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蔡英文任命林全為閣揆,這個重大人事案與當年馬英九的首任閣揆劉兆玄頗為相似,二者都有大學教授的背景,進入政府體制後成為傑出的技術官僚,政治色彩與意識形態都不強烈,不會對新總統造成權力天平上的失衡與衝突。不過,劉兆玄只擔任1年4個月後就下台,林全呢?

林全能擔任多久的行政院長,主要還是在於蔡英文要給予他多少權力,這個權力相當程度包括蔡英文對於林全的信任度、對部會首長的控制程度,以及蔡英文對黨內、地方諸侯、各級民代等有多少影響力而定。

蔡英文不跟隨馬英九退居二線

馬英九曾經擔任過直轄市長,有屬於自己的馬家軍。劉兆玄組閣,馬試圖淡化馬系色彩,建構一個不是「小圈圈」的用人模式,如金溥聰也在打完大選後赴香港,馬也聲明自己「退居二線」,只負責憲法賦予在軍事、外交與兩岸的實際權力,主要的內政、財經就交由劉兆玄。

蔡英文沒有縣市長的經驗與蔡家軍,被喻為「英系」也只是少數的立委。她不提「退居二線」,也就區隔她與馬英九。此外,蔡英文的中央行政經驗較馬豐富,擔任副閣揆時,與不少政務官是臣屬關係,擔任黨主席後,許多卸任首長被延攬至民進黨智庫,進一步交流理念與思維,也是馬與劉兆玄內閣首長的大不同處。

蔡、馬與首任閣揆關係大不同

蔡英文與林全,從同朝為官到民進黨下野,共同度過8年「臥薪嘗膽」的日子,他們曾因為某些政策而有言詞辯論,是很熟悉彼此的夥伴關係;馬英九與劉兆玄則不然,劉兆玄在行政院長蕭萬長時代的副閣揆,此前馬英九已辭去法務部長,隨即投入選戰並擔任兩屆台北市長,因此與劉兆玄少了肝膽相照的經歷。

馬、劉的溫和形象同質性高,卻缺少患難與共的經驗,也不若英、全在菁英主義的外表下,參雜了一些民進黨的草莽性格。重點是,馬英九以超高票當選總統,卻沒有以這股旋風加持劉內閣,讓行政院的政務推動在遇到接連風暴時應接不暇;但是蔡英文並沒有想讓林全內閣落單,一方面也是來自於全面執政帶來的信心。

馬英九執政初期的條件,比蔡英文還要好,國會擁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壓倒性優勢,理應可以締造一番不同的氣象。但是,馬與國會的關係卻是緊繃的,有人認為馬打從心裡就不喜、亦不善於與國會溝通,馬曾在第一任的後期透露曾想過修憲,然為時已晚。因為,國會已經不再完全聽命於他了。

馬與國會系統結下樑子

國會長期以來形象不佳,議事攻防與協商充滿權力算計,不沾鍋的馬英九自然希望遠離是非,對這些在地方輔選為馬扛轎的黨籍立委而言,只是用過即丟的寶特瓶。「不親」,是普遍藍營立委對馬的感受,漸漸地就成了「表面應付,私下故我」的樣態,在修法上只是配合中央,能拖就拖,更遑論修憲。

蔡英文與立委關係的立基點,與馬也有所不同。民進黨從27席立委逐步增加到40席、68席,期間經歷2次選舉及多次補選,大多數靠小英魅力而當選,讓立委無形中增加對黨主席的向心力。8年來小英下鄉次數難以勝數,即使馬有「long stay」,卻還只是蜻蜓點水。

與行政團隊的默契不足,讓馬政府在不到三個月的蜜月期就遭到猛烈炮轟,從油電雙漲到三聚氰胺風暴,處理國台辦主任陳雲林來台的衝突,所採取的強硬執法都得到反效果,最後在包括藍營立委也反彈下,馬只有讓劉兆玄去職。與行政、立法貌合神離,加上部分黨內派系的爭權,讓馬的危機愈來愈大,導致馬只願意信任「自己人」,也一路被外界指謫為「無能」。

蔡英文的客觀環境是也是可以令人期待,林全組閣過程的小波瀾沒有像劉內閣那般洶湧,立委挺小英較之國民黨或許更有情有義,然而主觀環境還是要看蔡英文與林全,如何面對真實民意的需求。

無論如何,蔡、馬或許有些雷同,然而性格是先天決定,執政手段與風格是後天養成,從兩人在政壇上各走在不同的道路來看,那個「蔡英文是第二個馬英九」的內外在環境,其實是相差很遠了。

arrow
arrow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