未達五成。

換言之,是民眾質疑這些硬體建設「中看不重用」,或是「肥了財團、瘦了百姓」。反倒是與人民生活有關的活動、美食、推銷農特產及觀光旅遊等「軟建設」,比較讓人民有感。但若此一趨勢持續下去,可能影響地方政府的政策規劃,甚至左右台灣城鄉風貌轉變,是否真要長期「吃軟不吃硬」,值得各縣市長深思。

明年七合一大選,有13位縣市長欲尋求連任。9位即將卸任者中,劉政鴻、卓伯源、蘇治芬、曹啟鴻、王乾發等,8年來的施政成績不能被輕忽。劉政鴻開發土地、闢建道路、爭設高鐵站;卓伯源改善治安、申設彰濱工業區為自經示範區;蘇治芬擘劃百大亮點與重農主義;曹啟鴻保育生態與工業區招商;王乾發推動菊島邁向國際化等,未來可能成為該縣市最具潛力的強項。

要連任的十三位縣市長,吳志揚、邱鏡淳、張花冠等人的諸多施政,還在打基礎階段,像是桃園航空城、竹北科技城、大埔美工業區等,未來也可能是該縣市的金雞蛋,具有吸引人口、資金與就業的潛力。

外島的李沃士、楊綏生,全國性知名度較低,但李沃士招商有成,看重中國海西區廣大的觀光客源;楊綏生主推的博弈專區倘若過關,商機與整體發展將不可同日而語。

還未表態參選的胡志強,對市政也是業精於勤,但他是否心猿意馬,讓市民感到有「離異之心」,連帶拖累他的支持度?這幾年台中的發展和榮景沒人會視而不見,但胡市長的施政滿意度一直翻不了身,這還真是個問題。

<2013.12.19刊載於1398期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