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陸生來台政策開放屆滿一年,成效不如預期,外界呼籲再行放寬的聲音不絕於耳,然而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重點還是爭取優質人才」,換言之,蔣偉寧並非要以「量」因應,而是要以「質」取勝,側重於如何吸引優質陸生及留住高級人才。

雖然陸生來台不是蔣偉寧所主導,但是他仍有一套思維。接受《新新聞》訪問時,蔣偉寧表示,陸生來台的現況、影響與政策評估,教育部都有掌握並做研析,任何制度的調整,會在充分溝通與取得多數民意支持後,才進行開放或緊縮等修法動作。

畢業自台大土木系、美國名校史丹福大學土木博士的蔣偉寧,專長在橋梁、地震工程、模糊邏輯,接任我國第25任教育部長時,曾跌破各界的眼鏡。

蔣偉寧指出,「三限六不」是政府對陸生的基本原則,但此時面臨到的第一個難題,是招生情況的不如預期,「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能吸引優秀大陸學生來台」,而要令優秀陸生願意來台,「提供獎學金,也就是研究助理(RA)的方式,是目前教育部正在研擬的方向」。

他表示,完全限制陸生領取獎學金,恐難符合現實情況,即使是美國的大學,對於外國學生領取獎學金雖然有比例上的分配,但很少見到完全不給外國學生的情形。美國爭取國際優秀人才不遺餘力,台灣也要爭取,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因此未來適度放寬,先從陸生攻讀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開始。

兩、三年後,即將有第一批陸生畢業,按現行規定,陸生畢業後不能留在台灣工作,未來即使放寬,涉及陸生是以學生身分、或是勞工身分,還有待勞委會認定。蔣偉寧說,陸生留台工作,教育部朝向不會一次就全面開放,而是希望從「博士後研究」先開始,以留住高級人才為優先。

至於目前開放的陸生名額,未造成額滿的情況,僅有五成左右,蔣偉寧認為,「人數先補齊之後,再考慮增加來台的陸生人數」,若因此而致使許多辦學績效不佳的大專院校,面臨招收不到學生的窘境,蔣偉寧說,「並不會為了挽救這些學校,而任意開放更多陸生名額」。

以現在的二千位陸生名額,連續兩年只有約千人錄取,要使人數補齊,「可能會從開放國立大學讓陸生就讀做規劃」(目前攻讀大學部的陸生只能選擇私立大學);蔣偉寧表示,這樣的做法還是要考量國人的感受,畢竟國立大學的經費,部分來自人民的納稅,而未在台灣納稅的陸生,能否就讀國立大學,或許要等到社會有一定的共識,才會水到渠成。

陸生考照部分,教育部亦進行檢討,蔣偉寧指出,如果開放陸生參加專門職業與技術人員等證照考試,讓陸生得以取得台灣發給的及格證書,使其回大陸或到其他國家求職時適用,當然也沒有所謂占據台灣考生名額的限制。

至於台生學歷認證方面,教育部僅採認大陸41所大學,未來是否放寬?蔣偉寧說,到大陸的台生比來台灣的陸生要多,而且國際學術單位所作大學評比,整體水平台灣並不比大陸差,大陸有超過一千所大學,仍有參差不齊的學校,「但是教育部還是持續注意大陸大學軟硬體的提升,作為放寬認證的參考依據。」

事實上,多數曾經接觸過陸生的教授皆認為,陸生的學習態度、認真程度等都要優於台灣學生,蔣偉寧亦有同感;然而他也認為,或許是陸生及其家長,仍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的觀念」。

在大陸許多鄉村地區,商業行為還不夠成熟多元,讀書考試還是窮人翻身的主要管道,因此,陸生有讀書的機會,就會額外用功,如同數十年前台灣學生到美國留學,幾乎都取得獎學金且表現優異。

回顧陸生來台這一年,台灣社會並未發生突發意外或國安事件,這與陸生在校園內較受矚目,間接約束其行為有關;但是多數陸生來台前,都經過官方身家調查,確認屬「思想純正」的愛國學生才得以放行,未來「台歸派」的影響力,仍關係兩岸和平發展,台灣不得忽視其發展。

陸生政策的制定與修改,橫跨多個部會,在執行單位教育部還在紙上作業,就預示陸生政策的鬆綁還有一段時日,未來亦須與勞委會、陸委會、移民署等單位協調,能否在立院本會期進行審議,難度不低;僅有「陸生納入健保」案,已由陸委會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修正案的草擬,預計十月中旬後送交國會,屆時,朝野的攻防或許會再起狼煙。

<2012.10.04刊載於1335期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