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第五屆新任監察委員5月8日公布,此次名單似乎沒有讓外界「很反彈」者,原本29位監委有7人獲得繼續提名,22位新提名者中,「台大幫」有8位,「政大幫」4位,比例超過半數;總計有13位博士,新提名者占有10位,顯示馬金政權依然不脫愛用台、政系統與博士級學者。
本屆監委在立院進行同意權投票時,有陳耀昌、許炳進及尤美女三人中箭落馬,前二者都不被國民黨團支持,尤則是開放投票,當時的黨主席是吳伯雄;這次的黨主席是馬英九,會不會上演「刺馬案」,立、監兩院已經風聲鶴唳,頭號目標據傳鎖定院長人選張博雅。
如果說馬英九總統是以67歲做為提名標準,則唯獨張博雅不及格。現年71歲的張博雅,從中選會這個冷衙門「鹹魚翻身」,但是挺王金平人馬認為張博雅在去年九月政爭扮演倒王重要角色,在國民黨開完中常會與考紀會後,收到該黨公文隨即簽發,並火速在六點下班前將撤銷黨籍公函送進立法院,只是峰迴路轉讓黨籍官司拖到現在未解。這筆帳,挺王派還沒有跟張博雅算清楚。
由於本屆監院名聲敗壞,院長王建煊與監委互鬥時有所聞,監委之間的心結亦所在多有,王建煊搞不清楚自己的職責乃二十九位監委之一,偶有脫序演出、想把監院當立院使喚。張博雅的性格與王建煊應屬截然不同,而且新任監委也較少「牛頭馬面」,或許可以和平相處。然而,政壇人士認為,「只拍蒼蠅不打老虎」的風格,不會因張博雅而有所改變。
張博雅被提名院長,「酬庸說」甚囂塵上,馬王鬥「雖無結果、卻有功勞」;二是她所帶領的許家班,在年底嘉義市選戰是國王人馬陳以真的一大助力;再者,在立院審查會時,綠營投下反對票的機率相當高,「反張博雅」、「反許家班」,馬金可以操作成「反許世賢」,如此一石三鳥的構想,確實是處處玄機。
不過,張博雅獲提名以來,台北政壇沒有霹靂火花,民進黨動作也不大,地方更鮮少談論這起人事案,遑論「張博雅為嘉義人爭氣」的榮譽感出現。相關效應沒有加乘作用,若43席泛綠、2席無黨與12席挺王派立委聯手,張博雅繼2002年史上首位被掠倒的考試院副院長人選後,成為第一位被國會否決的監院院長,也並非不可能。
相關人士指出,部分重量級人士推荐的監委人選未上榜,如王金平推薦的立委潘維剛、監委杜善良推薦的許海泉等,皆引發藍營內部反彈聲浪,已有消息出現要讓監委再演「補提名」。如此一來,又是馬、王之間的較量,馬如何保住顏面,需要政治藝術。
只是,馬的新名單卻有讓外界質疑之處,由於連任兩屆者不再被提名,除了陳進利、林鉅鋃、黃武次、趙昌平、趙榮耀、黃煌雄、馬以工等7人外,亦即還有14人僅任一屆就下台。
監院內部人士透露,去年底「黃世銘彈劾案」可能是提名與否的一項指標,提案的吳豐山、洪德旋先被「論斬」;其他10位審查委員,雖然投票結果為反對,然而被指投下反對票的尹祚芊、沈美真及李炳南,都再次獲得提名;杜善良、洪昭男、陳永祥與劉興善,都已超過70歲,尚符合被提名條件的李復甸及錢林慧君亦被刷下馬,成了犧牲品。
據指出,「67歲門檻」相當詭異,包括較偏綠的吳豐山、劉玉山,藍營的洪昭男、洪德旋、陳健民、劉興善等人,有連、吳系與本土派的色彩,都陣亡在這條分界線上。
反觀馬的名單,現任監委尹祚芊、楊美鈴皆為67歲,還有五名新監委人選也正好是67歲,除了司法體系推薦、色彩不明顯的江明蒼外,為范良銹、李月德、施鴻志(馬系)、陳小紅(金系)等前馬市府團隊,量身打造的意味頗濃;許國文是藍軍的「葉克膜專家」,是馬用來抗衡泛綠柯文哲;另外許文彬的人權形象,同樣有制衡泛綠的用意。
其他如副院長人選孫大川、監委章仁香、陳慶財、江綺雯,都有馬系色彩;蔡培村長期挺馬、王惠珀則在扁朝時任藥政處長,隨即憤而辭官,色彩頗藍;包宗和是馬的重要兩岸關係幕僚;最年輕的媒體人王美玉,是副總統吳敦義擔保,但獨厚特定媒體的做法,卻留下爭議性的口實。
第五屆監察委員提名名單
姓名 |
年齡 |
現 職 |
專業背景 |
張博雅 |
71 |
中選會主委 |
醫療衛生 |
孫大川 |
60 |
國策顧問 |
原住民文化 |
江綺雯 |
65 |
正修科大副教授 |
社會福利 |
章仁香 |
61 |
新竹縣副縣長 |
原住民問題 |
高鳳仙 |
58 |
監察委員 |
婦幼弱勢 |
江明蒼 |
67 |
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
司法行政 |
方萬富 |
65 |
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
刑事犯罪 |
林雅鋒 |
56 |
考試委員 |
文官制度 |
楊美鈴 |
67 |
監察委員 |
行政法治 |
余騰芳 |
66 |
監察委員 |
犯罪偵防 |
李月德 |
66 |
朝陽科大講座教授 |
會計審計 |
劉德勳 |
61 |
第一金證券董事長 |
兩岸 |
陳慶財 |
61 |
行政院副秘書長 |
財政預算 |
薛春明 |
59 |
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 |
交通 |
程仁宏 |
58 |
監察委員 |
衛環 |
李炳南 |
58 |
監察委員 |
憲政 |
陳小紅 |
67 |
國安會諮詢委員 |
經濟 |
施鴻志 |
67 |
康寧大學講座教授 |
都市計畫 |
蔡培村 |
65 |
高師大校長 |
教育 |
王惠珀 |
63 |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
藥學 |
包宗和 |
62 |
台大政治系教授 |
國際政治 |
康照洲 |
56 |
台大毒理學教授 |
食品藥物 |
尹祚芊 |
67 |
監察委員 |
護理長照 |
沈美真 |
54 |
監察委員 |
人權婦女 |
許國文 |
67 |
羅許基金會董事長 |
葉克膜 |
許文彬 |
65 |
律師 |
人權保障 |
范良銹 |
67 |
國策顧問 |
公共工程 |
仉桂美 |
59 |
開南大學副教授 |
政府組織 |
王美玉 |
54 |
中國時報社長 |
新聞傳播 |
整理:李彥謀
<2014.05.15刊載於1419期新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