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宜蘭縣地方派系,相當程度上已形同瓦解,縣級以上的單一選舉,包括總統、縣長及立委,已轉變為政黨之爭,地方派系不再具有左右大局的實力,或許在地方基層的鄉鎮代表、農漁會理監事選舉上,還稍有影響力。

宜蘭地方派系的式微,主要原因在於沒有足夠的資源。事實上,這把剪斷地方派系對縣長控制權的源頭,就是國民黨本身。在第七屆縣長選舉,國民黨推薦非派系的縣府局長李鳳鳴參選並順利當選。在八年縣長任內,與地方派系沒有深厚淵源的他,未受到地方派系的糾葛,因此也讓「黨外」有進取縣長的機會。

一九八一年,陳定南當選縣長,一方面是地方派系對國民黨中央的反彈,而採取消極姿態面對選舉,讓國民黨失去地方派系支持而使宜蘭淪陷;再者,陳定南鐵面無私,對於縣政執行堅定果決,整個縣府的資源,完全跳過地方派系的制式分配。因此,派系祇在縣議會、省議會及基層發展,雖然叫苦連天,但大家處境一致,心理上較平衡。

除了資源的問題外,另一個原因是大致從李鳳鳴以後,縣長與民意代表,多是屬公務人員型,亦即不是望族、世家等出身,包括陳定南、游錫堃、劉守成,到現任的呂國華,以及民進黨提名的林聰賢都是如此。

民意代表方面,綠營的黃煌雄、陳金德、已故的張川田,國民黨的林聰明、林建榮、已故的廖風德等,都不是地方派系出身、沒有家族力量做後盾,也未有很大的事業或公司。

派系的特色就是有「滲透性」,縣長、議長通常會培植鄉、鎮級的人,在選舉時推派鄉鎮的人參選,鄉鎮層級就會再往下培養代表、村里長,然後形成一個系統網路。但是在宜蘭,大派系的系統幾乎已經不多,以政黨對決居多。

冬山鄉是一個例子,它有三股勢力存在,一個是陳派,勢力以鄉民代表為主,一個是徐派,以農會為主要據點,另外一個則是民進黨,三方形成等距關係,在選舉時派系之爭較明顯,政黨意識的對決較少。礁溪鄉也有林派與吳派之分,林派較偏國民黨,掌握民眾服務社的主要職位,無形中將吳派推向民進黨,但是吳派內部有國民黨的人,林派則沒有民進黨的人。

反觀宜蘭市、頭城鎮、蘇澳鎮、五結鄉、壯圍鄉、員山鄉、三星鄉等都是很明顯的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對決,派系力量不明顯;羅東鎮則是比較特殊,民進黨在羅東實力較強,內部分成兩股力量,一個是地方色彩較明顯的現任鎮長林聰賢,另一個則是前福利國與新潮流系統。

四年前的羅東鎮長選舉,民進黨的兩股力量在競爭,國民黨則選擇暗助從公務系統出身、尋求連任的林聰賢,對抗民進黨屬性較強的陳淑暖。最後由林聰賢當選,沒想到現在林聰賢要挑戰國民黨縣長呂國華,而且勝選機率不小。

另外,地方組織方面,水利會是一個較完整的系統,有固定的資源,可以培養水利會系統人馬;但是農會就相形失色,農會理事長和總幹事是「共主」的色彩,要直接下達命令指揮各個農會則力有未迨,而且各有明顯的政黨支持色彩。例如員山、三星、礁溪較支持民進黨,其他的農會較支持國民黨,政黨的顏色勝於派系,這也因為宜蘭的農會與水利會,比較少有自己的縣議員。

近二十年來,宜蘭的政治逐漸形成以蘭陽溪作為分界的「溪北」與「溪南」,溪北下轄頭城鎮、礁溪鄉、壯圍鄉、宜蘭市、員山鄉,以宜蘭市為中心,國民黨在此區域實力較強;溪南下轄羅東鎮、蘇澳鎮、冬山鄉、五結鄉、三星鄉、以及南澳與大同等山地鄉,以羅東鎮為中心,民進黨在此地盤上則相當穩固。

民進黨曾經在此連續執政長達二十四年,但是不同於某些執政縣市,沒有對農漁會進行徹底的滲透。因此,陳定南競選連任時大勝對手,但是輪到游錫堃初次競選時卻是小贏,到劉守成連任時也祇贏七千多票;陳水扁競選總統在宜蘭都開出亮麗成績,但是馬英九選總統也在宜蘭獲勝。顯然地方派系的力量不比其他縣市,這與宜蘭民風、及民進黨執政時刻意壓制地方派系有關。

國民黨的黨部系統在宜蘭約有六萬至六萬五千票,若加上前親民黨的力量,泛藍整體大約有九萬票的基本盤。幾次縣長選舉,國民黨都提名非派系中人,除了廖風德曾被批評為空降之外,其他都因為民進黨實力太強而落敗。然而,國民黨在宜蘭較不受派系制約是實話,這是馬英九不必傷腦筋的縣市,但是卻也是宜蘭選舉的勝敗,最不確定的因素之一。

<2009.10.08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