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全國選前之夜,最受矚目的就是高雄陳其邁與韓國瑜陣營的對決,前者在鳳山市議會後方、捷運鳳山西站旁空地,韓國瑜則是在夢時代旁台糖物流園區廣場。根據計算,陳其邁的鳳山場可容納18萬人,韓國瑜的夢時代場可容納13萬人,這真的是歷來選戰難得一見的造勢大拚場。

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氣盛卻是敗北

俗話說,「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所謂「造勢」,就是打造氣勢,震懾對手。通常,選舉氣勢高的一方,勝選機會較大,即使沒有勝選,也能把選戰打得精彩好看,為下一次選舉蓄積能量。

但是,造勢也是有學問的,並不是任何選舉都要把勢造到頂點,而是造到「剛剛好」,勝選機率才大,造得不夠或造過頭,都可能適得其反。這次韓國瑜在高雄的幾場造勢,群眾迭創新高,有人還說締造「鳳山障礙」,不過,這樣的熱烈場面,會是勝選的保證嗎?

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挑戰馬英九,外界記憶猶新的是她的敗選感言,提到「下一次要走完最後一哩路」,那一場選戰也是扣人心弦,未到開票都很撲朔迷離,很多綠營支持者都落淚,認為怎麼會輸?

因為,蔡英文當時每到各個縣市造勢,群眾數幾乎都創下綠軍有史以來新高,有很多在地民代都說,從未看過這種場面,就連陳水扁2004年連任時,也從未有過,而阿扁既然都能勝選,造勢場比阿扁猶勝的蔡英文,一定會贏,但是結果卻不然,顯然造勢場面並不能等同於選舉結果。

他們在高雄都避免炒熱選情

以高雄而言,謝長廷在1998年當選後,2002年尋求連任,當時的原高雄市的版圖還是藍大於綠,謝長廷希望以政績取勝,因此不想把選戰打熱,最後以2萬5千票之差取勝。2004年總統大選,謝長廷建議陳水扁,在高雄市也要避免炒熱選情,在他操盤下,阿扁拿到民進黨最佳成績的55.6%得票率。

原高雄縣,從1985年就由綠營執政,至今超過30年,在余政憲時代,2次選舉都算有競爭性,但還不至於到激烈,到楊秋興時代,綠軍基礎以更為鞏固,又有中央執政資源,2次選舉也算輕鬆寫意,對決的氣氛不濃烈。

陳菊只在2006年選舉時,與國民黨黃俊英競爭激烈,藍軍急欲奪回高市執政權,綠軍也想要力保,拚戰到最後一刻才勝出;此後的兩次選舉,陳菊迎擊對手都輕描淡寫,只營造出氣氛後,敵軍就潰敗了,更沒有像這次邁瑜陣營一路鏖戰的情況。

蘇貞昌戰台北、蔡英文戰新北那一次

2010年五都大選,民進黨推派天王蘇貞昌參選台北市長,綠軍很期待能拿下首都,而蘇方面營造的氣氛卻是溫柔祥和,非常溫馨取向,還以粉紅色做為視覺顏色,希望能催眠藍色選民,不激起藍軍的危機意識。

另一方面,蘇貞昌的造勢場也以歡樂代替悲情或對抗,支持群眾也經常塞爆會場,不少人也都以為蘇貞昌會贏。相對郝龍斌陣營氣勢始終平平,打得提心吊膽,不斷呼喊鐵票要踴躍投票。開票後,加上連勝文「一顆子彈」的效應,蘇貞昌輸了快17萬票。

同年,蔡英文在新北的選情也很類似,蔡也是不走深綠路線的候選人,造勢場合幾乎是人山人海,支持者情緒也很激昂,綠軍大多認為認氣勢大好,五都全拿不是不可能。開票後,蔡英文輸了11萬票。

選情落後與在野黨,都想要打熱戰

一般來說,執政黨的支持者,與在野黨支持者的樣貌,是不太一樣的,心理不一樣、行為也不一樣、對於選舉的狂熱更是不一樣。因為在野,手上籌碼較少,必須以更為明顯、誇張的方式引人注意;特別是選情落後的一方,幾乎都想要打熱選戰,還沒有過選情領先者要炒熱選戰。

從柯文哲、侯友宜,包括黃偉哲、陳其邁,以及多數執政縣市首長,選情領先時都想要打「冷戰」,選情被逼近時就不得不打「熱戰」;但如果當落後者成為領先者時,主客就易位了,做法也就跟著變了。

所以,越是在打熱戰的陣營,絕大部分是選情落後,希望在鞏固自身支持者之外,還要藉由造勢來爭取平常不會參加政黨活動的中間選民選票。問題是,此時的造勢策略也格外重要,如果只是重複著與同溫層取暖的模式,就無法吸引到中間選民,敗選的機會就更大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mlee 的頭像
    ymlee

    李彥謀部落格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