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台東縣立委選舉雖是全新的對戰組合,但是三位參選人在地方都是老面孔,分別是曾任副縣長的民進黨劉櫂豪、國民黨現任議長饒慶鈴,以及前議長、2005年當選縣長「僅宣示就被停職」的無黨籍吳俊立,三方勢均力敵,端視誰的組織動員奏效就可奪下席次。
相對於國民黨的勢力減弱,民進黨在台東縣則呈現上揚氣勢,此次面對泛藍分裂,表面上確實較具優勢,特別是劉櫂豪在初選擊退謝系現任立委賴坤成,證明其基層實力堅強。劉櫂豪於2009年參選縣長,拿下民進黨有史以來得票數最高紀錄—50802票;雖然落選,但旋即被蔡英文拔擢出任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顯見小英對他的厚愛。
值得觀察的是,台東縣選情特殊,民進黨的議員席次在2002與2005年都是掛蛋,2009年得到一席,卻能在當年縣長選戰打到難分難解,更在2010年立委補選獲勝,說明選民的「個人認同」高於「政黨意識」,例如陳建年、徐慶元與吳俊立當選縣長,分別代表國民黨、親民黨與無黨籍。
換言之,不論是參選縣長或立委,誰能爭取到最多樁腳,脫穎而出的機會就愈大,但前提是,握有最多資源與後勤補給者,更容易爭取到選票。此外,台東縣的投票率並不高,總統選戰約66%、縣長約6成、立委約5成,但是投票率愈高,藍軍獲勝機率就增加,顯示藍營能發揮的動員能量較綠營強。
其中的一項關鍵,參選人數愈多,投票率會愈高,不過綠營從未在鷸蚌相爭有過漁翁得利的經驗,陳水扁在2000年大選時,得票輸給宋楚瑜35811票、敗給連戰557票;1997年黃昭輝、2001與2006年的賴坤成,都在縣長選舉及補選時的三組人馬中敬陪末座,而且差距都相當懸殊;2001年立委選舉,綠軍田永彥雖領先親民黨許瑞貴,仍不敵國民黨黃健庭。
因此,劉櫂豪能否脫穎而出,還在未定之天,除非他繼續保有兩年前參選縣長時的能量。這次他首次參選立委,盤勢變化也影響基層連動,有利的是,三萬多張原住民票與區域立委隔離,不似縣長選舉會被藍營吸納;然而,賴坤成征戰花蓮,其在台東市的據點,是否全盤由劉櫂豪接收仍待觀察,亦是饒、吳搶票的重點。
<2011.12.01刊載於1291期新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