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全台各公、私立高中從年初開始就相當忙碌,尤其是高三的學生、老師與家長,都要進行一連串的升學競賽,這些又可分成「繁星計畫」、「推薦甄試」與「大學指考」三階段。學生為了自己的前途奮鬥,老師與校方則是為了升學率與招生的績效廣告而努力,每一個環節都緊緊相扣,牽動著相當多而複雜的關係變化。
先前一系列公立高中的排名報導後,得到熱烈迴響,本系列將介紹三月初公布的「繁星計畫」錄取相關資料。今年繁星計畫(後文簡稱繁星)共有二十六所大學(國立二十三所、私立三所)的五百三十五個學系組參與招生,預計招收一千四百六十三人。各高中共計六千五百0八位學生報名,有一千三百二十四人被錄取,錄取率二十.三%。
值得觀察的是,參與繁星皆是取得「五年五百億」的公私立大學,這包括國內頂尖的明星大學(參見附表一),然而如台北大學與幾所教育大學並未在繁星之列;私立祇有長庚、中原與元智大學有此資格,大部分私校並未參加。
在科系方面,比起去年冷門多而熱門科系少的情形,今年已有大幅改變,一方面過去藉由繁星而錄取的學生,經過大學學業追蹤,成績普遍優良,使得各名校勇於開放熱門科系。其中台大開放五十八個科系最多,其次是成大四十個系、政大三十二個系、清大與交大各二十五個系;台北科技大學祇開放一個系最少,稱為「精誠榮譽學院不分系繁星班」。
各類組的熱門科系,如第一類組的外文、法律、國貿等系,台大、政大名校都有名額;第二類組的電機、機械、電子等系,清大、交大都有數十個名額;第三類組牙醫、藥學、護理等科系有名額,卻獨缺醫學系,否則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受重視程度也將更高;第四類組的農經、農化、植物等系,農學背景強的中興、嘉義大學等也提供不少名額。
錄取人數方面,清大提供一百八十二個最多,其次為交大、台大、成大與中興,都超過百人。錄取結果以交大一百五十一名最多,清大、台大也超過百人,成大與中興也有九十人以上錄取。這些大學與科系將國內高中的精英在第一回合入學上就收攏不少,對未來升學與學術表現打下深厚基礎,也使其他大學要追趕恐怕難上加難。
就單一科系而言,台科大不分系繁星班錄取六十人最多,其次為交大電機系乙組四十人、電子系乙組二十人,另外清大電機系、科技管理學院學士班也有十五個名額之多。而暨南大學十六個系則各錄取二人,嘉義大學二十五個系(土木工程系分土木與水利二組)各錄取二人,中原大學二十二個系各錄取一人,名額相當一致。
二十六所大學中,政大、陽明、中央、中正、中山、高師大、台科大、高雄大學、台南大學、東華、新竹教育大學、台藝大、長庚、中原等十四所都是足額錄取。換言之,這些科系都有達到應錄取名額的學生選填,且都達到該科系的錄取標準。
至於未足額錄取的有台大、清大、交大、成大、中興、海大、師大、彰師大、嘉大、暨大、聯大與元智等。清大原錄取一百八十二人,最後只錄取一百0九人,錄取率六三.四%。其中文系原有九個名額,卻一個也未錄取、外文系原先十人也祇錄取二人、人文科學系原先八人祇錄取一人。另外交大八八.三%、聯大七八.五%、元智五十%,都與原錄取名額差距較大。
以台、清、交大而言,未足額錄取的原因主要是學生未達該系設定的標準、以及有學生採取較保守的選填志願策略所致。至於聯合大學,則屬於國立大學的後段名次,學術表現與整體資源還未臻成熟,導致部分科系沒有學生選填之故。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元智大學,由於元智是私校,又位於南部,比起其他國立大學較不易受到青睞。
綜觀繁星大學的特色,除台大各科系實力平均外,大多是屬於理工類組較強的大學,如清、交、成大,以及農業較強的中興、嘉大等,祇有政大、三所師範大學與一所教育大學是以文科取勝,顯示繁星大學普遍仍以二、三、四類組人數居多,反應了國內高中生選讀理工醫的人數仍多於文法商,此對台灣未來的就業市場與社會結構並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
繁星計畫各公私立大學招生表(附表一)
大學名稱 |
招生科系數 |
錄取總名額 |
實際錄取人數 |
國立台灣大學 |
58 |
101 |
100 |
國立清華大學 |
25 |
182 |
109 |
國立交通大學 |
25 |
171 |
151 |
國立政治大學 |
32 |
63 |
63 |
國立成功大學 |
40 |
100 |
99 |
國立陽明大學 |
6 |
18 |
18 |
國立中央大學 |
14 |
45 |
45 |
國立中興大學 |
36 |
100 |
94 |
國立中正大學 |
28 |
37 |
37 |
國立中山大學 |
20 |
30 |
30 |
國立海洋大學 |
18 |
61 |
59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20 |
40 |
38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12 |
25 |
25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22 |
36 |
34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
1 |
60 |
60 |
國立高雄大學 |
15 |
35 |
35 |
國立台南大學 |
18 |
29 |
29 |
國立嘉義大學 |
26 |
50 |
48 |
國立暨南大學 |
16 |
32 |
30 |
國立東華大學 |
18 |
33 |
33 |
國立聯合大學 |
17 |
84 |
66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
9 |
30 |
30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
6 |
27 |
27 |
私立長庚大學 |
19 |
32 |
32 |
私立中原大學 |
22 |
22 |
22 |
私立元智大學 |
12 |
20 |
10 |
整理:李彥謀
<2009.04.23刊載於新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