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軍公教「月退俸」,顧名思義,當然是退休後的俸給每月領取,不過在台灣卻不是這麼一回事。經過行政院的朝令夕改後,外界才知道原來月退俸不是月領,而是半年領,每年1月16日與7月16日各領兩次,政府每次要支出約400億元,因為稅收關係,政府無法負擔一次400億國庫支出時,必須舉債,無形中政府就要額外支付6億4千多萬利息,閣揆江宜樺卻認為對挽救財政效果不大。
政府不追究死後溢領的月退俸
如果說馬政府不讓月退俸「名正言順」,是因為選票考量,這回可能打錯算盤。月退俸半年一次領的好處,在於此為「先領」而非「後領」,領來的錢可以定存或投資;倘若中途過世,政府是不會追究「溢領」的部分,也就是死後其子女或受益人還有已經入袋的月退俸可以用,此與公平正義是背道而馳的。
所謂打亂財務規劃,或者每月領款舟車勞頓,都只是推託之詞;政府若按月撥款入帳,退職軍公教仍可以每半年再去提領。相關人士指出,「這是馬政府要給軍公教額外的優惠,卻再次讓軍公教背負不義之名」。
據瞭解,行政院財政健全專案小組之所以提出此案,因為另闢財源困難度高,豪宅稅、奢侈稅,能課徵的都已上路,「不得已」才從軍公教下手,但即使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自己掌嘴打到紅腫,這稻子還是讓馬、江割了。
再怎麼宰割仍有8成軍公教是鐵票
馬、江相互做球,以期博得軍公教的掌聲,只是軍公教本來就是鐵票,2013年初取消沒有法源基礎的年終慰問金,是軍公教的「最大失血」,其他如18趴、補充保費等,都只是小兒科,更遑論月退俸。就算「羔羊」宰了2、3次,8成軍公教仍是藍營的鐵票,馬政府在後院自我取暖,對鞏固票源效用不大,亦讓中間選民反彈。
至於當初因言賈禍的新聞局高官郭冠英,馬政府為了不沾鍋先予以撤職,省府回聘後惹出爽退風波。換言之,沒有標準作業規範的退休金制度,就是方便讓國民黨上下其手;這次雖是自曝其短,但為了安定軍公教選票,也不顧吃相難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