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經濟景氣低迷,國內失業人數攀升,十月份已逼近四十八萬大關,甚且還未到谷底,各行業裁員減薪消息此起彼落,卻唯有公教職務不受影響。近年來,青年學子爭相進入公教體系絡繹不絕,然而教職已開始隨著少子化、教育學分班的大量開設、以及教育大學轉型與整併等因素,讀「師範」已不再是「鐵飯碗」的保證。

據統計,台灣師範大學今年畢業的學生僅三成五謀得教職,更不用說其他師範體系學生了。有些師資生找不到正式教職時,則擔任代課老師,也有些人到補習班,準備挑戰公職或研究所的窄門。

受到「少子化」影響,教師供需已出現失調現象,儲備教師滿街走,各師範校院面臨經費有限、以及其他大學也開辦師資培育的競爭下,逐漸流失師資培育本行的專業優勢,致使師範體系須面臨轉型壓力。例如台師大將目標轉向綜合型大學,頻頻成立新系所,其他師範或教育大學則在教育部的鼓勵下,嘗試與鄰近學校整併為綜合大學,然而進展並不順利。

台灣曾有九所師範學院,其中嘉義師範學院於民國八十九年與嘉義技術學院(原嘉義農專)整併為國立嘉義大學;台東師範學院在民國九十二年,因配合「一縣市一大學」政策而獨立改制為國立台東大學;台南師範學院於九十三年與台南高農整併為國立台南大學;花蓮師範學院則於九十七年八月與東華大學整併為國立東華大學,上述四所的整併算是比較順利的。

另外的五所師範學院,除於九十四年皆更名為「教育大學」外,教育部並持續希望各校積極與鄰近大學整併,包括台北教育大學與台灣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與台北市立體育大學、新竹教育大學與清華大學、台中教育大學與中興大學、屏東教育大學整併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或屏東科技大學等。

事實上,目前整併的成果與時程還存有不少窒礙難行之處,因此要在教育部訂定的二0一0年前完成所有教育大學的整併,恐非易事。

台北教育大學與台灣大學的整併就陷入膠著,甚至可能胎死腹中。北教大校長林新發曾對外表示,整併是前任校長的主張,現在並沒有此規畫。另方面,臺灣大學希望往亞洲研究型大學邁進,著重國際學術研究,對論文與期刊的發表相當重視。北教大學則屬教學型大學,對於研究發表較少著力,若兩校合併,台大認為會拖累其在世界的排名,是台大所顧慮的因素之一。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與台北市立體育大學,主管機關為台北市政府,整併進度也不順利,一方面北市府還未通過合併案,以及原本北體大是打算與國立體大(林口)及台中體大合併為國立體育大學,而耽誤與北教大的整併進程,目前國體與中體已先行合併。

教育部在二00五年提出整併國立體育大學的報告中指出,北體大學生九五%設籍外縣市,該校應屬全國的資源,不需集中在台北市,而且北體大每年二億元的經費,也排擠了台北市中小學的預算。因此,若兩校合併,可能會產生預算排擠效應,使得北市府與兩校都裹足不前。

至於台中教育大學與中興大學整併,出現中興大學一頭熱的情形。興大二00六年的校務會議,有超過七成贊成與中教大合併,但是中教大校務會議卻以七四%否決整併案。原本興大打算併中教大後,再納入國立大里高中為興大附中,將學制向下延伸,建立跨越台中縣市的「興大學術園區」。

中教大則認為師資培育應被視為特殊項目,與藝術、體育大學等類似,以辦學績效及特色為主,該校建議教育部可保留北、中、南各一所教育大學,以支援各區的師資。該校因位於台中市區,地理位置優越,開辦教育相關課程也不怕沒有學生,獨立自主的空間不小。教育部官員表示,中教大與興大整併,事實上有部分立委並不支持。若要整併,中教大的優先對象是台中技術學院,其次則是暨南大學。

未來有希望整併成功的,是新竹教育大學與清華大學,進度於明年六月將明朗化。早些年竹教大曾有機會遷校到現在的香山農場,轉型為綜合大學。但據傳,此案曾因多方政治力介入而未能實現;如果實現,現在竹教大已是一所校園面積廣闊的大學,但今天卻走向與清大合併一途。

清華大學曾向教育部申請設立「教育學院、學程」,但由於超過教育部的限期,以及某種資格上的問題而未能如願。清大既然申請不成,不過為了整體競爭上的需要,希望就近併入竹教大,成為該校的教育學院。事實上,兩校進行併校接觸多時,起初清大態度較不積極,現在有實際的需要,例如竹教大的「藝術與設計系」是清大所欠缺的,所以整併後,藝設系可能遷至清大本校區,調和一下清大的科技味。

南台灣屏東教育大學與他校的整併也是比較樂觀的,對象包括屏東商業技術學院與屏東科技大學(原屏東農專),目前三校同意先進行策略聯盟再談合併。屏教大校長劉慶中表示,屏教大早已做好整併的準備,與屏商技整併有地利與人和等因素,資源與校園融合較迅速;屏科大位於內埔,距離較遠,行政管理與校園文化融合難度較高。

劉慶中指出,屏教大與屏商技已有課程互選機制,未來整併後希望能建立師資培育、綜合大學與技職三大體系,對於南部高職生的升學管道不致有所影響。不過,屏商技則希望先升格為大學後再談整併,或者不與屏教大整併,選擇與同樣屬技職體系的屏科大整併。

原本屏科大不在整併之列,但擔心另兩所的合併對該校形產成邊緣化,因此也積極尋求整併。但該校也不是沒有顧慮,其前身為屏東農專,在農業方面表現出色,若參加整併,農業特色恐遭稀釋,因此也頗為難。劉慶中認為,教育大學的整併都需小心謹慎,否則對師生都是心理傷害。

教育大學整併進度明顯落後,要在教育部所定二0一0年前完成已迫在眉梢,但教育部官員無奈地表示,由於沒有法源依據,教育部無法強制要求整併。若修改「大學法」賦予法源,教育部就能積極介入,然而修法也不斷面臨持正反意見的立委與地方人士的角力。

由於沒有法源,教育部改採逐年編列預算作為整併的誘因,例如「協助師範/教育大學轉型發展計畫」方案,自九十五年度起,預計四年內投入新台幣十九億八千四百萬元,該計畫也在獎勵完成整併的學校,可比未完成整併的,多得數倍經費補助。像花蓮教育大學已整併完成,年補助有六千萬元,未完成整併的如屏東教育大學,年補助僅一千萬元。

然而,立委王進士則認為此種方式有失公允,屏教大的辦學頗受好評,尚未整併不能完全歸咎某校,還有其他因素存在,但教育部減少補助卻變成對學生的一種懲罰。他表示,「整併」與「轉型」不能混為一談,「整併」是與其他學校合併,「轉型」則是朝綜合大學發展,教育部用轉型補助要求整併,有點名實不符。

即使純粹用來作為轉型補助,經費還是有問題,王進士辦公室副主任林立生從中央政府總預算的統計中發現,該項計畫祇編列七億多,實際短編十二億六千萬元,比例高達六三‧五%,落差甚大。

教育部官員指出,教育大學整併不順利的原因,還在於部分學校持本位主義立場,祇希望將他校併入,而不願被併入他校。再者就是人事問題,也就是整併後的校長、教務長或院長等職位由誰擔任?而整併後教師增加,系所不一定增加,相對減少教師授課時數,也是教師反對整併的因素。

在整併與不整併之間,似乎還有討論空間,但為因應少子化社會,整併應該是利多於弊,新政府上台後也持續推動這項政策,是符合趨勢的方向。而如何排除負面效應,朝共創願景之路前進,正考驗著職司教育的各級教師。 

尚未完成教育部規範之國立教育大學與鄰近大學整併概況表

學校名稱

台北教育大學

新竹教育大學

台中教育大學

屏東教育大學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整合對象

台灣大學

清華大學

中興大學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屏東科技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大學

整併進度

2校於95年6月16簽署「策略聯盟協力機構意願書」,為期3年。教育部表示,2校預計於99年初提出合併計畫,但目前陷入膠著。

新竹教育大學於94年校務會議通過與清大合併案,清大於95年2月通過校務會議討論,2校校務會議已通過合併案,併進行多次協商。預計97年底提出合併案於校務會議,98年6月可望明朗化。

2校於95年5月17日簽署校際交流,之後未有進一步發展。

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商業技術學院與屏東科技大學3校同意先進行策略聯盟再談合併。屏商技97年12月將陸續與屏教大、屏科大分別進行整併評估座談。

台北市政府尚未通過二校合併案。原規劃國立體育學院、台中體育學院及台北市立體育學院三所公立學校合併為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其中國立體育學院、台中體育學院於97年2月1日合併為國立體育大學。

<2008.12.04 刊載於新新聞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