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等了5個月,「小英基金會」終於成立了,這是蔡英文卸任民進黨主席之後的新舞台,她與支持者即將在此埋鍋造飯,再次邁向2016年總統大選;一個嶄新的言論平台—「想想論壇」亦已開版,分成五大領域供網友發表意見。蔡英文構築了一個讓人繼續築夢的園地,但是她要面對的挑戰,卻是相當艱辛。
蔡英文在基金會成立當天,雖然表示這幾個月來是她四年多來最輕鬆愉快的日子,不過她的足跡卻踏遍全台各角落,即使是偏遠的山地部落,她還是深入行走,實地的近身觀察與關懷弱勢族群,因此嚴格說來,行程依然滿檔的她,肩膀上的擔子並不輕。
經過三個月的拜訪邀請,小英基金會的11位董事與1位監察人,來頭皆不小,涵蓋政、商、學、媒的各界人士,在蔡英文的眼中,他們分別是小英的「選戰搭檔」蘇嘉全;「經常一起討論政策」的前財政部長林全;「充滿人文關懷」的賀陳旦;「非常成功,已經退休」的企業家陳忠源;「傑出的女性企業家」張振亞;「每天都要看他的文章,才能對台灣保持信心」的政論家江春男。
此外,還有「台灣產業與經濟政策永遠的導師」陳博志;「有點不務正業,卻充滿社會關懷」的圓神出版社董事長簡志忠;「正在倫敦看奧運」的文化大學教授姚立明。而適逢檢調約談疑似涉入嘉義縣政府「大埔美生技園區案」、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並未出席;至於監察人則是前主計長許璋瑤。
仔細觀察,董事會成員共有8人曾任扁朝政務官,比例超過7成;簡志忠則是出版「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選戰書的圓神老闆,支持小英不遺餘力;出任董事曾經引起小騷動的前新黨立委、倒扁大將姚立明,也許是蔡英文不分黨派或是想耳目一新的思維布局。
被馬政府特別關心的唯一女性董事張振亞,是從國際大企業「嬌生公司」退休,對婦女運動投注不少心力,一般評價是其企圖心旺盛。張振亞自總統大選起跑後,開始協助蔡英文,也曾登台助講,她說,「擔任董事不如說是義工,我不支領薪水與車馬費」;對於身邊尚無助理,「我可以自己來」;對於辦公室不似外商公司來得有派頭,「要做事比較重要啦」。
江春男則是說,「其實我也沒有特別的任務要做,會想來當董事是因為有一些論壇我很有興趣,未來會提供一些意見與參與。」
實體論壇預計從九月開始,但是網路論壇也在上周正式亮相。由蔡英文擔任主席時的特助姚人多建議的「想想」論壇,立即獲得基金會內部的一致認同,執行長林全笑說,「我們會慢慢擴大規模,以後也會邀外稿,寫手也會很多,以後我們(與媒體)就是競爭關係了」。
但是,想想論壇的持續力與影響力如何,確實有待考驗。一位綠營高層表示,謝長廷總統敗選後也成立「影子政府」,甚至陸續開發部落格、推特、臉書等,然而影子政府現在的功能性並不強,即使陳水扁也有「蓬萊島雜誌」的網站,影響力都一直在減弱;再者,負責小英網站政策方向的都是論述性較強者,「恐怕會讓想想論壇變得很硬」。
當天,蔡英文還引領媒體參觀基金會的裝潢與布置,牆上擺了不少小豬,蔡表示這是「勿忘小豬精神」,「讓小豬的力量不要散去」;一位曾是蔡英文任主席時的黨務主管卻認為,「小豬已經是過去式」,「蔡若要向前走,必須再創造一個可以感動人心的意象」;重點是,想想應該不只想台灣的下一步,還要有具體行動,「才不會重蹈影子政府的覆轍」。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廖志堅,對於小英基金會是否是兩個黨中央之爭時表示,「雖然小英基金會的幕僚,幾乎是從黨中央轉任,但大家感情很好,都是同舟共濟過的好兄弟,未來也是如此」。
雖然距離2016大選尚早,但蔡英文與蘇貞昌的競爭仍是外界關注焦點,這次兩人主客易位,蔡英文不只要仰攻,資源亦僅有基金會,蘇貞昌則掌握黨機器,且是站在防守者的有利位置。
環顧民進黨內,能在較無資源的情況下勝出者唯有扁、長二人,蘇貞昌去年未能在初選勝出,三年後蔡英文會循扁長之路、還是脫離不了主場優勢的魔咒,值得觀察。
小英基金會董監事名單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主要經歷 |
1 |
董事長 |
蔡英文(政) |
前民進黨主席 |
2 |
董 事 |
林 全(商) |
前財政部長 |
3 |
董 事 |
江春男(媒) |
蘋果日報專欄作家 |
4 |
董 事 |
姚立明(學) |
文化大學教授 |
5 |
董 事 |
陳忠源(商) |
前春福建設公司董事長 |
6 |
董 事 |
陳博志(學) |
前經建會主委 |
7 |
董 事 |
張振亞(商) |
前嬌生公司台灣區總經理 |
8 |
董 事 |
張景森(政) |
前經建會副主委 |
9 |
董 事 |
賀陳旦(商) |
前交通部長 |
10 |
董 事 |
簡志忠(商) |
圓神出版社董事長 |
11 |
董 事 |
蘇嘉全(政) |
前民進黨秘書長 |
12 |
監察人 |
許璋瑤(政) |
前主計長 |
整理:李彥謀
<2012.08.16刊載於1328期新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