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彥謀

行政院組織改造今年元旦起陸續啟動,二級部會將從現行37個減為29個,成為14部、8會、3獨立機關(中選會、公交會、NCC)、一行(央行)、一院(故宮)、二總處(主計、人事總處);由於立法院刻在審議未完成修法的部會組改案,使得新組織以分批上路方式進行。

520上路的文化部及飛安會,屬於第三波;第一波於今年1月1日率先啟動,包括行政院本部及法務部、故宮、中選會、央行、客委會等五機關及其所屬;第二波則是主計總處、人事總處及公交會等三部會及所屬,於今年2月6日啟動。

此次組改,共有經建會、文建會、勞委會、體委會、研考會、蒙藏會、工程會、青輔會、海巡署及新聞局等單位走入歷史,其職掌與業務將被解編後,併入相關部會或新成立的機關。

然而,組改看似「精簡」,但其中學問頗大,熟稔組改的人士強調,「重點不在二級部會,而是三級局、處、署的組織才是關鍵」,馬政府以精簡為幌子,雖贏得組改的美名,但是行政效率並不會提升、官僚員額不會減少、財政支出亦不會縮小,「如此的組改,還不如不改」。

事實上,當初組改時,考試院把各部會的三級局處單位總額限制在50個,但後來到了行政院,卻變成70個,行政院硬吃考試院,未尊重考試院專業控管員額;問題是考試院面對府院壓力竟然退縮,專業向政治低頭,職司組改職務等階與升遷考績的考試院,等於人間蒸發。

組改有多麼便宜行事,知情人士指出,「馬英九為使吏治清明,要求成立廉政署,等於在組織法修正後從天而降一個新機關;但行政院為了不使馬英九揹著更動組改的責任,以犧牲內政部某預定成立的局作為交換,政治運作的痕跡非常明顯」。

組改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凍省」,換言之,馬政府未處理凍省殘留的問題,就進行組改,是本末倒置;問題是,「馬政府有膽識與魄力先解決凍省的遺緒嗎?」

一九九七年的凍省,當時為了保障在省府各廳處及人員的工作,政府就地改成中央各部會的中部辦公室,這就是行內人稱的「中辦」。當時無法將省府廳處併入中央部會,一是中央部會組織法未修改,而且也沒有能力納編廣大人事;二是即使可以納編,也不能如此作為,因為一旦納入中央,等於是「精省」或「廢省」,跟凍省是完全不同的意義。

未解決凍省,則省府的單位就需保留,使其「就地合法」,以省教育廳而言,過去主管高中、職業務,凍省後是教育部中辦,業務性質不變,但牽涉高中、職之事務,中辦得派人到中央與會,或者由中央交中辦執行,且教育部中教司與中辦性質有高度重疊,合理而言,中辦應併入中教司,但無法合併的原因,就是卡在凍省,若有朝一日解除凍省,省府才能立即運作。

此次組改,同樣沒有解決上述問題,換句話說,中央部會還是「分地辦公」,前省府的中辦依然有該執行與處理的業務,跑公文流程依然要南北奔波,行政效率何來提升?

沒有魄力是組改的一大缺漏,另一個重點在於首長「彈性用人權」的陋規依然存在。目前各部會及單位「借調」或「佔缺」情況嚴重,新的組改依然沿襲,亦即過去首長就任可進用的機要人員在其去職後普遍留用,新任首長祇能使其機要安置於其他部會,組改則未針對該現象做變革。

宋省長時代常自豪省府的救難效率高超,凍省後業務移至內政部消防署,但是防災救災被各國列為重大任務,馬政府並未將業務整合並提升為二級部會;又如社會福利或人口老化、少子化,影響國力至鉅,然內政部社會司位階仍未被突顯;食品衛生與檢驗是重大民生議題,每年預算不少,卻與其它業務量龐大的局處仍在三級單位,等於是「兩個胖子擠小板凳」。

至於退輔會、僑委會等每年預算僅數億元的單位,本要被併入國防部與外交部,卻敗部復活在二級單位,他們檯面下奮勇角力、遊說,讓其他單位分外眼紅,這種「一個瘦子坐貴妃椅」的特殊景象,令專業人士搖頭。

最讓人嘖嘖稱奇的,就是人事行政局升為人事行政總處,這是早年蔣介石為方便掌控行政單位人事而設的黑機關,最喜歡論法的馬英九卻沒有回歸憲法,還將其發揚光大。如此的組改,難有壯舉或前瞻性可言。

<2012.05.24刊載於1316期新新聞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