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對馬英九副手之建議
立委 |
主要意見 |
推薦人選 |
丁守中 (台北市) |
吳敦義擔任過北、中、南地區的行政首長,辯才無礙,可以協助馬總統在南部地區加分。 |
吳敦義 |
蔡正元 (台北市) |
吳敦義再黨內的政治位階僅次於馬英九與蕭萬長,領軍行政院政績不差,選戰經驗豐富,能征善戰;此外本省籍、出身中南部,可以彌補馬總統在地域上的不足,其他人選並不見得會比吳敦義適合。 |
吳敦義 |
費鴻泰 (台北市) |
與總統有默契、互補即可,重點是總統喜歡。 |
總統決定 |
林郁方 (台北市) |
在省籍、地域上要與馬總統互補,應找中南部出身、政治經驗豐富者。 |
|
吳育昇 (新北市) |
現在的民意多希望副手人選年輕化、勇於表達意見,吳敦義在這些方面都能與馬總統互補,吳敦義有民代、地方首長以及媒體經驗,反應時事迅速,施政局奏感明快,主動攻勢相當強。 基層民意方面,多希望副手能夠對抗民進黨、更敢講話、能揹黑鍋,不要再找學者型。 |
吳敦義 |
吳清池 (新北市) |
副手人選重點在於總統喜歡與否,旁人無法代為定奪;副手是備位元首,不直接參與行政,所以無需具備專業知識,因為各部會首長會支援。吸收選票也非其責,關鍵是總統能否引起民意認同才是重點。 如果為了拉抬選票,以「區域平衡」為功能性考量,不失為一種選項。吳敦義若為副手人選,有兩個顧慮,一是帶職參選,易遭外界批評,或者引起濫用行政資源批評;二是若不帶職,內閣是否總辭?總辭後的空窗期,必須事前思考。 |
尊重總統 |
林鴻池 (新北市) |
國民黨內有很多人才,但是考量整體環境和時機,吳敦義相對於其他檯面上的人選,應最恰當。一、他擔任過南投縣長和高雄市長,在地域上和馬取得平衡;二、馬行事溫和,論辯風格不夠犀利,在選戰中較吃虧,吳的口才便给,可相輔相成,在選舉中發揮最大戰力;三、吳行政經驗充分,對內政的全盤掌握,可以有效幫助馬兌現政見。 |
吳敦義 |
盧嘉辰 (新北市) |
中、南部背景出身;高知名度、有影響力者;開擴票源之能力。如何二選一,端看總統馬英九的智慧。參考民調為依據,不要為了選擇高形象,而忽略了戰鬥力。因為這是選戰不比前次的總統大選,人選要達互補性,互相合作與搭配,才能加分。 |
吳敦義、王金平 |
張慶忠 (新北市) |
本省籍南部人、當過院長等級行政職者,或是社會上有成就的企業家。 |
王金平 |
羅明才 (新北市) |
尊重總統馬英九的決定。 |
尊重總統 |
林德福 (新北市) |
總統馬英九自有評估、定見;祇要想法契合,都會支持。 |
總統決定 |
黃志雄 (新北市) |
互補性要強,特別是平衡南北差距以及強化戰鬥力這兩點,台面上人選王金平、吳敦義都可以,吳敏惠也不錯,中南部出身,形象口碑都相當穩定。不排除社會人士,不過人選要由馬自己去找。 |
王金平、吳敦義、黃敏惠 |
陳根德 (桃園縣) |
有地方基礎;人選推派要有勝選考量。 |
總統決定 |
朱鳳芝 (桃園縣) |
應該選擇能與馬英九互補,特別是在地域與專業上。 |
|
孫大千 (桃園縣) |
吳敦義搭配馬英九是個不錯的組合,一方面吳敦義的政績還不錯,基層的反應普遍居於正面。但是是否加分取決於吳敦義是否帶職參選,若吳兼任閣揆,則在行政部門做好政績,就是對馬的加分;倘若不兼閣揆,則吳必須協助馬到各地開拓選票。基本上馬吳配兼顧南北平衡,對選情應該是正面的。 |
|
呂學樟 (新竹市) |
尊重馬總統職權,吳敦義蠻適合,起碼他中南部都待過,也是中生代,和馬互補 |
吳敦義 |
徐耀昌 (苗栗縣) |
吳敦義不錯,有所為有所不為,講話得體,社會上就是需要敢放手去做的人,我認為他在任期內的表現很不錯 |
吳敦義 |
蔡錦隆 (台中市) |
與總統默契好、理念合,具備治國能力,深獲南部選民認同。 |
吳敦義 |
馬文君 (南投縣) |
黨內有很多不錯的人選,尊重馬總統決定 |
|
林明溱 (南投縣) |
願意為地方服務、能幫助總統行走基層者,深獲南部選民認同。 |
吳敦義 |
蕭景田 (彰化縣) |
馬吳配目前是國民黨的一張王牌,馬吳二人的操守都無可挑剔,民進黨要攻擊都沒有力道,但也因為屬性接近,包括形象、毅力等,因此加分成分不多。 吳敦義的口才便給不是壞事,而且危機處理非常明快,以塑化劑風暴為例,吳的處事就令人讚賞,所以目前地方基層以及農漁會等系統,對於馬吳配樂觀其成,整體而言是正面多於負面。 |
|
翁重鈞 (嘉義縣) |
要強調互補性,省籍平衡、區域平衡。 |
總統決定 |
黃昭順 (高雄市) |
這是總統職權,尊重馬總統的整體考量 |
|
江玲君 (高雄市) |
應考量區域平衡,以及具備南部執政經驗,尤其高雄;可選擇曾是地方出身的副手,淡化南部選民認為國民黨總是高高在上的印象;副手不需要具備專業知識,重點是要讓地方感到親切,所以會說台語的吳敦義,能為馬英九加分不少。 |
吳敦義 |
李復興 (高雄市) |
不方便回答。 |
|
鍾紹和 (高雄市) |
不方便多發表意見。 |
|
林益世 (高雄市) |
尊重馬總統決定 |
|
王進士 (屏東縣) |
個性、性別和區域上要能互補,戰力要足夠者,馬總統太斯文,認真做事但是對選舉文化不熟,無法滿足南部人的「奇摩子」,必須找一個對南部脈動瞭解者,吳敦義不錯,當過高雄市市長,有一定人脈。 |
吳敦義 |
林建榮 (宜蘭縣) |
吳敦義是最適當人選。 |
吳敦義 |
曹爾忠 (連江縣) |
不管是已經浮上檯面的,或是另外選擇,都尊重馬總統決定。 |
|
簡東明 (原住民) |
能提升經濟的人才,讓總統無後顧之憂 |
|
楊仁福 (原住民) |
應優先考量行政經驗豐富的財經人才,例如彭淮南,退而求其次吳敦義也不錯,還有王金平,因他對政府運作瞭如指掌。 |
彭淮南、吳敦義、王金平 |
孔文吉 (原住民) |
最好是中南部民意基礎雄厚者,關懷基層、重視公平正義者,除了吳敦義和王金平,身為女性的張博雅也不錯,有相當政治聲望,因應民進黨蔡英文為女性。 |
張博雅 |
趙麗雲 (不分區) |
世界上民主國家的副手都比較難為總統加分,總統挑選副手無非互補或者同質性,通常選情穩定領先會選擇同質性高者,選情緊繃則以互補性強居多。 馬總統若選擇吳敦義應該也是在選情緊繃下的考量,吳的優點是爆發性強,也可南北平衡。 由於幾位可能的副手人選(例如王金平),都紛紛自我再定位,因此馬的副手應該就是吳敦義,黨內應該都會支持馬的選擇。 |
|
邱 毅 (不分區) |
馬總統的副手應該就是吳敦義,吳的口才一流、戰鬥力很強,對吸引中南部選民較為吃香;但要小心「帶職參選」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吳帶職參選的優點是行政資源豐富,政策與選務可作配合,也減少內閣改組引起的政治動盪,還可吸引民進黨的炮火到立法院,因為民進黨會提倒閣,但一定不會過,如此國會成的熱戰焦點,可拉抬國民黨較冷的中南部選情。 吳敦義應該小心勿使口才好過頭,反成為對手攻擊的焦點,而弱化馬總統的參選焦點。選戰開打後吳應多賦予新聞局長楊永明更多政策闡述的空間,自己少講話,避免言多必失。 |
|
帥化民 (不分區) |
和總統的專長互補,總統願意授權的人選、有共識者,有魄力者,能抵擋輿論壓力。副手人選的選擇要從「功能說」著點,視總統希望其負責那些國家問題,如果祇是為了衝選票而尋找備胎,那是損失人才。 |
|
劉盛良 (不分區) |
要找行政經驗豐額者,吳敦義不錯。 |
吳敦義 |
鄭金玲 (不分區) |
尊重馬總統決定 |
|
紀國棟 (不分區) |
副總統的功能性其實不強,但是民眾很在乎,馬英九個性太客氣,應找互補者。過去國民黨太中規中矩、講求輩分,但面對多變的局勢,應跳脫傳統思維,儘快作出決定;若是吳敦義不選,則不一定要政治人物,如彭淮南也不錯。 |
吳敦義、彭淮南 |
陳杰 (不分區) |
尊重馬總統決定 |
|
許舒博 (不分區) |
補強國際金融;加強社會政策;能加強民眾信心,讓其安心之人選。 |
總統決定 |
李明星 (不分區) |
中南部民意基礎穩固者。 |
|
採訪整理:李彥謀、李英婷、賴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