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採訪整理◎李彥謀

監察委員吳豐山在七月底出版了「論台灣及台灣人」的著作,是近來「台灣學」的最新論述,吳豐山把對台灣的愛與關懷,用短短一萬五千字的菁華濃縮、以兩年半的時間精雕出來,註解之詳細,與主文堪為匹配,是研究台灣值得細讀的入門書。

《新新聞》取得獨家專訪權,由吳豐山親自詳論,闡揚對於台灣歷史重大事件的評價,讓讀者先睹專書精神,也看吳豐山如何對台灣政治弊端提出解決之道。這位始終堅持無黨無派、公正無私的吳豐山,在藍、綠兩朝,皆能獲得大用,可從此一窺端倪。

 

《新新聞》(以下簡稱《新》):撰寫此書的動機是什麼?

答:兩岸糾纏了六十多年,國際社會未公平對待台灣,統獨還有爭論,台灣光明的前途在哪裡?我認為要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去檢視,才能得到理性的結論,我是從相當不同的角度,去檢視與論述。

 

《新》:在台灣有歷史記載的四百年之前,世界各地發生過相當重大的事件與進步,祇是台灣仍在「沉睡」,你認為台灣對台灣的影響是什麼?

答:文明古國的歷史博大精深,但有時也是國家進步的阻礙,對於沒有機會接觸的台灣而言,優點是沒有受到舊有的、封建專制統治的羈絆,讓台灣具有相當大的彈性,可以吸納他們的成果,甚至後來居上。缺點則是台灣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沒有典範的人物,所以缺乏堅實的基礎。

 

《新》:你認為台灣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與其接受共產黨蹂躪,不如讓國民黨所統治?台灣受日本統治,比作為中國領土的滿清,遭受列強欺凌要來得好嗎?

答:我要陳述的是歷史的事實,蔣家、共產黨、日本、滿清等等,對台灣都是弔詭,或者是陰錯陽差。

台灣人民曾受到日本政府的差別待遇,但是日本也銳意改革,在教育、治安、衛生、交通、法治等方面都有一些成就,台灣也避免滿清末年與軍閥時代民不聊生的命運。蔣介石來台,採取高壓戒嚴統治,但是經濟發展上有成就,台灣與美國結盟,民主思想導入台灣。

 

《新》有關台灣領土移轉議題,你怎麼看「台灣地位未定論」?對於外來政權的有什麼看法?對「身為台灣人的悲哀」這樣的論述有何詮釋?

答:任何國家可以有自己的台灣觀點,唯獨台灣人民不能接受台灣地位未定這樣的說法,因為在國際法上,「先佔」跟「有效統治」是一項準則。

台灣人曾經有過悲哀,但是外來統治已成為過去式,我們實施民主,定期選舉,有法治、國防、經濟能力,是世界第十六大經濟體,今天的悲哀是沒有處理好兩岸、與國際社會公平對待台灣的問題。

 

《新》書中提到秦始皇的歷史評價,包括焚書坑儒、萬里長城與開鑿運河等三件大事,你對秦始皇有什麼評價?

答:我是個人道主義者,不會欣賞「奴役」文明,萬里長城跟運河是奴役文明;焚書坑儒是中央集權統治的好方法,卻是沒有遠見的統治者才會做的事情,應該加以批判。

 

《新》你重視台灣文化的深度與廣度,台灣歷經諸多不同的統治,時間都不長,文化正要建立時就改朝換代,現在還有本土與大陸文化之爭,要如何去克服?

答: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這些還會繼續存在與發展。台灣是世界島,全球文化也會在台灣發展。「文化是政治力不可能阻擋的事情」,要不斷耕耘,台灣才能更加往上提升。

蔣介石的評價,我個人認為「五五分」,他統治期間實施高壓統治,讓社會的正常發展產生扭曲;但是他讓台灣逃過共產主義建政初期的血腥統治,而且他帶來的精進官僚,與台灣本地資本家合作,締造經濟建設的成績。

二二八事件有許多不同的立場與觀點,現在國內的共識是一種「反抗」的行為,當時台灣知識分子都歡迎回歸祖國懷抱,可見並沒有省籍與統獨爭議,祇是二二八之後,知識分子不是閉門讀書、就是流亡海外,對台灣是大事件。

 

《新》書中提到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也可能出現變化,你認為美、中現階段的關係是「戰略競爭者」、還是「戰略敵人」?台灣能有什麼作為?馬政府在兩岸與對美關係上表現如何?

答:中國與美國是「既合作又競爭」,台灣沒有太多的選擇,應該在中國與美國之間「等距交往」,並且「倡議和平」。台灣與美國走在一起已經幾十年,台灣與大陸確是相互敵對,真正開始要和平相處,是從第一次辜汪會談開始。

很可惜,民進黨執政時這條線中斷了,現在馬英九重新建立,但是台灣要與美、中同時交往,是恐怖平衡,但是合乎台灣的利益,因此需要很大的智慧及優秀的外交家。

 

《新》書中提到台灣應該在不減損國格下,讓美國保有他在台灣的軍事和經濟利益,換取美國保護台灣;也提到適度讓中國取得一定程度的利益,是否能深入解釋?而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台灣如何才能免於減損國格?

答:美國在台灣有軍事與經濟上的利益,中共應想清楚,「台灣可以是中、美之間的緩衝」,而台灣對中國開放是「相互有利」。兩岸經貿對中共的改革開放有相當的幫助,若在政治上適度開放,兩岸可以互蒙其利。

 

《新》台灣提出過很多關於兩岸前途的多種選項,包括「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國兩府」、「一中兩憲」、「一中屋頂」、「中華邦聯」、「經濟共同體」等等,但是都無法得到中國善意的回應。中國的立場就是「一個中國」,台灣該如何自處?

答:歷史的發展不會一步到位,中共曾經公開主張台灣與朝鮮應該獨立,但是建政後,蔣介石卻跑到台灣來,加上東西方冷戰,民主與共產之爭等,都影響台灣。

富裕後的中國會有所改變,中共應該了解到,「一個中國」解決什麼問題了嗎?很多事情隨著主客觀因素而改變,中國內部也在變,過去不可能的事情,未來是有可能的,包括「一個大中華」,是中共應該追求的路線。

 

《新》書中提到環保議題,就八八水災的後續工作,證嚴法師建議讓山林休養生息,此與原住民部落的重建,會否牴觸?強制遷村是否涉及違憲?山林保育能防止濫墾嗎?

答:我比較持國家主義,沒有生命權一切免談,憲法第十五條提到保障人民的生存權、財產權等等。我認為生命權的位階最高,其次是工作權、財產權。因此,政府必須優先保障生命權,有必要時應強制遷村。尤其「國土復育條例」要盡快通過,因為山林保育無法速成,必須持之以恆,減少天災對生命財產的威脅。

 

《新》族群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工具,書中也提到促進族群融合的方式,國人該用什麼「具體作為」去落實?

答:族群爭議與省籍情結相當程度都過去了,但是還要繼續努力,現在的問題是新國民愈來愈多,如何讓新國民融入台灣社會是很重要的。過去我們已經成立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未來也可以考慮成立少數民族電視台。如果知識分子要把族群建築在個人的利益上,那麼是會受到譴責的。

 

《新》對於馬政府開放兩岸直航、陸客來台、邀請陳雲林來台、簽署經貿合作、以及未來的ECFA等等,對台灣的利弊何在?達賴來台對台灣有否影響?

答:馬總統在「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國家」與「台灣與大陸人民關係條例」之間的迴旋上,並沒有非常得心應手,馬政府不擅與人民溝通,不讓國會與在野黨參與兩岸政策,造成過度向中國傾斜的整體印象,馬英九應該正視。

內閣改組是總統實行有效統治的特權,當內閣聲望嚴重不足,改組是應當的,重點是新內閣能不能滿足人民的期待,有待觀察。如果在半年到一年時間內,新內閣無法提升人民的信賴度,二0一二年將又是另外一個局面。

 

《新》請談談在監委任內,能做出什麼成績?過去調查的案子,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目前正在調查中,比較受到關注的案子是什麼?對於上任至今,自己的表現打幾分?

答:在過去一年已辦了一、二十個案子,彈劾過一個在南部為非作歹的檢察官。糾正過許多政府的措施,例如「阿里山森林鐵路案」,這事情還在發展當中。

到監察院來之前,就自我期許,要把那些「不像現代國家現有的現象」,加以調查,然後提出糾正。我開了一個清單,利用自動調查加以了解。首先就食品安全,我請程仁宏與楊美鈴委員一起調查,向行政院提出糾正,目前衛生署已經加強查緝,情況已大幅改善。

目前正在進行的案子,一個是禁藥、偽藥與劣藥問題,我請尹祚芊、錢林慧君委員一起調查;一個是調查政府公共建設徵收土地,為什麼會引起那麼大的民怨?到底補償辦法或者政府政策對不對,這種案子在監察院佔很大比例。

上任以來,我每天盡心盡力,這是向社會報告的表現與態度,成績則交由人民來評分。

 

吳豐山小檔案

生日

1945124

籍貫

台灣台南縣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經歷

國民大會代表

自立報系社長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

行政院顧問

公共電視董事長

監察委員

<2009.09.24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