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陳水扁開始進食了,他是受吳淑珍「不願獨活」的告白所感動,要保重身體?還是決定拉長戰線與官司作長期訴訟準備?或是他階段性舉動已經結束,正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政治作為?

陳水扁的禁食行動歷經十六天之後告一段落,由於受雲林縣長蘇志芬與嘉義縣長陳明文絕食所影響,扁的禁食效應沒有得到他原先所設定的結果。他本來希望藉由獄中禁食激發民進黨「保扁」的力量,對司法塑造壓力,迫使法院解除對他的羈押禁見,但是事與願違。

民進黨確實撻伐特偵組對扁的羈押違反人權,但僅止於言論,風潮也沒有帶動起來,對集結群眾包圍看守所更是「意興闌珊」。陳水扁的目的沒有達到,祇能結束禁食,開始在獄中寫傳記。但他到底是寫執政的紀錄,還是台灣政壇的「百官行述」,不得而知,祇知道他每天振筆疾書,連放封也沒空,這樣的舉動很讓黨內人士「皮皮挫」。

仔細觀察民進黨的變化,挺扁派不再用「挺扁」來造勢,改以「人權」為訴求,這讓「反扁派」沒有口實,加上阿扁到底是不是在寫「百官行述」,反扁派還不敢作賭注。所以原先不挺扁的台南市長許添財、台南縣長蘇煥智都陸續參加「人權晚會」,新潮流系在段宜康等人表示不應司法迫害之後,已沒有「切割扁」的動作出現。

公開反扁的力道減弱,緩和了扁與民進黨的緊張關係,因為大家都知道,若真的把阿扁逼到牆腳,進而分食扁系的資源,屆時扁反撲的力道鐵定不輕,祇要他公布「百官行述」,大家都難倖免,對有志繼續從政者,可能就此斷送後路。又或者,扁在交保出獄後另行「組黨」,資源一滴不留,民進黨即使不斷炊,恐怕也元氣大傷。

到底陳水扁會不會拉一幫人馬,組建新政黨?就台灣政治經驗,是有這樣的機率,但成功率偏低,端視阿扁組黨的動機與目的,如果是因為民進黨拋棄他,那麼他自己組黨報復未嘗不可。如果他是要讓新的政黨取代民進黨,那麼還有很多險阻橫亙,還需仔細計算成本。如果是扁與嫡系在民進黨內已無空間,那麼組黨將勢在必行。

阿扁要組黨,有黨內的歷史讓他借鏡。最早的如王義雄組「工黨」,走勞工路線,卻始終未成氣候;朱高正組「社民黨」,走統派偏社會主義路線,也難獲人民認同;之後許信良退黨,其「西進」主張得不到綠色選民支持,頂多組個「山盟」這樣的政團,但雷聲大雨點小;而施明德即使曾創造紅衫軍的高潮,還是不敢貿然組黨。此主要的原因,是這些曾是重量級的人物,大多沒有「群眾」。

反觀國民黨,當年趙少康、郁慕明等人組「新黨」,走「急統」路線,聲勢還頗懾人,但不敵國、民兩黨夾殺;宋楚瑜總統敗選後組建「親民黨」,靠個人聲望維繫,能量也曾直逼兩大黨,但維持八年後終告收攤;李登輝則是被國民黨群眾趕下黨主席後,被迫退出國民黨,另組台聯黨,走「深綠」路線,初始還形成一股政治勢力,但改走「中間偏左」之後,沒有國會席次,等於泡沫。

陳水扁尚未組黨,但已經營造一個適合他組黨的環境。一是扁執政八年期間,成功地將「台獨教主」的桂冠從李登輝頂上奪過來。二是他利用被收押前的三個月內走訪深綠基層取暖,鞏固深綠的板塊,讓他擁有基本的群眾,作為他組黨的憑恃,避開沒有群眾而失敗的可能性。

其次是阿扁有沒有實力組黨?陳水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也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但隱憂則是扁系人馬,特別是公職部分會有多少跟隨者還不得而知,像馬永成、林德訓等人都因遭收押,而表示對扁的「絕對效忠」已產生動搖,若組黨,扁系沒有全員歸隊,陣容不夠完整,要吸納其他派系就難上加難了。

而組黨的時間點,有黨內人士評估,可能在阿扁被交保,或者一審判決有罪之後。不過目前看來,反扁力道不強,扁被交保後組黨可能性已降低。如果是一審有罪,依民進黨廉政委員會的決定,一審有罪就要開除黨籍,如此扁為了自保,才會被迫另行組黨。但是此種情形下組黨的正當性就明顯不足,黨內菁英不可能大批出走,這也非扁組黨的用意。

其實,扁祇是營造一個組黨的環境與氣氛,讓黨內不致輕舉妄動,但組黨的確是他的下下之策。祇要能夠影響民進黨,扁樂於當個影武者,除非扁與扁系無法立足與黨內,需另起爐灶,否則組黨的命運與未來都充滿太多不確定。

照常理,扁羈押禁見應該會導致民進黨的紛亂,除了各派系開始搶奪扁系大餅,其次就是在一陣混亂之後,由新的共主勝出。然而情況並沒有發生,也沒有發生的跡象,民進黨表面上的寧靜無事,更顯得氣氛詭譎。既沒有扁系人馬的脫離或被挖角,天王們的動作也隱晦不明,派系更是按兵不動,這種「無招」的戰法,大概是絕無僅有。

民進黨內的「風平浪靜」,對阿扁而言,是僅次於他沒有獲釋的次佳狀況,如果在他入獄後就發生扁系分崩離析與裂解,或有其他勢力趁機對黨中央進行「政變」,那麼等於扁的政治實力祇是「紙糊」的而已。因此民進黨的「不變」,繼續維持派系間的「恐怖平衡」,就還在扁能掌握的範圍之內。

扁要掌握民進黨曾下了很多功夫,首先要維持扁系的堅強實力,他才能夠站在置高點,繼續對天王下指導棋,並享受「教父」級的聲譽。其次要維持各派系的「恐怖平衡」,不止單一派系不能威脅扁系,甚至不能相互結合而凌駕扁系。扁苦心孤詣拉抬呂、游、蘇、謝,卻又不刻意突出誰,難度很高但他卻做到了。

黨內論實力,扁最強、謝次之、然後才是新、蘇、游等。扁可以和任何派系合作,唯有對次強的謝系要防範。謝則不願與新、蘇系合作,總統大選時謝系將新系完全排除在決策圈之外,迫使新系祇能依附蘇。而早先扁強力介入「謝葉配」轉「謝蘇配」,就是要拉抬蘇系以平衡謝系的來勢洶洶。因此,形成扁與新、蘇系結合對抗謝、游與獨派。

所以,扁若組黨,對新、蘇系首當其衝,勢將面臨以謝系為首的派系夾攻,新、蘇系有了「排藍民調」與「追殺十一寇」的前車之鑑,加上親謝名嘴與政論節目的圍剿,前途難卜,當然不願見到扁出走組黨。若新、蘇系跟著扁出走,那麼長期高掛「清廉」、「改革」的招牌形象將一夕破功。

自從陳水扁連任兩屆總統以後,民進黨不再視總統之路為畏途,且這個胃口一養大,派系眼高於頂,紛紛從總統之位來佈局。新系曾在扁時代大舉佔據重要政經要職,同盟的蘇系又曾經那麼接近高位,且五二0之後繼續握有黨中央實權,下屆總統大選已然勢在必得。祇要扁續留黨內,獲其加持,就能與謝系抗衡。

謝系面臨嚴峻情勢,謝長廷非常低調以對,他神龍見首不見尾,隱居多時卻偶然露面,他那套德川家康兵法所訓練出的「忍」功,非黨內一般人所能企及。近來有謝系立委私下表示,民進黨內可能出現一鼓勢力籌組新政黨,肇因蔡英文領導民進黨未展現強勢的作風。此話出自謝系之口,還頗有絃外之音。

若論組黨,除了扁,謝是唯一有能力之人。謝在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落敗後跌入谷底,兩年後南下高雄時,旗下子弟兵所剩無幾。但進入高市府時代後重新組建謝團隊,六年下來成果豐碩,接任行政院長又擴大範圍,直到參選台北市長、以及競選總統,整體戰力建構的相當完整,四年後捲土重來仍具戰鬥力。

謝長廷有可能籌組第三黨嗎?前提需有兩個條件都存在才有可能,其一是外在環境迫使謝本人提早被黨內排除在二0一二大選的大門之外,其二是陳水扁被長期監禁。依謝過往的顯赫戰功,還不擔心暫時把舞台讓給蔡英文,祇要他偶而曝光,透過測試媒體的聚焦度,就能評估自己的能量,然而陳水扁的變數才是他考量的重點。

扁若交保的快,謝尚且來不及完成組黨的部署;扁若長期監禁,影響力勢必銳減, 除非他有隔山打牛的功力,否則謝有能力吸納半數扁系人馬,這從謝、蘇兩人總統黨內初選就可看出端倪,如此謝系將佔上風,就沒有組黨的必要。若黨權仍操控於新、蘇系,其用詭詐之術對謝系分解,謝才有被迫出走組黨的動機。

然而不論條件是否存在,謝若決意另組政黨,背後最大的支持力量應是來自李登輝。李、謝同是「留日派」,對左傾思想皆有研究,謝曾是李在紅衫軍倒扁時創組第三勢力黨魁曾考量過的人選之一,且李對籌組第三大黨一直有動作,祇是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如果謝組黨,除了有李系的支持、謝有吸納獨派與本土社團的能力,再加上部分黨內派系的帶槍投靠,重建一個「清廉」、「本土」的政黨,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不論誰來組黨,民進黨將面臨分裂,支持者不願一黨獨大的情緒一旦沸騰,新、舊民進黨很可能兩敗俱傷。但民進黨若不變動,或沒有人改變民進黨,扁案又如影隨形,成為國民黨攻擊的利劍,這樣被司法凌遲致民進黨淪為長久的在野黨,恐怕並非虛言。

<2008.12.04.刊載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mlee 的頭像
    ymlee

    李彥謀部落格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