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立法院還有三周就放暑假,除了法案審查與行使考、監委員同意權外,還有行政院所提追加預算與國營事業預算要協商及表決。

行政院各部會與各國營事業高層或聯絡人,近來走訪立法院十分頻繁,主要是來向個別立委或者朝野黨團解釋預算編列情形,同時也拜託立委們高抬貴手,少刪預算。

本屆以前,遇有爭議性法案或預算案,委員會無法決定,通常都送交「黨團協商」(或稱朝野協商)再議,但新國會的「黨團協商」制度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後,將要錄音錄影。如此,過去由正副院長偕同各黨黨鞭在議場三樓的「關門喊價」情況將一覽無遺,使得王金平決定「黨團協商」直接在委員會進行。

目前,立法院各委員會一旦審查國營事業預算完竣,將送財政委員會彙整,再呈院會進行二讀。國民黨在本屆席次大增,事實上不需將爭議性案件提交「黨團協商」,直接在委員會就可依靠人數優勢處理掉。

不過,不少立委甚至輪值主席在委員會開會時,還會下意識的將爭議性法案交付「黨團協商」,但這會期已經被院會給打了一次回票,要委員會自己進行「黨團協商」。

像「勞保條例年金部份修正案」的朝野協商,就直接出現在委員會,與過去習慣由王金平主持的「黨團協商」相異。甚至,還出現國民黨書記長張碩文、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及幹事長賴清德一起在委員會協商的場面。

民進黨這次席次大減,且二十七位立委平均分配至八個委員會,一個委員會祇有三或四位立委,要在委員會提案至少要有四名立委連署,結果只有內政、經濟、衛環有能力提案,其餘外交、財政、教育、交通與司法形同棄守,只能任憑國民黨予取予求。

若國民黨夠強勢,可以將議案都在委員會內解決,使委員會專業化,讓過去所謂的「黨團協商」名存實亡,減少外界對「黨團協商」是「密室政治」的繪聲繪影。今年四月,立法院修法,增列「黨團協商」須「錄音、錄影」,就是為杜絕外界所謂黑箱作業與寡頭壟斷的批評,所作的國會改革方案。

一旦「錄音、錄影」,過去一些不為外人道的醜陋面可能盡現,一位曾經擔任過國會聯絡工作的官員即說:「黨團協商像殺豬場,漫天喊價根本就是叢林遊戲」「各單位像待宰羔羊,排隊在協商門口等待,像應召男一般,叫到誰就誰進去說明。」

基本上,審查預算每年幾乎都上演同樣戲碼,但是對國會領袖王金平而言,「黨團協商」並不是件好差事,一方面要讓政府及國營單位預算通過,還要滿足各政黨與立委監督的要求,到底是當和事佬還是政治掮客,眾說紛紜。

不過像國營單位預算,立委提案照樣不手軟,上千件稀鬆平常,若由院會處理,一年都審不完。況且王金平幾乎將近一個月時間須坐鎮國會,主持院會與協商,體力與精神耗費甚大,吃力又不討好,口袋掏出就是感冒藥,因此乾脆把責任回歸到委員會,讓召委擔當協商責任。

王金平表示,現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朝野協商」必須公開,那就照法令規定一步一步來。但這次院會直接把部分議案退回委員會重審,不再由他主動召集「黨團協商」,此權力下放,也有耐人尋味之處。

畢竟,「黨團協商」還是有權力競逐的誘人之處,不可能完全被束之高閣。祇是國民黨內抗王力量不小,且該黨立委席次的大增,已讓王金平權力削減,而無盟的衰落,也讓王少了關鍵的少數,再者,增列「黨團協商」的「錄音、錄影」,算是拔掉王在其中調和鼎鼐、擴大影響力的優勢。

面對各方萬箭齊發,王只能避過浪頭,但卻不忘提醒外界,在野的民進黨對於議事仍有靈活的一面,為往後的「黨團協商」預留空間。因為照規定,立委可委由「黨團」名義提案,若有政黨如此,將使委員會的審查白忙一場,而黨團提案所需的「協商意見」,就須靠「黨團協商」產生,此時仍得靠王金平主持大局。

至於王金平「權力下放」後,委員會能否扛起責任、國會的運作是否比以往更有效率、朝野對峙是否趨於緩和、外界詬病是否減少,在未來三周的議事過程裡,以及預算處理的公允理性,應是檢驗國會改革的第一道關卡。

<2008.07.03刊載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