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如果經濟負成長、失業率創新高、股市疲軟不振、官員因言賈禍的情形出現在民進黨執政時代,內閣應該已經改組數次了,再不然行政團隊的首長也要被換掉好幾個。但是朝野異位後,民進黨面對「大好時代」,卻是一個內閣首長也拉不下台,到底民進黨出了什麼問題?

民進黨在立院的席次不到四分之一,絕對的弱勢或許可以當作藉口,或者說馬英九與劉兆玄對內閣首長們鍾愛有加,或者說馬、劉二人脫離民意,不知民間疾苦等等;不過從過去近兩個會期,祇要內閣「出包」,就有民進黨立委要求「道歉下台」,頻率之高幾乎已成了記者會的主要結論,但「道歉下台」講多了,反而讓內閣麻痺,也使其訴求變得相對廉價。

馬政府上台九個多月,曾被民進黨點名下台的閣員至少超過十八位,平均一個月要點名兩位首長辭職。依本刊所做統計來看,民進黨立委的確炮火四射,從閣揆劉兆玄、內政、外交、國防、財經部會,甚至環保、農業及勞委會等皆無一倖免。然而目標眾多的結果,勢必導致火力減弱,重點是這些炮火都是曇花一現,也沒有持續性攻擊,自然產生不了輿論風潮的壓力,遑論要求劉內閣改組。

去年五二0之後不久,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即質疑外交部長歐鴻鍊擁有美國綠卡,隨後又發生釣魚台護漁不力事件,一度讓歐鴻鍊岌岌可危,甚至民進黨以小搏大,讓歐鴻鍊無法在委員會做施政報告。不過蔡同榮並未繼續追擊,而是將目標轉移到內政部長廖了以的美國學歷可能造假上,也引起廖了以的一陣恐慌,廖因此還親自向劉兆玄報告後獲其支持,方保住官位。

國防部長陳肇敏剛上任的一席話,「三一九槍擊案非事發當天第一現場造成」,也引起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與陳亭妃一陣撻伐,幾個月後又陸續發生陸、海、空軍艦軍機不是擱淺、就是墜毀的事件,當時要求「下台」之聲也是此起彼落,但陳肇敏並未因此而走人。

陳雲林來台時則有廖了以和警政署長王卓鈞被蔡同榮、翁金珠等人要求下台,除了警力被批執法過當外,上揚唱片行關門事件差點釀成另一次二二八事件,不過廖、王依然穩住烏紗帽。

去年夏天中南部雨災造成農業損失慘重,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下鄉勘災時竟脫口而出「農損祇有兩千萬而已」,被潘孟安等南部立委要求道歉下台。辛樂克颱風導致台中縣后豐大橋斷裂,造成多起死傷,交通部長毛治國被要求下台,他則回答「我才上任四個月」。

卡玫基颱風重創台灣則是輪到經濟部長尹啟銘被點名下台,此外他還說過「股市兩萬點是玩笑話」,遭高志鵬、余政道的抨擊。還有油電政策、振興經濟無方等等,被民進黨點名下台次數也名列前茅。

不當發言的還有財政部長李述德,一席「每個人的投資是不是政府統統負責呢?」的話惹毛投資大眾,民進黨更順勢要求其道歉下台。法務部長王清峰上電視公開談論扁案,又對受刑人說「祇要跟總長抱抱就能夠假釋」、以及「受刑人全部跑掉也沒關係」等失言風波,也成為民進黨點名下台的對象。

政策有爭議者,如教育部經費是否被挪用到擴大內需,部長鄭瑞城也被點名下台;先前軍訓處提出教官轉進中、小學方案,又讓鄭瑞城成了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與陳亭妃的箭靶。人事行政局長陳清秀曾鼓勵民眾上網提供救經濟的點子、還有興建「大衛營」的提議,被批為拍馬屁應該下台。環保署長沈世宏則因高雄縣潮寮臭氣外洩,惹得立委陳啟昱揚言非拉沈下台不可等等,不過這些砲轟都祇有三分鐘熱度。

爭議性較大的還有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為配合陸客來台、兩岸經貿交流等政策,遭批評向中國傾斜而常被要求下台,原本娘家台聯黨要給賴三天時間考慮進退,賴則不假思索選擇退黨,留給台聯一臉錯愕。最近因為CECA,賴還投書媒體反駁蔡英文,蔡則回批賴已經不適任主委。

從上述的結果觀察,民進黨要求首長下台的命中率趨近於零,劉內閣先後撤換的三位首長|衛生署長林芳郁、新聞局長史亞平(曾獲民進黨內民調滿意度第一)與金管會主委陳樹,都不是因為民進黨立委的要求所致;新換上的首長葉金川、蘇俊賓與陳沖,更有馬團隊與國民黨的血統,政治敏感度也較高,民進黨更討不到便宜。

民進黨二十七席立委當中,被公認是「溫和派」的陳節如、黃偉哲、余天、陳瑩(較少主動要求首長下台),「孤鳥派」的郭玟成(很少參與黨團記者會)、「理性派」的黃淑英、田秋堇(多以婦女及弱勢議題居多)、「專業派」的蔡同榮、涂醒哲等(問政較講求證據與資料),有五位才剛得到公督盟評鑑第一,其他立委情緒較高亢,讓「下台」的口號經常成了記者會的結論。

除非民進黨是阿Q心態,「下台」純粹喊過癮之外,若要達到真正目的,可能有必要思索目前亂槍打鳥的做法。「民進黨應該打小球戰術」,曾經為國民黨擘畫過多次文宣與選戰的資深人士表示,馬英九就像個強力投手,但四死球不少、隊友失誤也多,因此民進黨應該先爭取上壘、伺機推進、再求得分,而犧牲觸擊、打帶跑、或高飛犧牲打等戰術都要併用,總之對付馬政府應以蠶食、而不是以鯨吞為主要戰略。

不過民進黨一到九棒都以為自己是強打者,都想一棒就擊沉馬政府,結果不是被三振、就是被接殺,連安打都難求。雖然幸運之神一直眷顧民進黨,多次靠四壞球或失誤上壘,祇是後續棒次沒有發揮集體戰力執行有效戰術,常常出現火力斷層,最後都以殘壘收場。

過去國民黨在野時,若要拉下一位閣員,開記者會時就專門鎖定他,由大小黨鞭帶領,黨籍立委輪番上陣,連續數日砲轟,效果良好。據說當時仍是親民黨的新科立委邱毅,還特地主動前去國民黨陣營觀摩,更直說要複製成功經驗,甚至願意參加國民黨的記者會等等。後來邱毅選擇鎖定阿扁,一炮而紅之後,現在成了「扁案」最佳代言人。

即使民進黨內的政治天王們,如阿扁擔任立委時,鎖定國防弊案及郝柏村猛攻,其他議題盡量不碰;謝長廷則主推「台灣優先」與「加入聯合國」,當年與外交部次長章孝嚴(蔣孝嚴)進行大辯論,還相當轟動;另外像葉菊蘭當立委時也主攻郝柏村,以及「十八標弊案」,都讓他們打響知名度。

反觀現在民進黨立委,質詢議題琳瑯滿目,每個人在其委員會雖很專業與敬業,然而也產生各自為政的情形,要內閣首長「道歉下台」可以說得天經地義,卻成為一種口頭禪,讓人難以留下印象深刻的質詢。他們不如扁、長具有領袖特質與高度的媒體青睞,卻要扮演比扁、長更為神通廣大的角色。而這樣的結果,訴求因後繼乏力而虎頭蛇尾,常落得「作秀」以及狗吠火車的諷刺。

如果民進黨能重整戰力,發揮團隊精神,席次並不是問題。當年新黨創黨時才七個立委,卻讓李登輝的主流派汗流浹背,該黨最多時也不過十二席,還能逼迫李登輝提名連戰兼任行政院長時,得勞動民進黨「放水」才解除危機。雖然現在是一黨獨大,但是民進黨仍兼負維護政黨政治的責任,如果經常對劉內閣高喊「道歉下台」或者「改組」,卻沒有團隊向心力,各唱各的調,等於是給馬政府一個喘息的空間罷了。

民進黨點名要求劉內閣首長「道歉下台」及事件表

內閣官員

事件

行政院長劉兆玄

*馬英九六三三政見跳票

*被批評無力挽救台灣工商業衰退、失業率攀高、經濟成長率太差等情況

*弟弟劉兆凱為東元電機董事長,承接數起政府標案被批評未利益迴避

政院秘書長薛香川

*批評「民進黨是暴力政黨」

內政部長廖了以

*被質疑美國舊金山大學碩士學位造假

*陳雲林來台,上揚唱片行關門事件

*消費券發放短缺事件

外交部長歐鴻鍊

*擔任駐瓜地馬拉大使時擁有美國居留權

*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案失利

*八名台商於非洲東岸馬達加斯加失蹤案

*台灣漁船遭日本軍艦撞沈要求海軍勿出海護漁

李*慶安國籍案涉隱匿美國回函公文案

國防部長陳肇敏

*曾表示「三一九槍擊案非事發當天第一現場造成」

*AH-1W戰鬥直升機失事

*海軍光六飛彈快艇擱淺

*IDF戰機墜毀

*S-70C(M)反潛直升機墜毀

財政部長李述德

*曾表示「每個人的投資是不是政府統統負責呢?」

*被質疑掏空國庫近四千億,將導致債留子孫、掏空台灣

教育部長鄭瑞城

*遭質疑教育部的經費被馬政府挪用到擴大內需方案

*公布大學學雜費調漲

*教官擬轉進國中小方案

法務部長王清峰

*接受媒體專訪談論扁案,被質疑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前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於台北看守所內被理光頭事件

*在受刑人春節聯歡時表示「祇要跟總長抱抱就能夠假釋」

*曾表示「全台監所的春節活動應該到外面辦,讓所有收容人參加,就算受刑人都因此跑掉都沒關係」

經濟部長尹啟銘

*卡玫基和鳳凰颱風奪走二十二條人命

*曾表示「股市可上二萬點是玩笑話」

*被批評油電價格政策搖擺不定

*對提振經濟的相關措施無效

交通部長毛治國

*后豐斷橋事件

*陸客來台觀光績效不佳

*興建「蘇花替」公路事件

人事行政局長陳清秀

*上網拼點子救經濟

*有意恢復內閣官員穿制服

*元旦連假決策緩慢

*建議興建「大衛營」,被批拍馬屁

衛生署長葉金川

*被質疑隱匿毒奶粉訊息

環保署長沈世宏

*高雄縣潮寮臭氣外洩案

警政署長王卓鈞

*被批評陳雲林來台時警力執法過當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

*被質疑大陸政策向中國大幅傾斜

*兩岸簽署CECA

*投書媒體批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反對CECA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

*中南部水患時表示「農損差不多二千萬元而已」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

*勞保費擬調漲

*勞工失業率居高不下

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

*認為蔡英文反對簽署CECA是「混蛋」

整理:李彥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