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台北市長柯文哲預定2019年3月訪美,外界解讀這是為了淡化他在兩岸政策的傾中態度,這也是柯文哲繼2016年3月後,第2度訪美。但據了解,雙城論壇結束後,中國也向柯文哲方面傳達「回訪」的邀請,時間可能落在明年5月、6月,這將形成中國與美國「爭搶」台灣總統參選人的競爭。
文◎李彥謀
台北市長柯文哲預定2019年3月訪美,外界解讀這是為了淡化他在兩岸政策的傾中態度,這也是柯文哲繼2016年3月後,第2度訪美。但據了解,雙城論壇結束後,中國也向柯文哲方面傳達「回訪」的邀請,時間可能落在明年5月、6月,這將形成中國與美國「爭搶」台灣總統參選人的競爭。
文◎李彥謀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慘敗,經濟問題被認為是致命傷,黨內的兩岸「對抗派」狠遭打臉,「交流派」則鹹魚翻身,可望主導未來政策走向。面對關鍵的「九二共識」,據透露,目前正研擬的解套方針,「大一中架構下的新九二」,很可能是民進黨要提交給對岸的「試卷答案」。
文◎李彥謀
台鐵普悠瑪號列車發生出軌翻車事故,高市藍綠市長候選人都暫停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昨到高雄捐血中心捐血,表達心意;陳其邁表示,待捐款帳戶公布後,將捐出立委1個月所得,協助家屬度過難關,也希望大家慷慨解囊,讓遭逢事故者感受到台灣社會的愛心。
文◎李彥謀
陳其邁競選辦公室律師團與發言人,15日召開記者會抨擊,台灣已出現中國勾結國內勢力,嚴重影響台灣選情之事,特別是高雄市長選舉。陳其邁陣營指出,許多支持韓國瑜的網軍,IP位置來自海外,包括中國,經常在網路散布不實訊息,目前蒐證掌握約20人,其中包含韓國瑜臉書粉絲團小編。
文◎李彥謀
台中市的東亞青運一夕之間被東亞奧會拔掉主辦權,令國人相當錯愕,市長林佳龍受到東奧正名公投的無妄之災,只能趕緊做後續補救,除了提出申覆,各項準備工作仍然照舊;不過,據了解,台中市要翻盤的機會似乎不大,因為中國即使受千夫所指,也決定逆勢而行。
文◎李彥謀
新任教育部長會不會是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對此回應說,「此報導為中國時報自行揣測,對此沒有這個訊息」。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隨後也說,政府團隊人事,只要有確認安排,就會對外宣布;「在此之前,大家可以多猜猜世界盃哪一隊會得冠軍,最近蠻多意外的。」
文◎李彥謀
中國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葉青林申請來台,內政部移民署會同相關主管機關,召開聯合審查會後,做出拒絕其入境採訪的決議。陸委會對此表示,政府尊重並保障新聞自由,但絕不容許陸媒記者以製造假新聞方式,散布不實言論。
文◎李彥謀
行政院促轉會審視12年國教新課綱草案後,提出4大缺失,包括「美化黨國體制」、「課綱條目未列入德國納粹大屠殺」、「高中必修無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稱追求轉型正義可能引發衝突」等,與促進轉型正義背道而馳,應加以修正。
文◎李彥謀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2日表示,中國不准在境內懸掛我們的國旗,那在台灣境內就有理由不予准許懸掛,這是他的主張,跟言論自由沒有排斥。姚文智曾在今年初擬提案修「國徽國旗法」,針對五星旗在台灣出現,要求採「對等尊嚴」原則。他認為,不一定要公投,如果北京不准掛我們的國旗,那五星旗在我們這邊就不要掛,這很公平。
文◎李彥謀
又傳中國可能在2030年之前武力攻台,美國退役海軍上校情報官詹姆斯˙法內爾(James Fanell),日前在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一場關於中國在全球軍事擴張的聽證會上提到,中國解放軍至遲可能在2030年前對台灣發動武力侵略,因此2020年到2030年是一個「令人擔憂的10年」。
文◎李彥謀
1980年代「李一哲大字報」作者王希哲,近日以密使身份訪台,3月7日下午,秘密晤見前總統馬英九,傳達來自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的信息,希望台灣接受「一國良制」的妥協方案,以去除未來遭受北京當局武統台灣的風險。
文◎李彥謀
中國第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月5日在北京開幕,第四項議程中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亦即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的討論備受各界關注。美國總統川普更揶揄說,哪一天美國也來搞總統終身制。
文◎李彥謀
中國選在台灣人傷痛的228,送出31項大禮,拉攏態勢明顯,更是把台灣政府與人民區隔開來,在兩岸政策上不鬆綁「一中原則」,在民間部分則大開綠燈。中國的銀彈攻勢猛烈,但效果如何?有待觀察。但是,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已面臨被挖根敲磚,即將上任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又該如何接招?
文◎李彥謀
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21日出席中國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致詞時說,美中關係有惡化的跡象,處理不慎可能導致政經衝突。他表示,當前雙方互動交流確實存在瓶頸,但他認為,只要秉持著「耐心、善心與誠心」,一定可以找出雙方繼續向前互動的新路徑,建立新模式。
文◎李彥謀
行政院長賴清德「主張台灣獨立」的言論,連日來受到中國國台辦、國民黨、新黨的砲轟,29日賴清德受訪時說,希望後續委員對他總質詢時,千萬不要再問他個人的立場,否則會陷入兩難。
文◎李彥謀
中國「一帶一路」論壇閉幕,宣布未來3年將提供「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金額達人民幣600億元(約新台幣2700億元)援助,以建設更多民生項目。但是歐盟重點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等,都不為中國提出的公報背書,使得這個被印度媒體稱為「殖民主義事業」的一帶一路,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