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內閣改組撤換部會與首長一覽表 |
||
內閣單位 |
舊首長 |
新首長 |
院長 |
劉兆玄 |
吳敦義 |
副院長 |
邱正雄 |
朱立倫 |
秘書長 |
薛香川 |
林中森 |
內政部 |
廖了以 |
江宜樺 |
國防部 |
陳肇敏 |
高華柱 |
外交部 |
歐鴻鍊 |
楊進添 |
教育部 |
鄭瑞城 |
吳清基 |
經濟部 |
尹啟銘 |
施顏祥 |
經建會主委 |
陳添枝 |
蔡勳雄 |
退輔會主委 |
高華柱 |
曾金陵 |
研考會主委 |
江宜樺 |
宋餘俠 |
原民會主委 |
章人香 |
孫大川 |
人事行政局 |
陳清秀 |
吳泰成 |
中選會主委 |
張政雄 |
賴浩敏 |
內閣從不改組到改組,確實讓人大吃一驚,祇是劉兆玄從深獲馬英九總統的信任,還是在緊要關頭被撤換,外界繪聲繪影甚囂塵上。然而,由於時間點的巧妙,新聞焦點從新內閣人事、到扁案佔據版面,讓劉兆玄為什麼下台的理由,似乎鮮少有人過問。
據了解,劉兆玄下台的導火線,是當時還擔任國策顧問的林火旺,在政論性節目中,抖出秘書長薛香川於八月八日晚間陪岳父吃大餐而起,之後又傳出劉兆玄當天去理髮、經濟部長尹啟銘去喝喜酒、還有駐日代表馮寄台於風災期間,帶家人到歐洲旅遊,以致日本要協助救災出了問題等等,各種明槍暗箭齊發,是導致劉兆玄決定請辭的主要原因。
決定請辭,是劉內閣高層認為,這麼隱密的私人行程,如何會被外界知道?顯然是整個內閣首長身邊的機要或幕僚,有人向總統府、甚至馬核心方面通風報信,目的是向層峰輸誠。在馬核心等接獲這樣的消息時,卻不是替劉內閣隱藏起來,而是透過媒體放出消息,這樣的做法令劉內閣頗為難堪與不解。
事實上,政院高層與首長私人行程被曝光,一開始並非府方真要劉揆下台,而是希望政院能一肩扛起救災不利的批評,非但不能向上延燒到馬英九,即使馬核心的人士也不能受到牽連。祇是,劉內閣團隊中,「不受控制」的並非少數,外交部長歐鴻鍊就是因為不諳政壇為官之道,差點就把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給拖下水。
拒絕外援事件,歐鴻鍊人在國外,但是很少人相信他不知情,次長夏立言代理職務,事後請辭,是府方想就此打住;沒料到歐鴻鍊卻不肯批示夏的辭呈,原因是歐認為過不在夏,要夏承擔政治責任顯然有失公允。歐不願擔任劊子手,當然有其考量,因為如此作,落入權責不分的話柄,以後將如何領導外交部?
但是外界卻催促著執政團隊,儘快對拒絕外援給個說法與作出適當處置,同時有部分藍、綠立委,已開始將幕後拍板定案的矛頭,指向蘇起。蘇是馬英九的左右手,行事隱晦,相當低調,但是很多人都認為有關總統職權的兩岸、國防與外交政策,都是由他擔任馬的第一幕僚,無論如何,蘇起是絕對不能成為箭靶。
歐鴻鍊不但未處理夏立言的辭呈,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還有意無意遙指國安會,這就犯了大忌,歐、夏皆出身自外交系統,有共同的公務歷程與情感,這刀砍不下去就算了,卻還要把馬的心腹大將蘇起拉下凡間,顯然是不太清楚狀況。之後歐乾脆自己將辭呈遞到行政院,把拒絕外援的究責權交給劉揆。
有趣的是,劉兆玄也不想當壞人,如果第一張骨牌因此而倒下,就很難保證第二張不會跟著倒下。對劉兆玄,府方原本打算以薛香川請辭作為停損,但是薛香川是幕僚長,若因為他吃父親節晚餐,就得承擔整個政府救災不利的苦果,對劉兆玄而言是於心不忍,但還勉強可以接受,不過外界顯然認為薛的下台,還不足以止民怨,層級需要再拉高。
層級要多高才夠,府、院都在測試,但仍以保劉為基本原則,因此目標轉向副院長邱正雄。會推邱正雄下崖,有一個關鍵,那就是內政部長廖了以,向院本部請求調派軍方直昇機救援的事件。當時社會都指責軍方出動太慢,是因為馬英九未以三軍統帥身分下令動員國軍;但是馬則認為,以內政部義警消等單位支援即已足夠,又把責任交還給內政部。
廖了以隨後於記者會上表示,得知災情嚴重的第一時間,就已發出公文給坐鎮於防颱指揮中心的邱正雄,並且也打過電話向邱確認。雖然邱也轉知國防部,請求動員國軍,問題卻出在邱被認為不夠積極,可能因此延誤時機。廖了以把原委說明之後,證明他的「清白」,卻是有點讓上司邱正雄背了黑鍋的樣子。
邱正雄啞巴吃黃蓮,適逢薛香川請辭,正要尋覓新任秘書長?政院方面認為廖了以「炮打」上司,不如叫到院本部來上班,順便就近看管。廖了以在部長位置上坐得好好的,當然不想去當沒有實權的幕僚長,所以人事案就形同擱淺。劉兆玄叫不動廖了以,應該發覺事態已經不單純了。
但是要劉兆玄再把副手邱正雄罷黜,是最難下手了,如同要馬英九割捨蘇起般。然而不趕緊動作,國防部長陳肇敏、經濟部長尹啟銘、原民會主委章仁香、甚至與救災沒有直接關係的教育部長鄭瑞城等,都有自家人在外邊點名了,讓劉兆玄越來越感到孤單心寒。
這些事情牽扯交錯,乾脆劉揆自己總辭,把改組的問題丟給馬英九。馬團隊衡量情勢,認為內閣問題最好在九一一扁案宣判前作個了斷,讓炒作總辭與新閣人事的時間縮到最短,扁案一審判決之後,新聞焦點都會回到扁案,對執政黨傷害也將降到最低。
吳敦義顯然是馬團隊早已看準的接任人選,然而劉內閣總辭,吳內閣卻留任大多數首長,僅撤換十一位,但是像退輔會主委高華柱是轉任國防部長、研考會主委江宜樺轉任內政部長、新任秘書長林中森原為內政部政務次長,新任經建會主委蔡勳雄原為政務委員,還有一些部會是由副首長升任或代理,因此真正撤換不到十位,幅度之小,讓劉兆玄徒呼負負,卻也莫可奈何。
改組幅度不夠大,沒有讓外界一新耳目,吳敦義已經預告年底選後將作第二波改組,這讓新任與留任的閣員,有三個月蜜月期,不論是重新整裝出發、還是對閣揆效犬馬之勞,都是吳敦義正式籌組吳家軍的第一步。
吳敦義來了,原有劉內閣的首長,不是選擇留不留,而是決定要不要走。第一個打定心意要揮揮衣袖的,是對內政部情有獨鐘的廖了以,因為吳敦義提拔內政部次長林中森擔任秘書長。實權上雖是部長大於秘書長,但位階上秘書長並不亞於部長,吳敦義是拉拔曾在高雄市長任內共事過的林中森,不意竟把廖了以之前的部下拉起來高於廖之上,如何要廖了以自處?
再者,廖了以地方派系出身,對於黨部、智庫等高官,向來少有交集,與吳敦義也沒有特別交情。而且廖的下屬都升官了,逼得自己非走不可,在詹春柏接任黨秘書長後,廖馬上向媒體宣布願意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免得辭了部長,進總統府又落空。但是問題來了,要如何跟副秘書長賴峰偉相處?
賴峰偉是廖了以的第一任政次,但是廖了以事必躬親,總攬部內大權,讓次長們閒得發慌。賴任次長不久,即發覺無用武之地,自動請求離去,由馬英九將他請到總統府任副祕,現在廖了以也到府內,真是冤家不聚頭。知情人士表示,廖、賴兩人職務相近,未來會有頻繁的接觸,搞不好賴正準備離開總統府也說不定。
至於外交部長歐鴻鍊,顯然也是非走不可了,否則難保下一次出現外交大事件,又把蘇起扯出來。國防部長陳肇敏,當初馬英九之所以任用陳肇敏,最權謀考量,在於陳肇敏是少數具有靈活政治手腕的台籍退役上將,以及用他的台籍背景,平衡外界的政治思考,及嘉勉他是「兩顆子彈」的「真相調查委員會」委員。
然而,扁已經收押,真調會不必再調查;兩岸軍事緊張程度趨緩、軍購政策與意願,已經令不出於國防部;再者現在閣揆都換成台籍、副閣揆也是半個台籍,這些因素,顯然國防部長就不必考慮省籍問題了。而且這個連當初阿扁都不敢貿然任命台籍人士的國防部長,在外省籍居多的軍方,本來就會非常辛苦。
教育部長鄭瑞城的走人,也祇是遲早問題。去年民進黨籍爆料鄭曾經提供政治獻金給馬英九,後來他竟表示藍、綠都有給,明顯地兩邊壓寶,兩邊都不討好。而且鄭在處理藍營很在意的中正紀念堂掛牌事件,也不夠明快果斷,最重要的一點,是災後重建有許多校舍整修工程,牽涉到不少利益,必須要由馬團隊親自操刀,才能放心,因此對鄭瑞城也就不必太抱歉了。
至於尹啟銘與陳添枝,前者因被爆料風災喝喜酒,決定與劉兆玄同進退,但是他曾在扁朝任官,忠誠度被質疑,乾脆換掉。陳添枝則是被高層認為是挽救經濟不利的待罪羔羊,當然災後重建經建會是重要關鍵,還是交給與吳敦義有交情的蔡勳雄接任較為妥當。
此外,一直有爭議的部會,如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反而被認為最穩如泰山,因為她是蘇起的擋箭牌,祇要蘇擔任國安會秘書長一天,要把具李系色彩的賴換掉,是很困難的。
還有法務部長王清峰,這次也獲吳敦義留任,因為她必須負責綠營對扁案的批判,挺扁聲音越大,高層就更需要王去面對難纏的反對人士,相對的王的官位也愈穩妥;但是若沒人挺扁,王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2009.09.17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