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彥謀
「圍城」事件,一度使民進黨內重返街頭的鷹派聲浪高漲,然而幾家媒體所作民調顯示出,民進黨與蔡英文的支持度呈現下滑,讓蔡英文在記者會上重申該黨仍將以「議會」路線為主,必要時再採取「群眾」路線。
文◎李彥謀
「圍城」事件,一度使民進黨內重返街頭的鷹派聲浪高漲,然而幾家媒體所作民調顯示出,民進黨與蔡英文的支持度呈現下滑,讓蔡英文在記者會上重申該黨仍將以「議會」路線為主,必要時再採取「群眾」路線。
文◎李彥謀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是兩岸會談第一次在台灣舉行,時間點在馬英九上任四個多月後,給足國民黨極大面子;相對過去八年扁政府執政時期,兩岸會談停滯不前,對民進黨是一大痛處,二次政黨輪替也是有兩岸關係不佳的因素在內,對於中國政策的飄忽不定,民進黨內也頗為頭痛。
文◎李彥謀
民進黨主辦的一0二五大遊行果然氣勢驚人,為黨注入一劑強心針,比肩接踵的群眾,讓挺扁與反扁兩方暫時拋卻異議,共同享受這個自總統敗選及陳水扁扁洗錢疑案爆發以來,頭一次的旺盛人氣。
文◎李彥謀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的「掌摑事件」,顯現民進黨人數不足無法提案的窘境,使得已經提出七十六個預算刪減案的立委管碧玲無用武之處。由此可見,民進黨對於中央政府教科文預算確有不少質疑,特別是馬英九在選前的政見,並沒有完全呈現在預算編列上,變成空頭支票。
文◎李彥謀
為了突顯在野少數無法提案的困境,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林淑芬、陳亭妃三位立委上週在教育委員會演出「抗議」戲碼,使得週一(二十日)委員會提前結束,週三(二十二日)則更是擦槍走火演變為管碧玲打洪秀柱的「掌摑事件」。
文◎李彥謀
九月下旬,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身體不適住院,因為祇是小病,沒有驚動黨政高層,不過在國會媒體圈仍被傳開,成為話題。大家所議論的,是一向給人精神飽滿、走路昂揚的曾永權,怎麼突然病倒了?而原本每週二、五下午大多由副院長主持的院會,祇好由院長王金平親力親為。
文◎李彥謀
陳水扁與民進黨中央的攤牌時刻即將來臨,到底「一0二五」是頂好商圈的場子熱鬧,還是從中山足球場、台灣大學、中興橋、龍山寺來得人多?將決定陳水扁旋風再起,還是黯然退隱的關鍵指標。
文◎李彥謀
「十月二十五日」,是本土派所稱的「終戰日」,二00八年的這一天,民進黨要發起一場大遊行,號稱動員五十萬人上街頭,參與者包括泛綠主要政黨與本土社團,更涵蓋了兩個世代的政治精英;然而,這場遊行到底是對抗執政的馬政府、還是中國代表陳雲林?是挺扁與反扁的分水嶺、還是泛綠陣營的大內鬥?
文◎李彥謀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週審查行政院本部九十八年度預算,在十個科目中,有三目被刪減,其餘均照列,另外通過三項主決議案。由於內政委員會是民進黨在國會八個委員會當中,席次(四席)達到可以提出預算刪減案的三個委員會之一,因此該委員會的預算審查也較受到外界關注。
文◎李彥謀
民進黨十月底將公布第一波縣市長提名名單,包括雲林縣、屏東縣、台中市、宜蘭縣在內的四個縣市。據瞭解,現任雲林縣長蘇治芬、屏東縣長曹啟鴻、前總統府副秘書長林佳龍、以及羅東鎮長林聰賢,將是上述四個縣市的縣長參選人。
文◎李彥謀
目前「五年級」、「六年級前段班」的家長,在二十多年前還是青澀高中生時代,對廣播電台一首補習班的廣告歌應該耳熟能詳,它的歌詞是「××補習班、××補習班、是台大的搖籃、是升學的跳板」;現在的補習班更有個口號:「選擇××、不必選高中」,都是以學子能進入台灣最高學府-台大作為號召。
文◎李彥謀
民進黨二十二週年黨慶,媒體焦點不是一系列的溫馨與公益活動,也非前後任黨主席的談話,外界皆鎖定在民進黨要如何處理與陳水扁的關係上。諷刺的是,外界都認為阿扁已經退黨月餘,但全黨上下還在切不切割上舉棋不定,過去明快的黨紀,似乎隨著扁的離開而消失,阿扁真有那麼大的能耐嗎?
文◎李彥謀
民進黨十月底將公布明年縣市長參選人第一波名單,其餘的將陸續於年底前底定,同一時間進行的鄉鎮市長與縣市議員選舉,則在明年五月前完成提名作業。已經「三連敗」的民進黨,沒有再輸的本錢,黨主席蔡英文視這場選戰為民進黨氣勢能否止跌回升的關鍵。
文◎李彥謀
馬政府七月四日起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至今仍無法兌現競選支票-第一年每日三千人,至於第二年每日五千人、第三年每日七千人、第四年每日一萬人,則更不被看好。不僅台灣業者失望,政府更在明年度總預算擴大預算編列,讓人感覺台灣還未賺到陸客的錢,全民還得要先掏腰包,替陸客來台觀光出資。
文◎李彥謀
立法院開議以來,閣揆劉兆玄成為藍綠立委總質詢砲轟的對象,「三鹿毒奶」已讓內閣第一張骨牌(衛生署長林芳郁)倒下,而本會期待審的施政總預算,除「六三三」、「全募兵制」已確定無法實現,而「愛台十二項建設」的預算編列與選前政見金額則明顯不符,已正式跳票,且多數也被認為是延續舊政府政策。
文◎李彥謀
身陷弊案的陳水扁,將反攻「台北城」,十月舉辦兩場挺扁大會,十月五日發動二千人,於民進黨創黨所在-圓山飯店舉辦挺扁集會,而他一手創立的凱達格蘭學校校友會,也要在十月九日舉行挺扁餐會。
文◎李彥謀
立法院第二會期上週開議,是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第一個完整的會期,在擁有行政與立法優勢下,所提出的法案內容也格外受人矚目。行政院已宣佈送請審議六十五項優先法案,若加上原先國民黨立院黨團與智庫也擬定七十七項優先法案,數目已破百,但國民黨未來應會以政院版本為主,黨團版本為輔。
文◎李彥謀
經過兩個月休會的民進黨,在立法院十九日開議後就集中火力,要求劉內閣須為政策執行不佳負起政治責任;對於即將展開審查的國家總預算,也要求退回行政院重新編列;在法案推動方面,民進黨鎖定「陽光法案」與「產經發展」在內的三十四項法案作為優先審議目標。
文◎李彥謀
「辛樂克」颱風重創台灣,水淹、土埋、斷橋、樓塌的慘重災情,讓馬政府更加焦頭爛額,對振興經濟不力的劉內閣形同雪上加霜。劉兆玄的緊急勘災,被受災民眾嗆聲是作秀;交通部長毛治國則信誓旦旦表示,鄉鎮危橋「明年就要搞定」。祇不過,這個始終飽受批評的內閣,不知還能撐多久?
文◎李彥謀
今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謝蘇配輸給國民黨馬蕭配二百二十一萬票,從選票結構分析,各年齡層皆全面敗北,但二十至二十九歲的青年選票,卻從遙遙落後硬生生的逼近五五波,雖沒有「逆轉勝」,但是趨近「逼和」已讓人相當振奮。
文◎李彥謀
「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立法院「國會助理工會」幹部的爭奪一向廝殺慘烈,耳語、謠言、黑函、買票、人頭等消息始終不斷,這些助理們從進入國會開始,就與他們的立委老闆們有模有樣的學習如何搞選舉、搞鬥爭,而他們鬥爭的對象,就是助理們自己。
文◎李彥謀
八三O大遊行落幕了,本土陣營在馬政府上台百日發出怒吼,果然震撼朝野。各界觀察的重點,一如預期的,活動並沒有變調走向「挺扁」;主辦單位台灣社藉著洶湧人潮,再次凝聚本土勢力;民進黨的積極參與,更振奮低迷許久的士氣;