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民進黨立委近來在國會採取議事杯葛方式,阻擋國民黨要強行通過集會遊行法修法;因反對開放陸生來台,反鎖於委員會內,讓大家不得其門而入。這種焦土抗戰的作法頗具爭議,創意也非新鮮,但是仍舊讓人始料未及,平添國會亂象。

少數黨議事運作的招數已到盡頭,不過多數黨國民黨卻被民進黨耍得團團轉,是刻意還是疏忽,造就兩大黨的共同沉淪。一般認為,國會沉淪可歸咎於「四惡」造成,包括藍、綠的雙惡互鬥,加上選民漠視與媒體失職共同構成。

民進黨此次的鎖門方式,是延續上一屆「機車大鎖加三秒膠」反鎖議場,雖是招式用老,仍舊讓國民黨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因應,國民黨學到教訓,下回必定有所防範,民進黨想必也會有新花樣,雙方繼續你來我往玩遊戲。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顧忠華認為民進黨要為「五一七」大遊行作暖身,前立委雷倩則認為兩大黨都要為國會亂象自我檢討。不論是政治動機還是雙方各打五十大板,始終無法解決問題,其實,國、民兩黨在國會的攻防,背後當然隱含更多不屬於檯面上的問題。

民進黨將「議會路線街頭化」,因其整體戰力軟弱,主要癥結並非席次問題,而是卻少足以令人畏懼的問政悍將。民進黨早期有朱高正、盧修一等,在威權體制下採取激烈的議事抗爭,以取得合理的問政空間與民主進展。之後陳水扁、謝長廷、彭百顯等接棒之後,質詢力道強勁,常令官員張口結舌。繼之還有林濁水、李文忠、段宜康等,質詢火力均十分強悍。

經過八年執政,民進黨人習於入朝為政,甚至沾染上國民黨時代的官僚氣息,祇是脫下草莽外衣,穿起斯文西裝後,還是學不來國民黨那套「朝代禮儀」,卻顯得突兀。下野後,要走體制內路線卻沒有論述能力,要重回體制外也沒有膽識,方以議會路線街頭化的怪異策略因應。

民進黨最近之所以「硬起來」,某些成分是因為過去的軟弱所造成。據了解,民進黨成為少數之後,從院會到委員會完全沒有制衡能力,部會官員對立委所提的某些法案與預算,外表尊重,實際上卻是「恕難照辦」,而且抱定等議案排入院會表決,用國民黨的人數優勢來解決一切,不必提早對民進黨立委買單。

還有一些選民服務案件,民進黨也較為使不上力,經常受到行政部門的拖延與輕視,不少立委又將參選縣市長,更讓人看輕民進黨團的戰力。沒有戰鬥力,不夠強悍,選服案件自然變少,要為社福團體爭取法案與預算過關,更是難上加難,一旦滿足不了選民,業績江河日下,要拿什麼去爭取選票,更不用談政治獻金。

民進黨癱瘓議事,也在對外宣示其仍有杯葛的能力,院會與委員會停擺,行政部門就會緊張,得紛紛登門拜訪立委作好公關以維持議事順暢,雙方此時「開誠布公」,甚至條件交換,以求皆大歡喜。

這也是為什麼國民黨在野不久,就開始反對,同樣是擔心執政黨把資源「整碗捧去」。所謂理性問政、三讀程序、舉手表決,祇是民主形式的表演,真正的權力運作,就是在這樣的朝野與院際之間展開。

朝野對決必須有攻才有守,雙方你來我往,政治手段運用巧妙,要連任自然不難。而國會攻防多的是個別立委為前途的算計,就造成國會亂象的難解,曾有立委建議動用警察權,是對國會生態的不甚了解,畢竟「生存」高於一切,其他道理即使連篇累牘,對立委來說也是難以下嚥。

從國民黨的多數暴力到民進黨的少數抗爭,立法院長王金平似乎祇能無奈以對,議事干擾與杯葛若未脫序,就難用強硬方式導正。當然,民進黨內派系林立,集體抗爭也有凝聚與測試黨籍立委向心力的作用,特別是黨內紛爭殊異,還有五一七大遊行舉辦在即,斷不容黨內的離心離德。

國民黨這一廂,有鑑於民進黨的癱瘓議程,也可作為向馬政府顯示立法院並非行政團隊的橡皮圖章,要制衡民進黨仍要仰賴國民黨團,若凡事要求黨團配合,總得釋放部分資源,協助立委爭取地方建設,作為下次競選的政績。不過,等到馬英九接任黨主席,手握提名生殺大權來規範黨籍立委,情形就很難說。

國會亂象到底有沒有解?眾說紛紜,不過欠缺一套遊戲規則卻是共識,祇是遊戲規則怎麼制定,也許還要經過多次的嘗試錯誤之後,才會有比較清楚的原則。此時的叢林法則,造成人民的憤怒,說不定兩黨還因此得到利益,在背後偷笑。

<2009.05.14刊載於新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