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訪、整理◎李彥謀

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賴瑞.戴蒙(Larry Diamond),九月中到中國與台灣訪問,這位對台灣相當友善,長期關注台灣民主發展的學者,欣喜台灣高度自由民主,也帶來了中國即將民主化的喜訊。

今年五月,戴蒙教授觀察全球民主發展之後的最新力作—「改變人心的民主精神」一書,中譯本問世。他客觀評價各地區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發展進程,以及民主實施經驗的得失,書中引用大量的經驗資料,來呈現民主發展,深具閱讀價值。

《新新聞》與《天下文化》取得戴蒙教授在台灣的獨家專訪權,藉由他對台灣的深入觀察,提出對台灣民主的寶貴建言,也將中國民主化對兩岸關係作詳細剖析。他期許台灣能作為中國民主化的推手,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繼續扮演西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

以下為本刊專訪紀要

《新》請簡單的闡釋,何謂「民主」?

答:民主簡單的說,就是人民能夠定期參與選舉,投票選擇他們的國家領袖。而更重要的觀念就是「自由民主」,也就是人民可以自由地、不受到拘束與威脅的情況下,參與民主的過程。

一個好的民主,需要政黨內部有嚴格的紀律、國家行政需要中立法治、也需要強大的公民社會、有保護人權的法律機制、也要具備防止貪腐的律法。其中堅強的公民社會尤其重要,可以在選舉之外,運作有關對於國家機器的監督作為,並且快速將民意回應給政府。

《新》就你的觀察,台灣的民主實施大約二十年來,有什麼主要的成就?

答:台灣民主的成就相當多,二千年民進黨贏得執政權是歷史性的一刻。事實上,在一九九0年之後,台灣政黨政治的雛型已經形成,但是發展卻不是很成熟,因為百分之七十的選票還是由國民黨所掌握,民進黨祇有三成至三成五,這樣的結構還不是非常健全。

基本上,國際間並不懷疑二00四年的總統大選,有所謂不公平現象,然而「過程」上對民主的影響卻是相當深遠,包括政黨間對選舉結果的處理方式,影響人民對民主的觀感,所幸最後還是和平落幕。

台灣是個愈來愈自由的國家,特別在言論與社會自由方面有高度發展,政府不能再干預媒體,這是一項成就。

再者,台灣的政黨輪替,以及連帶的軍權轉移都已和平的方式達成,也就是李登輝與陳水扁兩位總統,對於新興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政權移轉,都有高度的智慧,並達到實質進展,這相當不容易。

在此,我必須提到陳水扁在提升台灣民主上的一些貢獻,諸如曾經遭人詬病的「黑金問題」、司法不公、以及官商勾結和貪污情事,比國民黨執政時期,更能夠公開於社會大眾之前,這也是一種成就。

此外,我認為台灣的多元發展也是成就,在環境、人權、女權、同志,甚至殘障人士的權利方面,都有大幅提升,這讓台灣朝向更公平與健全的方向發展,成為更民主與文明的國家。

《新》台灣的民主發展有什麼闕漏,是未來必須改革的?

台灣民主的負面,我認為前總統陳水扁的貪污,對民主有不少影響。他背負了多數台灣人民的期待,但是很可惜包括他與他的家人,都有貪污與金錢掛勾的情形。這讓當初很多投票支持他的選民,感到失望,而且有被背叛的感覺,因此防止貪污還是台灣未來亟需改善的地方。

有一點比較遺憾的是,陳水扁未能把握機會把民進黨的群眾支持基礎擴大,他採取比較分化的方式來鞏固統治權,卻因此而很難在具有爭議性的施政上取得全民的共識。在他上台後曾經有過國民黨的閣揆,意識型態並不明顯,這樣的契機是有利於民進黨;但是後來他採用較激進的兩岸政策,甚至在二00八年大選推出「公投入聯」,造成兩岸的緊張,都些都對民主發展不是很有利。

事實上,台灣的政治有太多的悲情,一個是流亡的悲情、另一個是被長期壓迫統治的悲情。這有一部分是由國民黨或民進黨塑造出來,因此不論藍綠雙方,都相當的機會主義,也就是採取分化方式,造成人民內部有很大的鴻溝。兩大黨必須克服互相窄化對方、減少給對方扣帽子,而要有更多的合作。

此外,陳水扁案件的起訴,讓不少人質疑司法的公正性,所以司法應該要減少「政治偏見」的疑慮,並在制度上作某種程度的修改。例如審理期間有撤換法官的情形,反應在國際輿論上對台灣是很不利的,對民主也有負面作用,未來應該朝更公平、公正、公開的理想改進。

《新》對於台灣行政、立法、監察等部門的弊端,你的建議是什麼?

答:民進黨聲勢下滑對台灣民主是一個警訊,陳水扁的貪腐導致總統敗選、國會席次銳減。而國會席次又牽涉到單一選區,在小選區採取單一席次,贏者全拿情況下,民意代表性可能不太充分。且席次減半後,我認為太少,未來應該要增加,而且兩大黨的比例,最好能接近於「五十%VS五十%」,這樣對民主比較有保障。

台灣要更民主,有關選舉期間,候選人的財務與政治獻金應該要公開,甚至要有更陽光與透明的制度,減少檯面下的金錢輸送。這部分還有待監察制度發揮強大的監督功能,例如有關財產申報,台灣應該以重典來規範,才能達到嚇阻作用,我也建議監察系統應該增加人手,對民意代表以及政府高級官員作監督。

從法律的條文上看來,台灣還有威權政治的影子,國際上一直都還懷疑台灣政府的情報人員還以政治性因素,對不特定人士作監控或監聽。這一點,台灣政府必須審慎因應,否則將是摧毀民主最重大的一擊。

另外我認為台灣的媒體需要自我克制,因為現在多數媒體的報導是偏煽情,也不太負責任,影響頗多的閱聽大眾,這部分政府無法限制,需要媒體自制、以及社會力的規範。

《新》你認為台灣是個已經「民主鞏固」的國家了嗎?未來,在什麼情況下,有可能發生倒退的情事?

答:台灣的民主已經是確立了,或者說是個具有民主鞏固的國家,未來不太可能再走回威權。我希望前面我所提到台灣應該改進的部分,若能夠確實改革,將能減少民主倒退的情況發生。

《新》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反對黨批評他讓民主倒退,你的見解如何?馬英九有必要改變目前的施政模式或態度嗎?

答:我認為執政與在野黨雙方,都需要尊重對方在政治上的參與,以及尊重個人在政治上的認同。在公民社會裡,政黨與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對方有被羞辱的感覺,這是民主的基本前提。

有一些泛藍的支持者,對於陳水扁被起訴,而認定他不具總統的資格,以言語與輕蔑的方式對待泛綠的支持者,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態度。同樣的,如果泛綠群眾認為馬英九在施政上不盡如人意,或者因為他講不好台灣話,就認為他不能代表台灣,而要去否定馬的總統職位,也是不成熟的做法。

《新》你對中國民主化前景有什麼看法?民主化對兩岸關係有什麼影響?

答:中國民主化短期內對兩岸關係可能產生一些危險,但是長期來說則是正面的發展。所謂的危險,就是民主化可能會激起中國內部強大的「民族主義」意識,包括內部領導人的更疊,都必須先取得內部人民在「國家認同」方面的共識。這就使得台灣內部有關獨立的聲浪一旦高漲,中國難保不會有機會主義者、或者軍方鷹派人士發動另一次文攻武嚇,並藉此帶動一波民族主義浪潮,對兩岸甚至東亞情勢將有非常不確定的影響。

如果要避免兩岸兵戎相見,唯一的途徑就是兩岸都民主化,各項協議與磋商都能訴諸法律,以法治方式運行。

《新》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展,可能的方向為何?

答:中國需要走的是「聯邦制」,然而是一種非對稱的,也就是各省份有不同的自治程度,比如香港、新疆、西藏等等。在這樣一種比較民主的政治大架構下,台灣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會是台灣生存發展較好的保障。

我對中國的民主化是懷抱希望的,我預測在二十五年到三十年之後,中國就會是一個民主的國家。而且不祇是有深度的民主,在教育上則會有很大的改變,公民社會也會因此而建立,人民享有更多的自由。

《新》你認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如何?以及未來台美關係、美中關係的發展又是如何?民主有可能成為三方聚焦與共識的基礎嗎?

答:是的,這個問題的論述是相當正確的。我認為未來中國的民主是可以期待的,民主也是台灣、中國與美國間的公分母。中國的民主其實已經被看見,這可以從北京當局承認「民主」而曙光顯現,共產黨內部也有民主的趨向出現,所以我對於民主能為三方關係的帶來更實質的互惠,抱持相當樂觀的態度。

中國的民主已經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不僅是他是人口最多,也是幅員與影響力皆廣大的國家。中國的民主化,將使極權政權逐漸在世界上消失,對世界歷史有巨大意義,更將是人類文明史上極為重要的大事件。

<2009.10.01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