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國會三黨不過過,2月1日新龍頭花落誰手,外界揣測不斷。藍白合,國民黨拿走,綠白合,民進黨連莊,藍綠白都不合,就是國民黨韓國瑜、江啟臣拿下正、副院長。

民眾黨在選後,開出4項「國會改革」條件要藍綠作答,手法似曾相見,中共對民進黨也常出試題,要求就「九二共識」作答,若不滿意就說不及格、補卷。民眾黨這一招,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藍綠的任何答覆,這才是搞政治的最高境界。

據了解,選後2天,民眾黨「乏人問津」,藍綠高層都沒有正式與民眾黨談合作。國民黨有先前藍白破局與「君悅慘案」教訓,對白營產生「抗體」。民進黨方面,則在研析、探究大選的幾處關鍵,沒空理會民眾黨。

民眾黨待價而沽

藍綠對於第三黨,或與同陣營小黨的分合,經驗豐富,國民黨曾與新黨、親民黨多次合作、裂解;民進黨與台聯黨、時代力量有交手的前例,這次對民眾黨「待價而沽」,表現得「不慌不忙」。

理論上,執政黨應該與小黨合作,因為執政黨擁有行政權、資源豐富,可以釋出的職位也多,民進黨與民眾黨合,得以創造穩定過半優勢,利於施政推動。在野黨沒有資源,除非是理念的結合。

阿扁時代,為解決國會少數困境,陳水扁一度與親民黨接觸,因此有「扁宋會」,並賦予宋楚瑜到中國接觸的權力,問題在於綠、橘意識形態差太遠,互信不足,旋遭破局。

藍綠都有鷹派與鴿派,鷹派主張對民眾黨堅壁清野,鴿派期待與民眾黨合作;不過,沒有一股聲音特別強,大家對柯文哲充滿懷疑,認為滿口謊言、忽藍忽綠又忽紅的柯,容易翻臉不認帳,不然就是甩鍋,最好靜觀其變。

柯文哲想當太上仲裁者

民眾黨方面,據透露,柯文哲其實沒有想要與藍綠任一方合作,因為他要「打破藍綠」,若再與任一方合作,就無法走第三條路,這不是用「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能簡單詮釋。

柯文哲的想法,若與藍或綠合作,必須與其共進退,國會通過的任何法案,民眾黨必須承擔一部分責任,若遭民意反彈,很難卸責。如果他保持獨立於藍綠之外,可以第三者姿態,既監督執政黨,也監督在野黨,成為「太上仲裁者」,逐步爭取淺藍、淺綠的支持者。

國會議長這一局,民眾黨不會支持藍綠任一方,8位立委,將分布在8個委員會,扮演「關鍵一票」,未來的議案,只要與白營利益不符,就予以撻伐,能助白營壯大,就把功勞攬到己方,是極佳的「無本生意」。

有親民黨、台聯黨的前車之鑑,柯文哲不會與藍綠談合,一旦進入藍或綠的陣營,要脫身就不易,甚至越弄越髒、越臭,他不會想落入被動的困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mlee 的頭像
    ymlee

    李彥謀部落格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