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割捨不了「台獨黨綱」,民進黨註定在馬祖「一票難求」,只是即便放棄台獨黨綱,綠軍也難以在馬祖取票,畢竟此地是國民黨用以象徵「統一」的符號,軍事統治超過40年,直到1993年解除戰地政務後,才實施第一次縣長選舉。馬祖人雖然民風剽悍,在統獨的現實立場上甚至偏向「獨派」,然而與黨國意識形態的臍帶相連,讓馬祖成了國民黨的鋼鐵票區。
民進黨在馬祖的最佳戰役,是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拿到418票、8%得票率,比2004年連任的阿扁248票、5.76%得票率要優異;但是綠軍在馬祖總要輸個3、4千票,或許無足影響大選情勢,綠軍的耕耘也就不如本島來得積極。
政黨政治早已成形
奇特的是,馬祖在2001年就已經政黨輪替,當時代表親民黨的陳雪生,以55.8%得票率,擊敗連任的國民黨劉立群。由於2000年民進黨首度取得中央執政,加上國民黨前主席李登輝的統派色彩被認為不夠堅決,以致縣民支持宋楚瑜領導、更具有反台獨意識的親民黨。
事實上,1997年新黨就曾提名曹原彰參選縣長,不幸敗北;2009年據綠營色彩的陳財能以無黨籍參選,卻拿不到百票,這都顯示外島是「天天天藍」,因此縣長之戰就成了泛藍陣營的內戰場域,綠軍只能作壁上觀,也不具有左右選情的能力。
但即使是泛藍鬩牆,選情依舊相當炙烈,兵火渾沌蔓延在馬祖四鄉的近海,宗親與派系攻伐頻仍,政黨標籤反而偃旗息鼓。此次尋求連任的楊綏生,有前立委曹爾忠的襄助,將二度與隸屬陳雪生派的劉增應狹路相逢,一位是占有現任縣長優勢,一位是擁有中央民代資源挹注。2009年雙方票差866票,楊算是大勝,然而在馬祖詭譎的選舉慣性上,劉增應不無翻盤機會。
馬祖選舉的特殊慣性
馬祖的選舉慣性,就是不論縣長或立委,能夠連任的機會不大。1993年至今,縣長從曹長順、劉立群、陳雪生到楊綏生,其中只有陳雪生連任成功;立委方面也不惶多讓,1995年起,只有曹爾忠在1998年及2008年連任,2001年被曹原彰翻盤,2012年被陳雪生復仇成功。
換言之,縣長及立委的翻轉率極高,縣民「滾石不生苔」的觀念相當成熟,若不如履薄冰,楊綏生能大意失荊州;同樣的,兩年後的立委選戰,陳雪生很可能再次對上曹爾忠,也有輪替的可能性。然而,縣民也不會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也就是縣長與立委會分別投給不同派系者,這也是楊綏生的利多。
四鄉鄉長選戰大換血
在基層選舉,幾乎是泛藍軍的天下,特別的是,四鄉鄉長朱秀平、周瑞國、柯玉官、馮印樂都是國民黨籍,皆兩任屆滿,此次全面換血,但是國民黨沒有提名任何一人,而是「核准參選」,因為沒有政黨競爭,加上黨內參選者眾,乾脆開放競選。
只是,現任議員並沒有人轉戰鄉長,倒是四名鄉代:吳金平挑戰北竿鄉長、謝春欗競逐莒光鄉長,楊雲成、林德建參選東引鄉長。由於四鄉都有至少兩位參選人,選戰勢必激烈,尤其以人口數最多的南竿鄉長最受矚目,「笑面佛」陳振國及介壽村長、黨代表曹容華,皆為「山隴白馬尊王廟」的要角,實力旗鼓相當;北竿鄉長戰場則在博弈,后澳楊公八使廟總幹事陳玉發、海洋漁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金平與總幹事陳如嵐,則是雙箭出擊。
綠軍力保一席議員
議員選舉部分,北竿鄉議員王長明「萬藍從中一點綠」,去年7月他才遞補為議員,為民進黨首次插旗,不過2009年參選時以無黨籍身分,此次將尋求連任。王長明在村長與議員任內,將常往返台馬之間,也為爭取博弈率縣民到台北陳情,挺博弈的理念雖與民進黨有所出入,但選票壓力,應能獲得黨中央的諒解。
三位即將卸任的鄉長朱秀平、周瑞國、柯玉官將投入議員選戰,挾基層實力當選希望濃厚,議長陳貴忠在北竿仍有不錯實力,與縣府關係良好,也可望蟬聯並爭取議長連任。競爭最激烈的南竿鄉,國民黨只提名林惠萍一人,另核准5人參選,現任議員曹爾彰、商會理事長陳書建、福澳境華光大帝廟主委林貽祥、鄉代林明揚等,皆來勢洶洶。無黨籍的曹丞君、曹以標,也非泛泛之輩。
鄉代國民黨傾巢而出
22席鄉代,國民黨共提名19席,其中在南竿鄉應選7席,是足額提名,2009年國民黨提名9席當選6席,此次略為保守,卻更有企圖意欲七席全拿;除陳志華為新人外,李忠堅、楊清宇則是捲土重來。北竿鄉三人皆為老將,莒光鄉王秀金、劉灼仙、曹端陽為新人;東引鄉現任鄉長馮印樂將轉戰鄉代,陳子驎、王維德也是新秀。
無黨籍鄉民代表席次被壓縮,在四鄉皆沒有過半實力,民進黨與其他政黨更無立錐之地。村長方面,23村國民黨在18村皆有提名,其他5村禮讓給無黨籍或採合作方式,即使如此,依然顯示出國民黨的兵戎壯盛,基層還是他黨難以插足的禁臠之地。
<2014.07.25刊載於1429期新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