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空汙費隨油徵收調漲,環保署17日表示,最快今年7月上路,無鉛汽油每公升將從現行0.2元調為0.3元,柴油從每公升0.2元調升至0.4元,政府一年約可增加19億元空汙防制基金,車主若每個月加100公升汽油,一年將多付120元。
3年淘汰百萬輛二行程機車
這樣的調幅是否公平合理,計算公式怎麼來的?國民黨立委徐志榮質疑,汽油車和柴油車對PM2.5的排放量不成比例,幾乎可以說後者占絕大部分排放量,但兩者漲幅差距不明顯、也沒有一個具體公式供參考,恐怕有失公平。由於機車族是「千萬大軍」,是否引發反彈,值得觀察。
環保署針對行動污染源,提出3年淘汰百萬輛排放廢氣較嚴重的二行程機車、一、二期老舊柴油大貨車、加裝濾煙器等計畫;固定污染源部分,則將針對工廠採用PM2.5新的連續偵測技術並徵收空污費,相關辦法預計下半年陸續上路。
空汙防制策略要花2150億元
行政院院會4月13日通過「空氣汙染防制策略」,規劃由政府、台電及民間合計斥資2150億元。行政院長林全說,包括空汙基金經費及相關公務預算,政府預計投入365億元,台電改善發電廠設施,經費101億元;民間部分包括一、二期柴油車、二行程機車、鍋爐汰換等項目,投入金額共1684億元。
經濟部18日向行政院提出「5年電動車發展方案」,建議重型125cc電動機車補助加碼至11000元,輕型車由1萬元降為9000元,小輕型維持7200元,5年推動25萬輛為目標,經費約需65億元,並爭取環保署空汙基金挹注,來源是隨油徵收的空汙費。此外,為了鼓勵電動國產化,將開發公版電池,且採用車電分離策略。
電動車關鍵在電池補助
依照目前推動情形,增加補助或許可以影響民眾換購電動車的意願,環保署透過補助、廣宣、輔導等方式推廣,讓電動機車銷量逐步成長,2016年就成長98%;但即使如此,電動機車年銷量也不過2萬輛,與年銷售約80萬輛的汽油機車相比差距很大,這是國人的思維還未調整,還是社會還未創造電動車的環境?
電動機車較讓人詬病的是,「電池」壽命有限,每隔2~3年耗損後,再新購的費用就高達萬餘元,這是民眾裹足不前的主要癥結;至於換電模式,電動車的電池資費,每公里比汽油機車高,則是次要原因;至於充電站或換電站的未普及,也讓消費者躊躇猶豫的地方。
以一輛電動機車騎10年,至少換掉4顆電池,費用要4萬多元,已經接近一台輕型汽油機車的價格,對弱勢族群恐怕難以負荷,一般百姓也會敬謝不敏。有人說,若要推動電動機車成功,減少中南部紫暴的移動汙染源,政府應該對購買電動機車的民眾給予「電池補助」,而非購換車補助。
電費補貼與充電站普及化
桃園市目前是全國唯一有電池補助的縣市,無論是新購或租賃電池均有補助,市長鄭文燦推動該項政策,使其電動機車已達3萬輛,居各縣市之冠,也是其他縣市該急起直追之處。
至於電費費率,立委陳怡潔建議,逐步汰換二行程機車,政府應考慮更積極的措施,例如要汰換63130輛二行程機車,全部換購成電動機車,同樣的污染量,僅需汰換28712輛二行程機車即可;政府要落實讓民眾改換電動機車,環保署與經濟部應該研擬汰換二行程機車後,改買電動機車的電費補貼方案。
換電站部分,大多設置在24小時的開放場所,機組設備為台灣製造,消費者至換電站換電池,從停車到完成離開,大概僅約需40秒,堪稱便捷。但是,「換電站比較好,還是充電站?」這個電動車的充電大戰,業界對此並無交集,因為換電站成本昂貴,有些業者也不敢貿然投入。
行政院的空汙大作戰,牛肉是端出來了,但是肉質鮮嫩度有疑慮,加以刀叉工具不足、環境也有待改善,顯然要邁向綠色國家,還有不少戰役要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