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的「掌摑事件」,顯現民進黨人數不足無法提案的窘境,使得已經提出七十六個預算刪減案的立委管碧玲無用武之處。由此可見,民進黨對於中央政府教科文預算確有不少質疑,特別是馬英九在選前的政見,並沒有完全呈現在預算編列上,變成空頭支票。

馬英九選前曾表示:「政府編列的教育經費,每年提高GDP的0‧二%,每年增加經費約二百四十億元,八年後的政府教育經費提高到GDP的六%。即政府教育經費從現行每年約近五千億元,逐年擴增,八年後將升至每年超過七千億元。」

不過,九十八年全國教育經費共編列四千七百四十三億元,佔GDP三‧四七%,比起九十七年度的四千八百六十一億元,佔GDP三‧七五%短少約一百一十八億元之多,與馬政見的「逐年擴增」顯已違背。

馬英九在「愛台十二建設」中,提出「每年投入一百億元經費,八年共八百億,改善技職院校師資、設備與課程」及「推動八年八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及『教學卓越計畫』,目標為研究成果達到世界級水準。」然而,這兩項在預算中都僅分別編列八十五億與八十七億元,各短少十多億元。

至於馬英九提出「推動高職免費」,在教育部九十八年度計畫中則變成「逐步實施高職免費學費方案」。方案的三項計畫,有關「實施技能學成開班經費補助」及「產業特殊需求類科與特殊地區高中職免試入學補助」,都是民進黨執政時的政策延續,祇有「建教合作班入學補助計畫」是新增,因此受到移花接木的質疑。另外,同樣在「愛台十二建設」中提出「加強語文及資訊教育,消除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鼓勵終身學習」,但在年度預算有關社會教育的「推動終身學習」、資訊教育的「資訊融入教學」、「建構數位網路學習」、「縮短城鄉數位網路學習落差」等計畫之總經費,反而減少一億六千六百萬元。

在馬政見的「加速落實小班教學,每班三十五人逐步調降為二十五人,減輕國小老師工作壓力」的相關預算,則比上年度減少三千萬元;其他如技職教育的「產學合作」減少二千七百六十三萬元;中等教育「推動高中職地區化」減少一億三千七百萬;國民教育「發放幼兒教育券集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教補助」減少三億六千萬元,都顯示預算與政見有不小落差。今年的七月一日,馬英九出席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曾宣布政府每年要增加八%至十%的科技預算,約每年增加一百億元,至二0一二年達到科技預算佔GDP三%為目標。但是九十八年度預算編列祇比去年增加六十六億元,比例不到七%,佔GDP祇有 0‧七六%,遠遠不及馬英九之前的宣示。

民進黨團認為,科技預算所增加的六十六億元,其中國防部武器研發經費、竹科與南科園區開發與設備經費佔絕大部分,若將其扣除,則真正落實於科技預算的僅剩二十億元左右,這樣的規模實際上並無法達到馬英九所提「大幅提升台灣科技實力」。

在文化預算方面,馬英九的相關政見中提到,要在四年內將文化預算從一‧三%提高至總預算的四%,以及將文建會預算由之前的0‧三八%提高到三%。但是據估算,要達到上述目標,每年文化經費需增加四百多億元,然而明年度預算祇比今年度增加四十四億元,比例從一‧三%祇微調至一‧四六%,距離三%目標相去甚遠。且文建會實際增加的預算,也僅比九十七年度增加二億元,被抨擊為跳票嚴重。

再者,馬政府文化經費所增加的四十四億元,泰半是屬於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包括故宮南院、台中圖書館、台灣客家文化中心與文建會等多項建設,扣除之後實際經費不到二十億元,被認為有膨脹預算規模的假象。

在文化預算的宣導部分,九十八年度新聞局的政令宣導被列入文化支出,使得政府政策宣導的經費大增;此外如「愛台十二建設」等一般政務工作,與文化較沒有直接關係,卻也列入文化支出項下,都被認為不合名目。

然而,一些與文化較有關係的,如「重大災害議題蒐集輿情」、「協助通報重大災害資訊」、「宣導保護婦幼、青少年、老人等弱勢族群」等經費卻減少。另外,體委會的體育建設,有關運動設施的興建工程,也列為文化預算,似乎有點牽強。政府總預算無法與馬英九政見齊步,多項預算編列就看得出馬政見未開始實施就已經跳票,現在教科文預算又有落差太大、名目不符的漏洞,也難怪在野黨指責馬政府「選前騙選票,選後全忘掉」。

<2008.10.30刊登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