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第三次「江陳會」落幕,民進黨對會談過程定義為「失敗」,所簽署的「三協議一聲明」,也以「不平等條約」作註解,且不止黨中央,立院黨團、台聯、親綠學者等也針對會談過程與內容提出強烈質疑,無形中凝聚黨內外的向心力,也證明現階段民進黨的中國政策仍以堅守台灣主權為優先,對中國的敵意與國民黨的讓步採取強硬立場。

黨主席蔡英文表示,馬政府四個思維注定三次江陳會的失敗,包括談判前主動退讓主權,過度迷信中國善意、過度依賴中國經濟,迴避立法院及在野黨制度化的監督,未清查國安及談判人員利益迴避問題。從而使馬政府未做準備,未設定應有的談判底限,而是踏入中國設定的圈套內被牽著走。

就民進黨最關切的台灣主權,蔡英文表示,第一次江陳會前,馬政府就宣布同意九二共識,不提一中各表;第二次江陳會前,馬英九又宣布台灣與中國是「地區與地區」的關係,已經矮化國格;第三次江陳會,馬英九竟公開肯定以一中框架為核心的胡六點,是政治上的退讓,也讓主權流失。

台獨大師、批判性強的前立委林濁水指出,馬政府在台灣主權的國際參與作為上,是中國完全不受台灣任何限制,但是台灣卻要接受中國限制,甚至要由中國批准,台灣根本是中國的「準附庸國」,是「錯亂的內外敵我分際」。林濁水表示,國民黨用中國因素來進行內部鬥爭,先到對岸與對台有領土野心的政權把酒言歡,然後攜手共同對付島內的政治對手。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召集人陳忠信認為,中國談判手法細緻,連時間及地點都精心策劃。因為四月二十四日是「國共內戰」共產黨打敗國民黨,宣布解放南京的日子,江陳會就選在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在南京談判,是北京要向國際表達國民黨接受中國的政治安排、中華民國消失了。對中國此舉具特殊政治動作的意圖,國民黨卻絲毫不察。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羅致政表示,馬政府最大的錯誤,就是不願正視「北京對台要什麼?」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從中國對外談判的手法,最喜歡談「框架」及「架構」,中國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兩岸問題國內化、國際空間內部化、以及兩岸談判國內化。對於兩岸交流,羅致政表示有一位中國學者曾高傲地說,「國民黨已經被我們綁架,你們擋得住嗎?」

再從三項協議的實質內容分析,在「兩岸航運」部分,蔡英文相當堅持定期航班的談判應納入「延遠權」,此舉是讓兩岸航線與國際航線接軌,避免台灣的航運成為中國的附庸。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表示,在開放三通時就應該要談判延遠權了,當時馬政府不談,等到把國家主權都弄丟了,現在中國也不想理台灣了。

至於台灣與上海及廣州飛航情報區交接的新航路,綠營認為已造成兩岸航線國內化;航點分配上,則是認為台灣根本沒有爭取到黃金熱門航點,且中國為提高其旅遊觀光,甚至不容許讓台灣藉由重要航點轉接到國際航線。對兩岸關係頗有研究的前立委郭正亮也說,由於港澳航空客貨運業績比去年同期狂降二成二,員工被迫休無薪假,中國面臨強大反彈聲浪,祇好優先照顧港澳航商的利益,並不是以台灣航空業的要求為主要考慮。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認為,兩岸航運是個失敗的談判,延遠權未建立等同自我矮化;台灣應該在航權獲得保障後,才進展到定期航班,否則台灣航空業與中國航空業是不公平的競爭。

第二項協議是建立兩岸共同打擊犯罪,首次將經濟罪犯納入範圍。不過蔡英文認為,過去二十年中國都沒有配合台灣遣返這些經濟犯,這次相關協議也沒有載明引渡條款,是否遣返要仰賴中國的善意,中國也可以不遣返。

蔡英文表示,如果中國要展現善意,應在司法互助協議中納入「引渡機制」,並主動遣返重大經濟犯。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強調,這將考驗中國到底對馬政府是否真有善意回應,如果祇是光簽署而不抓人、不遣返,協議等同廢紙一張。

第三項協議是同意建立兩岸金融監管合作機制,鄭文燦表示,中國金融產業規模遠勝台灣,但是金融MOU卻沒有「加權對等」的設計。其次中國金融法規限制很多,造成台灣銀行登陸後風險增加,也很難拓展業務,但中國銀行到台灣卻能享受外資銀行般的待遇,將使台灣銀行紛紛被兼併,難怪連藍營立委都說這樣的MOU只會讓台灣的「MONEY OUT」!

黃昆輝表示,開放銀行赴中是典型對個別企業有利,但對整體經濟不利的例子。郭正亮認為,台灣的銀行要求「超外資待遇」破例升格,若台灣無法使中國認定有特別的政治需要,或台灣敢讓中資銀行比照登台,恐怕難有成功機會。但這兩種方式,並不是當前馬政府所能為。

此外,有關中資來台的共同聲明,鄭文燦認為,如果台灣沒有任何防衛機制,將使中方輕易取得台灣高科技產業、金融產業、甚至是特許的電信及媒體事業等經營權,讓中資來台成為變相的買光台灣。且聲明內容沒有任何防衛機制,顯現馬政府祇一味期待北京的善意,但是中國擴大內需的四兆人民幣當中,包括其中三兆的軌道工程基礎建設,卻將台灣排除於參與的行列。

這次江陳會被綠營認為失敗,蔡英文表示主權退讓、缺乏實質商業利益,如此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郭正亮表示談判結果確實不如預期,馬政府「先經濟後政治」,把兩岸政治議題排除在外,實質上等於「不談政治、只談經濟」,隨著台灣經濟愈來愈仰賴中國,這種談判策略讓台灣陷入被動,無異於逐步投降。因此台灣必須營造籌碼,敢與中國周旋政治條件,且兩岸必須平等互惠,台灣敢要,也要敢給,否則難以期待中國對台的尊重。

林濁水則批評馬政府的大陸政策,當馬政府採取「北京途徑」後,台灣問題已是「國內問題」,自然就不會是「國際爭端」。馬政府認為用主權換取國際參與和經濟利益並無不可。但是沒有主權,經濟利益就失去保障;三通談判也是如此,用主權換經濟利益是一廂情願。未來也許台灣比香港地位高些,但這只是準附庸,恐怕連「國」都談不上。

綠營更一致強調,三項協議一項聲明,必須接受台灣社會的檢證與國會的監督,特別是牽涉國內法的部份,包括中資來台、金融MOU的簽訂,都有相關的法令必須修改。但在馬政府以其一黨獨大的狀況下,堅持採取先簽後審、甚至排除國會的監督,是藐視國會、無視民意。

不過,馬政府最念茲在茲、卻是綠營特別有意見的ECFA,這次完全沒有提到,更未列入第四次江陳會的議題當中,顯見ECFA後座力十足,國、共兩黨仍然小心以對。即使如此,綠營對三次江陳會的不滿,已建立共識,要在五一七大遊行爆發,看來藍、綠陣營在今年夏季的第一場決戰已現火藥味,連鎖反應逐漸擴散,後續發展更值得觀察。

<2009.04.30刊載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