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去年九月剛上任的教育部長吳清基,半年多的施政績效,是拉抬吳內閣滿意度的關鍵首長之一。始終予人默默做事、不挑起對立、不爭搶鏡頭、不爭功諉過的吳清基,鮮少接受媒體專訪。

即使如此,教育政策的能見度卻不同於以往,不但讓外界感到教育施政的公開化,諸多政策也獲得好評,連在野黨立委,也不禁予以掌聲,針鋒相對不但減少,更能就教育的實質面,與吳清基共商大計。

「新新聞」此次突破萬難專訪吳清基,內容完整豐富,不但就民眾最關心的十二年國教、學區劃分、陸生來台、大陸學歷認證、國教向下延伸、「泳起來」政策等議題,親自由吳清基向國人呈現。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目前國人都相當關切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時程,現在規劃的進度如何?

吳清基答(以下簡稱答):十二年國教是政府一貫政策,目前須先做好中等學校優質化與均質化的理想。現在全台每個鄉鎮都有兩、三所國中學生入學採平均分配,就近入學沒問題。但是高中職部分在學區劃分上還有問題,特別是國人心目中還有明星高中的傳統觀念,這部分若要免試恐怕較難一步到位,需要時間溝通來建立共識,在此之前,教育部不會貿然定出真正的時間表。

 

問:在優質化與均質化方面,教育部的策略為何?

答:教育部有十二年國教先導計畫,從九十六年到九十八年,教育部共撥四百四十七億經費,朝向縮短城鄉差距,整合教育資源,落實就近入學及免試入學。去年共核定完成接受輔導補助的高中職有兩百立六十四所,比例五五%,這些學校的招生成效都相當顯著而且成效豐碩。

此外,教育部推廣各社區就近入學,能就近入學念社區高中,就不要搶破頭擠進寥寥可數的明星高中,例如松山高中,體育非常強,升學率也在全國前十名之內;復興高中在北投,比較偏遠,但是每年照樣有半數學生進入國立大學。

教育應該多元發展,如果能就近入學,城鄉差距也會縮短,各校都突顯出特色,才是教育的價值。

 

問:免學費是國民教育很重要的一環,但涉及到經費與使用者付費等問題,教育部的規劃進度要如何落實公平正義?

答:全國全面免學費,目前國家財力仍有困難。民國一百年預算已經減少九百多億,其中教育部減少五十多億,在大環境不佳、景氣仍未完全復甦的這個時候,要全面減免學費相當不容易。

其實,人才培育不該因為公、私立而有差別。目前公立高中學費與私立高中相差約三‧四倍;公立高職與私立高職則是相差四倍。

我們希望將公、私立學費拉平,藉由政府補貼,針對弱勢學生,以建教合作或鼓勵特殊實用技能的方式,讓公、私立高中生都享有同樣的付出和收穫,也避免學生因學費因素一窩蜂地搶讀公立,這樣才能達到招生發展的均衡,以及平衡城鄉、就近入學的目標。

 

問:教育部對於免試入學的辦理成果,進度如何?

答:產業特殊需求類科、體育類科和特殊地區高中,都是免試入學,高雄地區有「樂學計畫」,學生用三年在學成績直接升學,類似繁星計畫;到明年,預計擴大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對教育發展一定會有幫助。

事實上,免試入學目的是減輕學生課業壓力,等到不必考基測時,升學壓力減低,十二年國教就自然形成。就近入學、免學費、免試入學,三個環節相輔相成,形成我們理想中的十二年國教。目前調整學費、免試入學擴充名額、學區劃分、明星學校保留問題,都在教育部的討論與掌握中。

 

問:部長今年的施政重點之一,是要推動五歲免費入學方案,這是否代表義務教育向下延伸的前奏?

答:兩歲到六歲幼兒的父母通常都很年輕,社會經歷不長,起薪也較低,的確是造成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教育部能做的,就是盡量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先從弱勢家庭給予補助,再循序擴展至全面。

教育部從今年九月開始,先從離島三縣三鄉試辦五歲免費入學,包括連江、金門、澎湖縣;綠島、蘭嶼、白沙鄉(小琉球)和五十四個原住民鄉鎮,無論公、私立幼稚園或托兒所,五歲幼兒的教育費都由政府給予補助。目前財力上還做不到全國補貼,但將來應該可以逐步達成。

 

問:陸生來台一直是部分國人的憂慮,教育部對此的立場如何?

答:世界各國對高等教育多採開放政策,以招收全球菁英學生,來增強國家競爭力。台灣在資訊、奈米科技、光電、生物科技、熱帶農業、觀光休閒、文化創意、綠能產業都比大陸領先。

台灣教學方法活潑多元且具創意空間,民主化過程是未來大陸政治改革的模範,吸收這些知識的大陸留學生回到大陸,也可能會帶動大陸政治文化的量變和質變。大陸現在居統治地位的多是當年「海歸派」,開放陸生來台,二十年後「台歸派」也將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問:由於政府擔心陸生會影響本地生的就讀權益,因此對陸生祭出「三限六不」政策,對於這樣的限制,部長認為有考慮的空間嗎?

答:三限六不包括限校、限量、限域;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同時祇開放四十一所大學,排除醫科,的確太苛了。

但考慮到國內政治氛圍比較敏感,如果不強力管制,難免造成部分人民的不安。之後若發現這些擔憂純屬多慮,政府當然會再檢討,考慮進一步放寬限制。

 

問:開放大陸學歷的影響、以及制度把關,教育部的評估如何?

答:最近,教育部和陸委會共同赴大陸協商,由兩方教育部會談,建立官方對官方關係,並且成立公立、私立、技職學校大學招生策進會。

教育部對來台大陸學生除了進行甄選外,也會透過大陸自有的學歷採認機構,辦理學歷證書認證;也有專門辦理成績單與學位認證機構,先由兩方建立共同關係,全程透明化,定期追蹤,減少假學歷問題。教育部訂立很多辦法,等國會通過法案,會盡快上路。

 

問:對於游泳政策,外界認為有迎合馬總統興趣的說法,部長推動的情況如何?

答:根據WHO的調查,二00一年世界兒童溺斃人數,台灣居世界第二高。日本每十萬人就有一百八十八個游泳池,台灣每十萬人卻僅有九‧六個,不到二十分之一。而且游泳也有城鄉差距,台北市有七五%兒童會游泳,但全台卻祇有四成。

「泳起來」專案,就是要平衡這種差異,起初外界很懷疑,經過研考會調查,有七三‧六%民眾滿意,證明政策經過說明,疑慮就會降低,目前都有初步的成效。

 

問:部長上任後,有否對於精神層面,推動哪方面的心靈教育?

答:我認為社會最重要的價值,一是孝道,二是師道。我們決定將九月訂為「敬師月」,重新開辦「師鐸獎」,發揚尊師重道精神。

我認為師資的待遇也需要檢討,才能留住一流的師資,也是對師道的基本尊重。台灣大學教授薪水不如香港的四分之一、新加坡五分之一、韓國三分之一,待遇過低是很明顯的問題,若要免於大陸的挖角,教育部會即刻著手規劃好的辦法,一定要留住好老師。

 

 

側寫吳清基

不是大紅人  卻能加分的馬團隊成員

文◎李彥謀

 

過去幾任教育部長,不論是鄭瑞城、杜正勝、黃榮村、曾志朗等,都是屬於高等教育界學有專長者,現任部長吳清基,則是出身自基層的中等教育界,上任後的思維與作風,與卸任部長有極大的不同。在馬政府中,吳清基替執政黨把守教育發展,是少數撐起行政團隊門面的內閣首長。

去年莫拉客風災,吳敦義臨危受命組閣,吳清基被告知接任教育部長,首先就要面臨嚴酷的災後重建考驗。利用上任前的兩、三周,吳清基思索教育應該要由專業和基層實務經驗著手,才能夠穩當。吳清基決定接任部長,就設定願景、目標、策略,有信心認為自己絕對能做好,不會迷失。

吳清基畢業於師大教育系,擔任過台灣省教師研習會主任、教育部中教司與技職司司長、行政院六組組長、教育部次長、台北市教育局長、台北市副市長等,包括省、市、院、部會的各單位都歷練過,也曾投入台南縣長選舉,不但具有政治細胞,也有專業與實務經驗,被外界認為與葉金川同為馬團隊中的活棋。

然而,吳清基卻是少數不堅持意識型態的馬團隊成員,而且他的爭議性少,不論在市府或行政部會,不同黨派的民代,也很少為難吳清基,他的溝通協調能力與誠懇態度,是最為人讚賞之處。另方面,他的個性內斂剛直,不似某些政治人物外放,因此不屬於馬家軍中衝鋒陷陣的紅人,但絕對是能為團隊加分的能臣。

接受「新新聞」記者專訪時,吳清基對於教育問題如數家珍,幕僚雖為他準備書面資料,但是卻祇作為參考。過程中,他侃侃而談,又不時面露笑容,展現的不僅是他在教育領域的熟稔,更擁有著一份高度的自信心。

因為對教育本質的追求,任何受到意識型態的不實指控,吳清基都會加以辯護。例如有人質疑他立場傾中,減少教科書中的台灣史,但是他們恐怕不知道,現在讓學生讀台灣歷史與地理的,就是吳清基任中教司司長時所提的目標。

吳清基熱愛台灣更直接表現在行動上,他要為台灣建構一個獨立、開放的教育環境。

<2010.04.15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