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全台矚目的「四次江陳會」,焦點在民進黨與本土社團發起的大遊行後被轉移,台中市長胡志強感謝綠營高層,內政部長江宜樺肯定民進黨的和平理性,確定民進黨在江陳會之外贏得邊際戰果。
失去執政權的民進黨,也失去在兩岸協商的談判能力,黨內對中國政策的論述還莫衷一是,應是江陳會的「局外人」;然而民進黨卻不做如此想,硬是把自己擠入江陳會的賽局中。去年吃到江陳會街頭遊行失控的苦頭,這次很成功的避免錯誤,為該黨在三合一選後,再次達陣成功。
面對四次江陳會,民進黨的策略規劃與運用已漸純熟,號召十萬人大遊行顯得胸有成竹。會前,總統馬英九表示願就ECFA與蔡英文公開辯論,間接將民進黨拉進江陳會,因此民進黨持續呼籲ECFA不應由國民黨與共產黨私相授受,應公開協商內容並以善意與社會溝通,這些訴求對泛綠支持者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事實上,兩岸對於四次江陳會不簽署ECFA已有默契,相關事務性協議已有初步共識,因此江陳會祇是「形式談判」。不過由於馬政府先前拋出辯論ECFA的議題,讓民進黨得以操作成江陳會不應「黑箱作業」簽署ECFA,還是在爭取輿論主導權,並讓國民黨變成不盡力維護台灣主權的角色。
民進黨清楚知道,立委補選、五都市長選舉才是重返執政的關鍵,祇要在江陳會的抗議活動中不失控,就能取得人民對該黨在武鬥場上是負責理性印象的加分。此外,蔡英文領導權比起去年更形鞏固,在三合一選舉的文鬥小勝之後,更不允許街頭運動的和平原則遭到有心人士破壞,因此嚴厲表示若違背黨的決策,不惜黨紀處分,但是卻不排除可能的意外發生,使得遊行一直存在不確定的因素。
當民進黨的「暴力」形象引起各界疑慮,各媒體也高度懷疑綠營的信用,卻反而讓江陳會圍繞在民進黨的周圍,亦讓民進黨得到輿論戰的優勢。民進黨評估,倘若抗議發生失控,好不容易取得三合一選戰小勝的成果很可能付諸東流,台中市長胡志強將是得分最多者,更宣告民進黨明年大台中市長祇有挨打的分,其次是馬英九可能獲得人民的同情。
經過分析,民進黨認為在泛綠支持者中,以「反中派」較為激進,「恐中派」多選擇迴避,「友中派」則主張正面接觸。所以若避開「反中」的議題設定,就能降低反中派帶著憤怒上街。因此遊行主軸設定為「顧飯碗、破黑箱」,去除意識型態,也沒有統獨色彩。
再者,祇要遊行不走味,先前民調顯示,超過五成民眾認為不應走上街頭抗議,都會因民進黨的負責,而降到五成以下。所以民進黨組成訓練有素的糾察隊,全員出動強力警戒,避免黨外分子蓄意破壞秩序。
與過去最顯著不同之處,亦即民進黨的戰略目標,已從中國與陳雲林身上,轉向馬英九與國民黨這方。黨內高層指出,針對陳雲林來台,經過去年一役,已失去新鮮感,且陳雲林在中國的位階並不高,政治前途也不明確,「以商逼政」更大成分是馬政府的傾中所導致,因此綠營高層有志一同把矛頭轉向馬英九,一來可以說明民進黨不全然反對兩岸交流,而是不滿馬政府的完全妥協與密室政治。
當不滿目標轉移,陳雲林就不再是主角,包圍或活抓並非重點,首要任務是持續追擊民調滿意度創新低的馬英九。有了這樣的戰略,後續就是整合黨內與本土社團。在大遊行中,規劃兩條路線,一是民進黨、一是本土社團,黨內路線涵蓋各派系與眾天王,本土社團也在反馬的旗幟下,重新與民進黨合作。
從去年「五一七」到今年「一二二0」,民進黨證明「有能力把群眾找來、也有能力把群眾帶回家」,蔡英文的策略成功,不但增添未來協調大選的本錢,也獲取本土力量的認可,比起去年的惶恐與窘態,今年的戰果在江陳會前寫下完美句點。
黨內幕僚分析,民進黨走出二00八年二度敗選的陰霾,現在又在國人的疑慮中,完成和平的街頭運動,當這兩項任務獲得人民的肯定後,就更有信心與餘裕,建構「十年政綱」,讓失去論述能力的黨再次活躍,特別是具爭議性的中國政策。
不過,外界催促民進黨應該形塑新論述,蔡英文卻不見得願跟著台北「主流」媒體聲音做戲,黨內目前並不急於在短時間內解決中國政策的歧異,而是維持「反馬傾中」的基調,作為爭取不分藍綠板塊的最大公約數,這也是民進黨摸索一年多來,再次在四次江陳會大遊行後,找到黨的一條新生之路。
<2009.12.24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