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台灣的部隊能不能打仗,從洪仲丘案發生至今一個月仍查不到真相,國人對國軍的信任完全崩盤來看,即使中國解放軍不派一兵一卒、不發一彈一砲,僅以輿論及網路戰,就能讓國軍自亂陣腳、危機處理失靈、指揮系統失衡、備戰計畫失敗。

 

一連串荒腔走板的調度偵查,國軍系統讓國人看到的,是個不堪一擊的防禦結構,懲處名單雖然一籮筐,但若在戰時,此舉只是敗戰後的戰場清理,談不上有何制敵機先的反擊之道。

 

國軍之所以會被外界認定「失敗」,除了人為的官階體系已經錯亂、部隊管理政策怠惰、通報機制廢弛等,最重要的是,各級指揮官無法見微知著,放任及傷害的擴大持續蔓延;長此以往,國軍又如何奢談保衛台海?

 

一位下士的猝死,國軍竟得勞駕馬英九總統出面道歉,搞到國防部長高華柱下台,六軍團司令、旅級指揮官被記過調職,從軍檢單獨偵辦到司法介入調查,軍方確實灰頭土臉。有資深將領認為,負有帶領部隊的基層指揮官及幹部,牽連上級長官致其蒙羞,是自保心態與是非觀念的淪喪,更是治軍的最大危機。

 

事實上,部隊戰力精實與軍紀嚴明與否,前陸軍總司令胡鎮埔上將直言,「部隊文化至為關鍵」,甚麼是部隊文化?「部隊指揮官的信念、學養、膽識等,是左右部隊正向風氣的神經中樞。」

 

早年的新兵訓練中心就有這麼一段順口溜,「血濺關東橋、淚灑車籠埔、魂斷金六結、快樂衛武營」,形容新兵在這些營區受訓時操練的輕重程度,同時亦顯示這些新訓中心的固有傳統;不過,這些傳統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各營區指揮官的變動而有所差異。

 

即使完成新訓後分發到基層連隊,並非野戰部隊如戰車、裝甲、工兵等單位就永遠操練到不見天日,也並非服役於後勤部隊如運輸、修繕、補給等單位,就一路爽到退伍,端視當時該單位指揮官,其治軍理念與所要展現的部隊文化為何,方能決定士官兵是在一個公平合理、訓練有素的營區、還是在充滿歧視、老鳥欺負菜鳥的部隊。

 

不論是洪仲丘服役的542旅、還是關禁閉的269旅,在六軍團甚至整個陸軍,「皆堪稱是國軍的王牌部隊」,曾擔任過六軍團司令的胡鎮埔表示,「他們在漢光演習都扮演十分吃重的角色,要擔任這些野戰部隊的指揮官,都要有相當的資歷」,當然,今日部隊出事,「指揮官的責任最大,他有義務及責任帶動部隊風氣」。

 

然而,542旅旅長沈威志已從證人轉為被告,關鍵在於他未洞悉洪仲丘的5通求救簡訊後果嚴重,這點令胡鎮埔難以置信。

 

胡鎮埔回憶,他擔任旅長時,曾有一位黑道背景的士兵,因接獲家中緊急電話告知父親病危,當時該兵之營長不欲其休假探視,胡鎮埔從傳令兵口中得知此事,立即向營長訓斥,「我現在下令你讓該士兵返家探病」,「就算阿兵哥騙你,事後也有懲處措施,不然派輔導長伴隨士兵出營。」

 

據說返家後不到幾小時,該兵父親即去世,因該兵見到父親最後一面,服喪完畢重返部隊,對軍中長官的體恤人倫至表感謝,最後安穩退伍。胡鎮埔說,部隊長的一念之差,很可能讓士兵性情大變,命運就此兩異。他表示,在他擔任主官期間,絕不對「大專兵」關禁閉,他們有讀過書,是可以用理性溝通的。

 

從此處觀察,沈威志的欠缺警覺性,恐怕無法再勝任部隊長的職務;至於二六九旅旅長楊方漢也不惶多讓,禁閉室死了一位下士,怎麼說都難辭其咎。胡鎮埔提及,他擔任師長時,每天都要巡視禁閉室,更曾經一一詢問禁閉生的犯錯原因,問其是否已經悔過,若答稱已悔過,就立即下令該士兵結束禁閉歸建回營。

 

胡鎮埔認為,關禁閉只是一種懲罰,不是用來惡整士兵,但不能排除有人以仇恨心態,將關禁閉當作整阿兵哥的工具,他認為,由於關禁閉的標準不一,所以若能不關就不關;「禁足」亦同,標準因人而異,胡任司令時也廢止。

 

不過,他很懷疑,禁閉室的課程都要報軍團核定,士與兵的內容也不一樣,有沒有按表操課、是否額外增加對洪仲丘的體能操練,一查就瞭然;洪案是一連串陰錯陽差所造成,但再怎麼掩蓋,「紙終究包不住火」,只是軍方的作法,百思不解的胡鎮埔說,「完全看不懂」。

 

部隊指揮官對人命或許各有不同見解,沈威志與楊方漢則是對星星之火不加體察,據統計,近十年軍中發生近三百條人命,為何獨獨洪仲丘會引發燎原的社會憤怒?軍中的通報系統與機制都有詳細規範,載明若部隊有弟兄命危或喪命,該如何循序向上呈報,至遲五分鐘內,各軍種司令就會接獲消息;沈、楊二人是否失職,六軍團司令陳泉官有否警覺、陸軍司令李翔宙接獲通報後的反應又是如何?都牽涉到自國防部長以下,各級將領的心態問題。

 

洪仲丘的猝死,與熱衰竭及中暑有極大關係,已退役的「千禧將軍」李豐池指出,中暑來得快又急,三、五分鐘就能讓人昏厥,十位因嚴重中暑的士兵,平均有八位在送醫途中死亡;不論如何解暑、擦酒精都緩不濟急,因此曾有部隊在醫護室附近設置冰水池,遇有中暑者即丟入池中,甚至大量灌入冰水急救。

 

洪仲丘的情況,不要說禁閉室沒有冰水池,二六九旅應該也無此設備,指揮官在六月極度酷熱天氣下,缺乏細膩心思想到此處,那麼人命的意外就想當然爾了。但是,倘若楊方漢在第一時間能出面安撫家屬並告知實情,情勢或許不會沒完沒了;不過,當六軍團政戰主任簡士偉,在頭七向洪家致意後竟對下屬說:「這種事我們看多了,你哭代表你經驗不足…」,這就足以說明軍方的草菅人命,以及上樑不正下樑歪的道理了。

 

簡士偉的態度之所以令人「大開眼界」,國人就要問問高華柱的治軍是治到哪裡去?如果他沒有像簡士偉那樣的心態,何以事發多日仍在國外悠閒考察,回國後竟無法以部長之姿下令徹查真相,還要由軍檢及法檢介入,高華柱既已令不出國防部,下台就是必然之事。

 

關鍵是,當馬英九赴洪家表示「管定此事」後,高華柱還不願辭職,而後媒體報導口頭請辭,他卻否認「請辭待命」;第二度傳出高口頭請辭,他仍然矢口否認。從高華柱「否認」請辭、到六軍團軍官「否認」集體虐殺,這些高階將領只知否認,不食人間煙火般的無視國人對其尸位素餐的惡評,更顯見國軍上下有樣學樣,此不只是集體墮落,更是集體侵蝕國家根本。

 

形象的破滅,不僅未當兵者人人自危,即使馬政府強推募兵制,軍中陋習依然存在,胡鎮埔認為,問題不在於制度,而是「人」的因素,「洪案凸顯軍方的螺絲鬆掉了」,至於制度面包括政戰、保防等,其實都沒有太大問題,他指自己擔任陸軍司令任內,也發生過三次士兵意外致死,但每次他都比家屬更早一步就抵達醫院,親自說明真實情況,「危機處理的標準作業程序都有建制,在於主事者是否銘記在心並妥善運用」。

 

他建議,軍方已不能再閉門造車,此時要盡速還原真相,最好能邀集社會公正人士,組成「真相調查監督委員會」,他批評國防部在責任歸屬還沒搞清楚之前就處分一票人,並非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軍方不宜擅自對外放話或造謠,應該與洪家大姊洪慈庸對話。

 

胡鎮埔憂心國軍士氣就此頹廢,他回憶當年郝柏村任參謀總長時,曾要求各級軍官研習兩本書-曾胡治兵語錄(曾國藩、胡林翼)及王陽明傳習錄,時刻謹記三大要點: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存誠務實,這是基本的「求將之道」;但現在讀書風氣在軍官之中已經淪喪,「部隊長或輔導長管不住士官長,讓兩個士官就能搞垮部隊,在過去完全是匪夷所思」。

 

也許,李登輝時代開始的「精實案」,整編國軍將校員額,近年又祭出「精進案」與「精粹案」,都是裁軍的政策,「將少兵多」成為趨勢,但不僅節省軍方人事費的目的未達到,還讓投筆從戎,矢言出將入相、光宗耀祖的軍官們看不到未來,在求將無門下,多的是汲汲營營於得過且過、搞兼職事業與玩物喪志的軍官,膽識的缺乏,連面對媒體與外界的勇氣也付之闕如。

 

雖然內外情勢嚴峻,但是危機也是轉機,除非國軍自救,否則只有繼續向下沉淪,國人對洪案的悲憤與抗議,其實出於更多要挽救國軍戰力及形象的正義感使然,若馬英九與高華柱有深刻體悟,那麼就該是展開行動的時候了。

 

<2013.08.01刊載於1378期新新聞周刊><本文為原文>

arrow
arrow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