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彥謀

1998年民進黨謝長廷在原高雄市拿下市長後,藍綠基本盤出現首次「黃金交叉」,此後的7次選戰,綠軍對戰泛藍取得5勝2敗的成績;在原高雄縣方面,綠營更是銳不可擋,1985年縣長選舉,余陳月瑛以三萬多票擊敗國民黨蔡明耀,其後的13場全縣性選戰,取得11比2的壓倒性勝利,而且已連續締造8連勝,銅牆鐵壁般的票倉,是民進黨得以延續執政的保證。

楊秋興面對艱困選情,則是期待能在經營九年的高雄縣,打出不敗甚至小勝的戰果,來彌補他比較陌生的原高雄市得票。若以四年前他與黃昭順的得票總和,在高雄縣還小輸陳菊近一萬八千票,但票數差距不大,或許真的大有可為。只是,楊秋興的得票,可以從楊、黃二人的總和開始計算嗎?這是許多高雄政界人士的質疑。

 

楊在原高雄市輸六萬票將是超水準

如果照藍營的盤算,楊秋興在高雄縣小贏,但是他要在原高雄市輸多少票以內,才有機會翻盤?從2010年市長與2012年總統大選觀察,前者泛藍輸了6萬9千多票,後者泛藍落後5萬3千多票,若不考慮陳菊的連任利多與馬政府執政的利空,楊秋興能輸在六萬票以內,就是水準之上的演出。如此,他必須在原高雄縣領先陳菊超過六萬票才行,但是高縣的政黨意識更深綠,反楊聲浪亦高。亦即,楊秋興是在挑戰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既然勝選已無太大懸念,則年底選舉就是驗收四年來陳菊施政的成果,以及檢視有多少淺藍與中間選民投向綠軍陣地的時候。

其實,原高雄市政壇是個臥虎藏龍之地,在地派與外來派各顯神通,省轄市時期曾選出像楊金虎這樣的黨外市長,民風剽悍。1979年轟動中外的「美麗島事件」,黨外之所以在此舉辦遊行,挑戰戒嚴禁忌,也是看上港都的草莽性格。然而高雄市一直被國民黨視之當然的囊中物,1994年首次開放民選,原先被認為有實力拚搏的張俊雄,跌破眼鏡以超過十萬票的差距敗給吳敦義。

 

謝長廷九八年的有感黃金交叉

說來奇怪,1998年謝長廷卻反以4千多票勝出,民進黨得票增加八萬票,國民黨流失兩萬多票,兩次投票率皆為80.5%左右,1998年的選舉人數較1994年增加八萬人,換算結果,等於多出來的6萬多張投票人口,幾乎都投給謝長廷,且國民黨所減少的2萬多票也全進了謝的票匭。

其後的三次市長選舉,投票人口雖有增加,但投票率只有7成上下,以致整體投票數沒有大幅變動,投票行為也未如1998年般,出現大規模的轉移,因此政、學界普遍認為,謝長廷以將近15%的幅度所造成的「有感」黃金交叉,是全國選舉史上單一縣市首長對決少有之特例。

2006年,陳菊首次參選高雄市長,以49.41%險勝,2010年市長選舉,陳菊獲得54.12%選票,成長5%;以此增幅樂觀評估,陳菊確實有挑戰六成得票率的可能性。

事實上,54%已是歷年綠軍「市長選戰」的得票紀錄,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得票率為53%;至於陳水扁於2004年創下的55.65%,依然是黨內紀錄保持人。換言之,「五五門檻」是綠軍在原高雄市的「天險」,陳菊經過八年執政,若能締造歷史新猷,勢必讓民進黨在未來的各項選戰,更加得心應手。

在原高雄縣,陳菊同樣要打破由楊秋興於2005年縣長選舉,創下的59.14%黨內紀錄,這個成績,即使戰神陳水扁都自嘆弗如;2004年總統大選,阿扁拿到58.4%選票,可見「高縣王」楊秋興當時的聲望如日中天;即使2012年的蔡英文,在原高雄縣亦以56.82%「小敗」楊秋興。

 

民進黨的楊秋興比陳水扁還要厲害

楊秋興之所以厲害,在於原本民進黨經過余家16年執政後,得票已面臨瓶頸,余政憲1993與1997年兩度參選縣長,都只拿到51%選票,沒有明顯的優勢。楊秋興2001年接班後,立即拉高得票率至54.8%,2005年連任時,創下得票率59%的天際線,打得藍軍林益世滿地找牙。

如今楊秋興退出民進黨,綠軍要測試沒有「小巨人」的高雄縣,該黨的新極限到哪裡。這就讓「秋菊大戰」成為一場面子之戰,菊營透過議員參選人,要橫掃27鄉鎮區,坐實南霸天的名號。而關鍵戰區,就是選民數較多,屬於「楊派」根據地的鳳山、紅派老巢岡山及白派大本營旗山等「三山」。

2010年,陳菊在旗山、鳳山都輸給楊、黃得票加總,於岡山區僅小勝不到六百票;然而陳菊當時是以一敵二,此次轉變為與楊秋興單打獨鬥。楊秋興身為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南服中心主任,但是陳菊有行政資源與實際政績,外界的施政滿意度調查都維持高檔,確實是強而有力的後盾。

值得觀察的是,陳菊不僅要仰攻六成得票率,市議員也要尋求過半,完成「府會黨歸一統」的大計。2010年議員選舉,民進黨大有斬獲,獲得56萬多票、36.7%得票率;國民黨獲得60萬1千多票、39%選票,是歷年來藍綠對戰最為接近的一次。

 

綠軍要創造議員選舉另一條黃金交叉

2006年議員選舉,民進黨在原高雄市拿到30.5%選票,國民黨36%;2002年選舉,泛藍獲得38%,泛綠獲得31%,綠軍屢屢將差距縮小;但是此次,泛藍軍以國民黨為主幹,泛綠軍則有台聯黨大舉提名的分票危機,或許總得票有望超過泛藍,但也可能因兄弟鬩牆而在總席次上飲恨。

在原高雄縣部分,2001年議員選舉,國民黨得票率三成五,民進黨僅二成三;2005年議員選舉,民進黨得票19萬7千多票、33%得票率,落後國民黨的43.6%得票率還有一成。到2010年,民進黨將選票差距縮小至5%之內,席次也從雙位數的落後,拉到彈指之間的肉搏戰。

綠營指揮部所設定的五大決戰區,包括岡山、左楠的藍色票倉要力爭席次拉近;鳳山、三民與前鎮小港等綠色堡壘,要擴大領先席次。「市長綁議員」的戰略,配合陳菊與議員的相互奧援戰術,較楊秋興在多數選區的單兵作戰,更具有全面的攻擊性。

藍綠實力是否出現另一條「黃金交叉」,要看綠營能否在議員選舉一鼓作氣,畢竟這是極佳機會;陷入中央執政困境的國民黨,在港都的基層恐難絕地反彈,除非策略運用妥當,才有機會阻擋綠軍的強勢進逼。

<2014.06.05刊載於1422期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