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新新聞》委託山水所做民調顯示,66.88%受訪者同意民進黨不應排斥與中國大陸交往;另有49.6民眾認為,民進黨應該廢除台獨黨綱,33.4%認為不需要。然而,民意與黨意之間顯有不小落差。

「如果民進黨會修改台獨黨綱,謝長廷還需要把話講得那麼明嗎?」一位黨內人士表示,「就是因為改不了,(謝)才會丟出這個議題;真實意涵有兩點,一是要讓死守台獨黨綱,卻靠此遊走兩岸者無附著之力,再者是要爭取認同、壯大謝系,確實是處處機鋒」。

從《新新聞》附表中所整理黨內九大派系要角,對於修改台獨黨綱與九二共識的發言觀之,幾乎是呈現一面倒的「反對」立場。其中,堪稱「鐵桿」的要屬扁系、獨派與部分新系;在此情況下,幾乎可以篤定民進黨將在不更動台獨黨綱的情況下,四年後再次與國民黨對戰。

不處理台獨黨綱,其來有自,一位北台灣的輔選幹部從基層角度表示,「中國政策真的不是選民關心的重點,當然就不是敗選的關鍵」,這位同時也是地方黨部「敗選報告」的撰寫人還說,「選後黨中央的四人小組曾來催促繳交報告,當時祇繳了上篇,但之後就沒有再來要過」。

據瞭解,蔡英文曾經對敗選報告「第一版」退稿,要四人小組重寫,因為沒寫到重點,而重點就是「國民黨作票」。小英曾表示未來要培養大量人才進攻里長,原因在於基層沒有力量,才導致監票人員不足,以致開票時隨意唱票也無能監督;但由於缺乏證據,最後仍未列入報告中。

換言之,民進黨認為國民黨的「手腳」是問題,中國政策不是問題。值得觀察的是,除謝系外的八大派系,皆異口同聲認為:台獨黨綱尚不需更動,但中國政策要務實、彈性,這種論調幾成「共識」,因此調整中國政策勢在必行;祇是,在調整之前,恐怕還有一道難題要解,就是有沒有「九二共識」?

事實上,民進黨若真要討論有沒有九二共識,絕對比承不承認九二共識要來得激烈,即便是同一派系,對於九二共識存不存在,還各說各說,所以得先確立有無九二共識,才能討論如何面對與處理;「民進黨在舉行黨是會議之前,各派系都得先自我審查,否則鐵定大亂」,某黨內人士坦率地說。

中國政策不是勝負關鍵,國民黨同樣心裡有數,去年12月陸委會所做民調顯示,9成以上民眾反對統一,但是馬英九還能拿到51%選票;蔡英文提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時的媒體民調,獲七成以上贊同,卻祇拿到45%選票;亦即,選民自行將統獨主張與政黨切割,或說是「政經分離」。

而民進黨要切割台獨黨綱(政治)與中國政策(經濟),使兩者脫鈎的用意明顯,「但是你如何一方面與中國往來,又不拿掉中共最反彈的台獨黨綱?民進黨打的算盤恐怕太過於一廂情願」。

民進黨把統獨與ECFA連結,此種「政經不分離」顯與現行主流民意不合,雖然馬英九的「不統」令中國反感,但至少還有「不獨」可以平衡。有人形容,「國民黨掛著統的羊頭,可以賣獨台的肉;但即使民進黨掛著獨的招牌,要做統的事也絕對不可能」。

熟稔藍綠陣營的資深人士質疑,「民進黨就算廢掉台獨黨綱,還是會被國、共視為台獨黨。祇因國共目前有共通的利益,民進黨除非能切入並找到與中國的共同利益,讓民共利益大於國共利益,就算有台獨黨綱,也不會被視為台獨黨,台獨甚至還會成為選戰的利器」。

民進黨各派系現在想做的,就是在這種前提下找出路,但實在是很困難,以至於大家都說要討論、調整,但少有人提出辦法,祇有謝長廷直率地提出「必要時也可修改黨綱」、「中國政策向國民黨靠攏」、「獨派由台聯固守」等言論。

謝曾經說,他可以承受質疑與壓力,換成其他人,可能很快就陣亡;曾大力批評「憲法共識」的段宜康,此次對謝的態度就較為友善,這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要正視中國政策,卻沒有提出解決辦法,關鍵就在於自身與派系的「實力問題」,弄不好會粉身碎骨,然則謝系的能量則不可小覷。

相關人士指出,中共明著以九二共識為前提,脅迫民進黨接受,若不承認九二共識,不必談接觸與交往;老共更不可能與民進黨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內涵,「想要黨對黨的對話,請先明確告知是否承認九二共識」。

但是檯面上是如此,檯面下就是兩回事,選前中共也在推演蔡英文當選後的策略,顯然民進黨若再度執政,中共仍須與扛著台獨黨綱的民進黨政府交流;但民進黨贏不了政權,就甚麼都不必談。

其實,中共涉台部門或智庫,藉邀訪或訪台,民共的接觸從未間斷,不論私人對話或個別接觸皆很頻繁;例如近期登陸的前扁朝外交大將黃志芳,還有綠營縣市長或民代經常受邀,顯見台獨黨綱並非是民進黨兩岸交流的障礙。

原來,當潘朵拉盒一旦打開,才發現中共統戰的對象當然包括民進黨,知情人士透露,台灣的某醫學大學打算在大陸買地建校,溝通多年未果,北京當局直接講明,請貴校某董事來談,這位民進黨新系大老的董事到大陸後,建校案立即拍板;一位在扁朝經常寫文章反中的學者,更已被徹底統戰,立場比國民黨還挺中。

類此以商促和的案例確實不勝枚舉,黨內那些高喊「神主牌」不能廢的,到底是堅定理念、還是藉此遊走兩岸求取利益,同志之間心知肚明,也是黨內互不戳破的默契;謝長廷試圖陽光化,要讓首鼠兩端者別再行偷雞摸狗之事,就免不了被公幹一番。

問題在於,民進黨人與對岸交流,除了行事低調,還常要求對方不公開行程,陸方都盡量配合;但當陸方希望這些人回台後,不要高調反中與敵視中國等,卻還是經常受騙上當,把民共之間可能的互信基礎給打掉。

總之,先設計一套說詞,把選票「騙」過來,是各派系的「統一戰線」,某地方大老還說,哪次選戰不是在比較誰的說法好聽,所謂處理、建構新論述,就是在強調如何說服選民,並不在於怎麼做。

<2012.03.01刊載於1304期新新聞周刊>

 

民進黨各派系要角對中國政策看法

派別

姓名

職稱

說法

親蔡系

許信良

前主席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調整,不能走回頭路,如果否定九二共識,不換個說法面對九二共識,將是戰略錯誤;應把蔡英文承認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變成民進黨的主張、黨代表大會決議文,取代先前的決議文。

邱義仁

前總統府秘書長

該尋找「不叫台獨的台獨」路線,並建構兩岸政經未來發展藍圖;深化台灣共識內涵。

陳明文

立委

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是要顧腹肚?還是顧佛祖?」不承認九二共識是黨的基本價值,但這與現實利益產生衝突,的確很為難。

莊碩漢

前立委

民進黨的路線,要深化民主,採中間偏左,不必再強調台獨;中國政策要務實,至於黨的基本立場,不見得要調整。

謝系

謝長廷

前行政院長

黨綱包括「台灣前途決議文」和「正常國家決議文」,如果不修改,未來民進黨改變的空間有限。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能差距太大,民進黨應往中間靠攏,獨派由台聯固守經營。

趙天麟

立委

民進黨不能自外於與中國在經貿的交流,應卸下心防,可從智庫或非正式座談開始與中國建立互動管道。

親蘇系

蘇煥智

前台南縣長

民進黨在國家主權與國家安全的立場變動不大,若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會面臨大分裂,陷入被新的在野黨取代的危機。

吳秉叡

立委

如何維持兩岸緊密經濟往來,同時又可以維繫台灣主權,黨內應充分討論。

郭正亮

前立委

民進黨應在論述上有彈性,重心放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而非放棄台獨立場。

新系

 

林濁水

前立委

民進黨應站穩主權立場,兩岸政策要妥善處理,不是拋棄主權,而是穩健台獨立場,清晰不迴避,對中國態度要有善意,政治要彈性務實。

段宜康

立委

民進黨處理中國問題時應「立場堅定、態度友善、政策有彈性」。

洪奇昌

前海基會

董事長

民進黨的中國政策一定要有模糊空間;但也不要一下子就跳到承認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國民黨和共產黨設定的議題。

菊系

陳  菊

高雄市長

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許智傑

立委

中國政策應該調整,九二共識是維持現狀,但台灣共識卻未清楚寫出。

扁系

陳水扁

前總統

民進黨敗在兩岸政策,要好好思考未來選戰的兩岸政見。

陳唐山

立委

把敗選鎖定在中國政策及九二共識,根本就是掉進國民黨與中共聯手設下的陷阱裡。

陳淞山

扁辦主任

必須就台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做必要的處理、詮釋與論述。

游系

林佳龍

立委

深化論述,產生與中國所謂的九二共識上的討論與對話空間,除固守基本立場,也要有前瞻性主張,在台灣的立場上,思考如何與中國交往。

陳亭妃

立委

對兩岸關係,民進黨一定會做重新檢討,但是並不是貼近誰或是靠近誰;九二共識是不存在的東西,當然就無法列入討論。

孟義超

游辦主任

民進黨可以思考,少談獨、淡化獨,可以在不動「神主牌」的情況下,用更靈活的兩岸策略與戰術,突破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

綠系

何志偉

台北市議員

民進黨還需要再努力,中國現今的經濟地位是全世界所無法完全切割;兩岸政策缺乏從說法到做法論述,而埋下無法挽回的困境。

獨派

辜寬敏

前總統府資政

民進黨沒有中國政策,民進黨不必些改台獨黨綱,台灣共識北京聽不懂,提一邊一國,雙方不會有交集,應以兄弟之邦定調。

呂秀蓮

前副總統

九二共識有盲點,民進黨敗選,兩岸政策祇是其中一部分。

陳昭姿

前北社社長

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後的民進黨,將如同山寨版的國民黨,但是,無論品牌區隔或經驗能力,都遠不如正版原版。

學界

林嘉誠

東吳大學教授

民進黨的領袖及黨員不要老是抱著台獨黨綱、不要綁死自己。

陳茂雄

中山大學教授

藍營媒體一直鼓吹民進黨須認同九二共識,才有勝選的空間,居心叵測。

童振源

政大未來事件交易所負責人

民進黨若不調整台獨黨綱,會很難與大陸搭上線。

賴怡忠

馬偕護專

副教授

如果民進黨連主權都退守,人民祇能在真假國民黨之間做選擇,那誰要選假的。

董立文

台灣智庫

諮詢委員

維護台灣主權是主流價值,基本價值鬆動會造成黨內嚴重分歧。

整理:李彥謀  資料來源:各報章媒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